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新民:儒家政治哲学的主题

发布时间:2023-04-09 23:40
  “新民”概念原出自《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对于这一“亲民”,朱熹与王阳明却有不同的解释;对于修身的途径,二人也有不同的观点。正是朱王两位大儒的这些争论,让我对儒家的新民政治哲学产生了兴趣,思考他们二人对于“新民(亲民)”和修身的观点能否达到一个融通?“新民”观念在近代还为梁启超所提倡,他的新民说也是取《大学》“新民”之义,并赋予了时代意义。本文立足于当代社会,既继承了《大学》中传统“新民”的内涵,又汲取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对新民这一儒家政治哲学的主题加以阐释,笔者所谓的“新民”指不断提升全体社会成员的社会素质,表现为个人的道德素质的提高和个人的社会责任感的增强。 先秦儒家的新民思想观念最早可追溯到尧舜禹时期,三代之治世局面的产生皆以其德治;殷人崇拜上帝、祭祀祖先,只是一种自然的宇宙信仰,为西周的敬德保民和礼乐文化奠定了基础;西周继承了殷商的天命观念和祭祀文化并有所发展,产生了敬德保民的政治伦理观念和礼乐文化。儒家新民政治思想正是与其一脉相承而形成。新民政治的目标是对人的精神生命的拯救,但人的第一需求是生存,孔子、孟子、荀子均提出了“富而后教”的主张,即实现...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目录
引言
    (一) 问题缘起----朱熹与王阳明关于“新民”的争论
    (二) “新民”观念的提出与内涵
一、 儒家新民政治的思想渊源
    (一) 三代之治及殷商文化中的重德传统
    (二) 西周礼乐文明与敬德保民思想
二、 儒家新民政治的现实基础
    (一) 经济方面
    (二) 社会方面
三、 儒家新民政治的人性观照
    (一) 仁与性
    (二) 天命与性
    (三) 以心善言性善
    (四) 心知解蔽性恶
四、 儒家新民政治的实现方式
    (一) 为政以德
    (二) 诗、礼、乐之教
    (三) 反求诸己以自新
五、 儒家新民政治的当代意蕴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78794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78794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10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