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何心隐心性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4-04-20 14:03
  心性是中国哲学的重要概念,也是历代思想家、哲学家集中探讨的恒久主题。对“心”“性”及其关系问题的论述最早可追溯至先秦。孔子注重主体情感自觉的性情论启发了孟子以性善为理论基点的心性论,心的内涵即是四端之情;荀子的性恶论以“化性起伪”为心性通达仁道境界的重要手段。此后,从朱熹的“心统性情”,到陈献章的“本然心性”,再到王阳明的“心性一元”,无一不对泰州学派乃至何心隐的心性思想产生重要影响。泰州学派是阳明心学的左派的代表,何心隐是泰州学派王艮的再传弟子,其主要思想在动荡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下形成,他的思想既继承了儒学,又对其进行了批判。孔孟,是何心隐遵崇的榜样,他始终对百姓对社会有着强烈的关怀,并以他的思想和行动,来进行更加深入的探索和哲学思考,总体来说,何心隐是一位思想家、实践家,其践行的是“内圣外王”这一理念追求。何心隐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心即本体,而仁则是心之本体的核心。通过驳斥周敦颐的“无欲”说,何心隐提出了“寡欲”“育欲”的思想,进而论述了如何顺仁道以尽性。此外,何心隐还积极地开展社会实践以发展和传播自己的思想主张,如建立聚合堂,开展讲学讲会等。他的思想和言行深受泰州学派...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依据和意义
        1.1.1 选题的理论依据和意义
        1.1.2 选题的现实依据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重点、难点、创新点
        1.4.1 研究重点
        1.4.2 研究难点
        1.4.3 研究创新点
2 何心隐心性论的思想渊源
    2.1 心学范畴的发端
        2.1.1 孔子论心性
        2.1.2 孟子论心性
    2.2 明代心学的发展
        2.2.1 陈献章之心学
        2.2.2 王阳明之心学
3 何心隐心性论的内容
    3.1 心与性
        3.1.1 心即本体
        3.1.2 欲为人性
    3.2 顺仁道以尽性
        3.2.1 仁者人也
        3.2.2 尽性至命
4 何心隐心性论的实践
    4.1 创办聚合堂
        4.1.1 创办缘由
        4.1.2 创办始末
    4.2 讲学讲会
        4.2.1 讲学的思想来源与主题
        4.2.2 讲学的特征与影响
5 何心隐心性论的特征与评价
    5.1 何心隐心性论的特征
        5.1.1 自然主义倾向
        5.1.2 浓厚的平民意识
    5.2 对何心隐心性论的评价
        5.2.1 何心隐心性论的意义
        5.2.2 何心隐心性论的局限
结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
后记



本文编号:39595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9595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833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