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先秦儒学内圣修养论中的健康心理思想

发布时间:2023-05-31 20:33
  哲学离不开人,哲学归根到底是一种人学。哲学的根本任务在于启迪人们的智慧,感悟生存与发展之道,提升精神生活的质量。而中国哲学不是以认识自然、改造自然为最高目的,而是强调为己之学,以提高人的精神境界为目标。因此很注重精神修养及其对人生、社会发生作用,便有了内圣外王的成人之道。 先秦儒学的内圣修养有内外两个途径,一个是外在的“修”,这是通过外在的条件来实现的,表现为人与自然的共生,人与人的互动,人与终极理想的共融,“修”在“修养”中所侧重的是道德实践、道德行为和外在行为表现的合标准性。第二个是“养”,表现为人与自身的同一,其理论来源是性善论,“养”在“修养”中所侧重的是道德的内在方面,指培养道德根源,使道德行为成为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中国传统哲学中的“自我”表现为一种“关系自我”,这个关系指人与非人、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关系的和谐才有人格的和谐和完善,儒学以修身为中心,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和谐统一,指导人们追求和谐,在“和”的基础上感受“乐”,使精神平静和满足,直接底在人心之内寻求善和幸福,这种乐是真善美相统一的人生境界,是高于功名和财富的,所以李泽厚先生说儒学是乐感文化。这...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先秦儒学内圣修养的四个维度
    第一节 人与自然的共生
    第二节 人与人的互动
    第三节 人与自身的同一
    第四节 人与终极理想的共融
第二章 内圣修养论与健康心理思想的契合
    第一节 心理健康是"外修""内养"的统一
    第二节 健康的道德修养是心理健康的内在前提
    第三节 人生关怀是内圣修养和心理健康的共同目标
    第四节 和谐是内圣修养和心理健康的理想状态
第三章 内圣修养的具体方式及其对心理健康自我护理的作用
    第一节 弘毅进取,自强不息——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第二节 明辩理欲——培养良好的节制能力和调控能力
    第三节 和谐乐观——拥有灵活的情绪调控能力
    第四节 仁爱忠恕,执守中道——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五节 居安思危——寻求安全需要的忧患意识
    第六节 独善其身——保持自身的人格特征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8259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8259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80c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