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理论视阈中的“现实的人”——以《德意志意识形态》为文本考察

发布时间:2023-05-03 22:27
  现实的人是马克思新哲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同时也是马克思对整个思想史上各种"片面人"的颠覆性阐释,是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和经验论决裂的标识。它不同于性恶论或性善论或既无善亦无恶论,也不同于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的人,更不同于费尔巴哈的"类"。与黑格尔思想及其青年黑格尔派和费尔巴哈等人思想交锋的过程中,马克思分别通过以所有制为轴线动态考察历史发展和以分工为轴线静态考察社会的结构性存在两条线索来阐释"现实的人"的内涵,并以生产工具为红线,对资本主义社会下"现实的人"的静态结构和动态发展予以微观透视。由此,按照唯物史观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说,以经济决定政治、政治决定文化的序列构成的结构性存在来解释人才是马克思所谓的"现实的人"。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抽象人性论
    (一)人性本恶论
    (二)人性本善论
    (三)人性本无善恶论
    (四)黑格尔与费尔巴哈
二、马克思恩格斯论“现实的个人”
三、马克思论“现实的人”的方法论意义
    (一)人的一般本性与历史地发展了的人性
    (二)生产发展的历史性与人的本质的历史性
    (三)深挖善与恶背后的社会动因
四、结语



本文编号:380740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80740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5fa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