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试论美国汉学家顾立雅对“儒”之源流的探讨

发布时间:2023-04-16 17:20
  “原儒”问题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学界的热点和焦点,这与当时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面对西学的冲击和中学内部儒学的式微,中国知识分子和有识之士积极反思儒家文明以及思考在西学的冲击下如何定位儒家文化和中华文化的关系。作为一名致力于研究中国早期文明的美国学者,顾立雅的相关著述不可避免地涉及“原儒”的问题。本文围绕“原儒”这一核心问题,从“儒”的内涵和儒道关系这两个层面比较分析顾立雅和中国学者的相关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尝试去挖掘顾立雅汉学研究的特点和学术脉络。论文的第一章围绕“儒”的含义来探讨“原儒”这一论题。本章首先以章太炎和胡适为例,分析了他们对“儒”之源流的考察。章太炎对“原儒”研究最大的贡献是其通过《原儒》一文考察了“儒”的含义的历史变迁并以此来论证“儒”的源流。章太炎把“儒”分成达名之儒、类名之儒和私名之儒。从“达儒”到“私儒”,“儒”的含义是不断窄化的。胡适《说儒》一书基本采纳了章太炎的观点,但其研究的重点在于广义的“儒”和狭义的“儒”的关系和历史演变。胡适认为最初的“儒”指的是殷人和殷遗民。孔子是殷商后裔,他的身上担负着殷民族中兴的希望,所以孔子是完成“儒”内涵转换的核心和枢纽人...

【文章页数】:8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选题意义和论文的创新性
    二. 文献综述
        (一) 外文文献综述
            1. 关于《中国教: 中国人世界观的演变》的批评
            2. 关于《中国之诞生》的批评
            3. 关于《孔子与中国之道》(《孔子其人及其神话》)的批评
            4. 关于《申不害: 公元前四世纪中国的政治哲学家》的批评
        (二) 中文文献综述
            1. 围绕《孔子与中国之道》一书开展的研究
            2. 顾钧教授的顾立雅研究
    三. 研究方法和论文的基本结构
第一章 何者为“儒”:关于“儒”的含义的探讨
    第一节 讨论“儒”之源流的意义
    第二节 中国现代学者对“儒”之源流的考察
        (一) 章太炎对“儒”之源流的考察
        (二) 胡适对“儒”之源流的考察
    第三节 顾立雅对“儒”之源流的研究——还原一个“真”孔子
        (一) 孔子“失真”的原因
        (二) 顾立雅对孔子身世的考察
        (三) 顾立雅对孔子复古论的批驳
第二章 “老前孔后”还是“孔前老后”:关于儒道关系的判定
    第一节 中国现代学者对儒道关系的判定
        (一) 胡适:“老子也是儒”
        (二) 张尔田:“孔子实兼道家也”
        (三) 江琼:“‘儒’非孔门所得独有,‘道’非老庄所得自私”
    第二节 顾立雅对儒道关系的判定
        (一) 中国教:中国人的世界观和文化之源
        (二) 申不害与道家的关系:基于“孔前老后”的研究
第三章 美国汉学脉络中顾立雅的中国思想研究
    第一节 美国汉学研究的“业余时代”
    第二节 美国汉学的发展和成熟
    第三节 美国汉学研究新动向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本文编号:37915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7915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a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