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现实的人”的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3-03-29 22:09
  马克思“现实的人”思想承载着对于人的深刻思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要方面。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在何种意义上存在,在何种意义上与自然、社会、他人和自身发生关系等问题愈发引人关注。马克思站在哲学史和人类社会形成发展的高度,以“现实的人”这一论断廓清“人”这一复杂的存在,将人从抽象的世界中解救出来,还原了人本来的面貌。《德意志意识形态》是“现实的人”思想集大成的优秀著作,对“现实的人”理论进行了充分的论述,蕴含着丰富的人学思想。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现实的人”思想的系统研究不仅有助于加深对“现实的人”的理解,还能为人遭遇的现实困境提供启示。本文基于对《德意志意识形态》的考察,对马克思“现实的人”思想的形成依据、基本内容、思维视角和基本特征、价值四个部分进行研究,试图走进马克思“现实的人”思想的深刻内涵,窥探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神实质。马克思“现实的人”思想立足于时代和社会的变化,以费尔巴哈“感性的人”、圣布鲁诺“自我意识”的人和圣麦克斯“唯一者”为理论基础,建构了“现实的人”思想。从现实和理论两个层面探寻《德意志意识形态》“现实的人”思想的生成依据,探究马克思与旧哲学的联系与决裂,有助于...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相关研究成果现状
        1.2.2 国外相关研究成果现状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之处
        1.4.1 研究的创新之处
        1.4.2 研究的不足之处
第二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现实的人”思想的生成依据
    2.1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现实的人”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2.1.1 生产力的发展
        2.1.2 近代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发展
        2.1.3 阶级矛盾的激化
    2.2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现实的人”思想的形成
        2.2.1 马克思对费尔巴哈“感性的人”的扬弃
        2.2.2 马克思对圣布鲁诺“自我意识的人”的突破
        2.2.3 马克思对圣麦克斯“唯一者”的批判
第三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现实的人”思想的基本内容
    3.1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现实的人”的基本规定性
        3.1.1 现实的人是从事物质生产与再生产的人
        3.1.2 现实的人是有着现实性需要的人
        3.1.3 现实的人是进行人的生命的生产的人
        3.1.4 现实的人是处于社会关系中的人
        3.1.5 现实的人是有意识的人
    3.2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现实的人”的理论定位
        3.2.1 “现实的人”构成唯物史观的基本出发点
        3.2.2 “现实的人”思想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提供方法论
第四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现实的人”的思维视角和基本特征
    4.1 思维视角
        4.1.1 自然的向度
        4.1.2 实践的向度
        4.1.3 历史的向度
    4.2 “现实的人”的基本特征
        4.2.1 生产性和需求性的统一
        4.2.2 能动性与受动性的统一
        4.2.3 个体性与类特性的统一
        4.2.4 实体性与精神性的统一
第五章 《德意志意识形态》“现实的人”思想的价值
    5.1 《德意志意识形态》“现实的人”的理论价值
        5.1.1 “现实的人”思想变革了对人的理解方式
        5.1.2 “现实的人”思想深化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
    5.2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现实的人”的实践价值
        5.2.1 “现实的人”指明了人类解放的现实方向
        5.2.2 “现实的人”思想推动“人民至上”思想的践行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本文编号:37745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7745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1d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