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荀子心论的伦理学意涵

发布时间:2017-06-28 22:18

  本文关键词:荀子心论的伦理学意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试图探讨“心”这一哲学范畴在荀子伦理思想中的意义。论文主要由四个部分组成。第一章根据《荀子》文本,指出心在《荀子》书中的多重含义。由于心在《荀子》中有多种含义,因而在讨论心的伦理意涵之前必须先对心本身的含义做具体的分析。在荀子思想中,心有器官、精神、理性、意志、欲望和情感六种含义,它们构成了荀子论心的有机整体。第二章讨论心在荀子伦理思想中所处的地位。从荀子性恶论和对心性关系的说明可以知道,荀子虽然主张人性恶,但人的恶性是可矫正的;人性之所以可以矫正就在于人有心,有理性,心是个体成就德性的内在条件。最后两章是对心作为成德条件的具体说明。第三章从道德认识论的层面探讨心的伦理意义。由于荀子主张性恶论,人性中没有善的内容,因而德性的成就与接受普遍的道德规范相联系。心的伦理意义首先在于通过融合于学习过程之中对礼义规范加以认知、理解,将外在的道德规范内化为个体的意识之中,这一过程也是德性形成的过程。同时,荀子看到认识礼义的过程中引起片面性的主客观因素,提出了“虚壹而静”的修养方法,目的在于克服认识的片面性,培养清明的理性精神。与第三章相联系,第四章从道德实践的角度论述心的伦理意义。理性心对礼义的把握并不意味着个体拥有了现实的德性,把握了礼义规范不能担保在行为中加以遵守,在实践过程中遵循礼义需要意志心的参与。荀子强调善良意志的修持,目的在于使本无定向的自由意志坚持对道德原则的坚守,个体从而具有了道德实践的内在力量。在善良意志的参与下,通过理性内化为意识中的道德原则不再是空洞的“应该”,而成为个体行为选择的依据。凡是有悖于道德原则的行为动机都会受到制止;凡是符合道德原则的行为动机则不会仅仅停留于观念的层面,而必然在行为中表现出来,个体由是而获得了现实的德性。
【关键词】: 理性 意志 道德认识 道德实践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222.6;B82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9
  • 导论9-13
  • 第一章 心在《荀子》文中的多重含义13-22
  • 一、器官心14-15
  • 二、精神心15-16
  • 三、理性心16-17
  • 四、意志心17-18
  • 五、情感心18-19
  • 六、欲望心19-20
  • 七、本章小结20-22
  • 第二章 心在荀子伦理学中的地位22-29
  • 第一节 人性与人性恶的内涵23-25
  • 第二节 心是化性起伪的内在条件25-29
  • 第三章 心与礼:外在规范向意识的内化29-43
  • 第一节 礼是行为的普遍规范30-33
  • 第二节 虚壹而静:心对礼义的认知33-38
  • 第三节 理性认识与人格境界38-43
  • 一、好法而行,士也39-41
  • 二、笃志而体,君子也41-42
  • 三、知之,圣人也42-43
  • 第四章 心与行:礼的规范作用的实现43-50
  • 第一节 善良意志的培养45-47
  • 第二节 “心之所可”在道德实践中的作用47-50
  • 结语50-52
  • 参考文献52-54
  • 后记5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周炽成;逆性与顺性——荀子人性论的内在紧张[J];孔子研究;2003年01期

2 王鹏;;荀子“心”论[J];理论界;2009年05期

3 赵汀阳;;荀子的初始状态理论[J];社会科学战线;2007年05期

4 陈光连;;国内近30年荀子伦理思想研究综述[J];学术论坛;2007年09期

5 陆建华;荀子礼学之价值论[J];学术月刊;2002年07期

6 张奇伟;荀子礼学思想简论[J];中国哲学史;2002年02期

7 温海明;;荀子心“合”物论发微[J];中国哲学史;2008年02期


  本文关键词:荀子心论的伦理学意涵,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55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4955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0d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