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冲突与圆融:苏轼哲学研究

发布时间:2024-06-11 01:57
  苏轼虽以一代文宗之名流芳千古,为宋以后历代骚人墨客所景仰,但于其高妙诗词文章背后起重要支撑作用的宇宙人生之思,却也非常值得后人玩味与体察。苏轼的哲学产生于其所处的独特时代——一个呼唤儒、道、佛三教圆通的北宋,更产生于贯彻今古的中华文化精神传统——一种对合一与和谐状态的孜孜追求。所以,对一切对立与冲突进行化解与超越、力求达致圆融的努力,充盈着苏轼的整个哲学体系。于内圣之学的天道观中,其体现为对生生之源与世界之本的连接,兼及其间所包含之重要对立范畴的互融;于人性论中,其体现为对种种偏执一端之人性观念的超越;于工夫论中,其体现为对主客分立的最终消解;于境界论中,其体现为对同与异相反相成的深刻洞见。在外王事功方面,苏轼努力地将自己的价值信念与价值理想付诸实践,于文化氛围、政治环境、变革骤渐等诸多方面均有独到的见解。这种圆融特色,反映了苏轼心目中对理想人格的期许,更反映了中国哲学的精神。本文绪论部分首先对“苏轼哲学”的涵义进行界定,以明确本文的研究对象集中于“苏轼哲学体系本身”,而非泛泛而谈的“苏轼哲学思想的发用”或“苏轼哲学思想的体现”等,并对本文勾勒及阐释苏轼哲学体系时所依据的主要文献及版本...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对象及所据文本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创新性研究思路及相关方法
    第四节 “冲突”与“圆融”何谓:苏轼哲学之特色概述
第一章 天道
    第一节 宇宙生成及其规律
    第二节 “道—易”:融王弼、郭象、老子为一的本体结构
    第三节 “易”:连接生成与本体的桥梁
    第四节 通贯终始之“无”
第二章 性情与才
    第一节 “性—情”:人道对天道本体结构的内化
    第二节 “善”的自在与自为
    第三节 “性之所能之”:人的矛盾性及自由
    第四节 “才”异于“性”
第三章 工夫与境界
    第一节 “据静以观”和“循理而动”:师法荀子的工夫
    第二节 “遗心致道”:对主客分立的超越
    第三节 和同异、协群己的“诚同”境界
第四章 从内圣到外王
    第一节 儒者的底色
    第二节 外王主张
        一、文化多元: 对个性的倡导
        二、政治宽容: 对自由的尊重
        三、变革须渐: 对动静的平衡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本文编号:39922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39922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d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