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公民道德建设与儒学道德的现代转换

发布时间:2023-05-06 00:19
  以儒学道德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能不能支撑起公民道德的建设,换句话说,能否找到公民道德建设的民族文化之根据,是中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无法绕过且必须面对的一项议题。公民道德的建设,作为一项显示软实力的基础工程建设,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也产生一些瓶颈、拐点。因此,在肯定公民道德建设的已有理论与实践成果的同时,深度探寻公民道德建设的本土文化资源以求获得瓶颈的突破,拐点的上扬,已然成为有效建设公民道德之文化路径。 以儒学道德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作为推进公民道德建设的本土文化资源何以可能?如何可能?可能是否就意味着能够?能够到的何种程度?本文基于“化本土”与“本土化”的双向思维向度,坚持以公民道德建设为导向,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制度化道德等方面考量和谋划儒学道德现代性转换的层次内容和可能路径,以求探究和夯实以追寻公民幸福为更高愿景的公民道德建设的本土文化资源。 无论是公民道德建设本身,还是儒学道德的现代转换,公民幸福都是殊途同归的一条主线。这是一条诉诸公民自身体验的建设终极目标,同时也是公民道德建设价值初衷:只有公民个体幸福,才会有公民整体的幸福。公民道德建设的最终目标应该是每一位公民自身...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 研究背景:寻找公民道德建设的本土资源
    二、 研究综述
    三、 研究意义
第一章 、公民道德及其建设现状
    第一节 公民道德概念
        一、 公民及公民身份的概念释义
        二、 公民道德本质的文化之脉
    第二节 公民道德建设的现状
        一、 公民道德建设的内涵分析
        二、 当代中国公民道德建设的现状
第二章 、化本土与本土化:公民道德建设的双重目标
    第一节 、化本土:公民道德建设催生儒学道德的现代转换
        一、 儒学道德基本内涵
        二、 以公民道德为导向实现儒学道德的现代转换
    第二节 、本土化:夯实公民道德建设的本土资源
        一、 儒学道德:公民道德建设的本土资源
        二、 借力儒学德目建设公民道德建设
第三章 、儒学道德之于公民道德建设效用的向度与愿景
    第一节 、儒学道德效用的五大向度
        一、 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与家庭美德建设
        二、 道德教育与制度化道德谋划
    第二节 、追寻幸福:以儒学道德为本土资源的公民道德建设愿景
        一、 追寻幸福:建设公民道德建设的价值初衷
        二、 追寻幸福之后:公民道德建设的愿景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后记



本文编号:380865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80865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73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