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曾子孝道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02 06:06

  本文关键词:曾子孝道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国儒家文化的根基是传统儒家孝道思想,,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孝道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中华文明,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强烈地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使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孝道观念仍然得到全球华人的广泛认同,孝道成为中华文明区别于其他文明的重大特质之一。 作为儒家正统思想的正宗传人,曾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孝道理念,更可贵的是他躬行孝道,是古代孝子的典范,最终成为孝治派的鼻祖,是中国先秦时期孝道思想的集大成者。曾子提升了孝道的基本内涵,将其推到了哲学本体的高度。他的孝道观不但深刻影响着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而且在当今社会仍然有着很高的应用价值。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来论述曾子的孝道思想: 首先,简单介绍孝道的起源和形成过程,这部分先从字面上和本质内涵两方面详细论述了孝的含义;再着重分析了孝道思想的起源以及发展过程,孝的观念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孝道思想最早起源于原始社会且在父系氏族公社时期形成的,在殷商时期得到注重提倡,在西周时期得到发展并发展到成熟期,在春秋战国时期得到完善,到了春秋末年,孝道观念已经普遍流行于当时社会。 其次,着重阐述曾子的孝道思想的基本内涵,分六个小的部分来论述,孝是诸德之本,实现所有善行的根本和力量根源就是孝;孝乃人类天性,是人类发自内心的情感流露,孝是做人之要道;孝忠合一,忠即是孝,孝即是忠,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关系,使孝亲和忠君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极大的提升了传统孝道理论的内涵;又简单介绍孝的不同等级,孝行要有差异;还充分重视了孝对家庭、社会的和谐作用,它不仅仅局限于家,大孝能使天下人敬养父母,万众安康;还特别强调孝道贵在践行,曾子以孝道著称于世,同时也是中国古代赫赫有名的大孝子,他不但从理论上宣传孝道,而且在生活中处处践行孝道,堪称是孝行的楷模。 再次,详细评析曾子的孝道思想,分两方面来介绍,即先对曾子孝道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再阐述了曾子孝道思想的精华所在和异化。曾子孝道思想在历史上有很高的地位,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孔子孝道思想,下启思孟学派。同时曾子的孝道思想对后世也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当然曾子孝道思想有其精华部分,也有其异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最后,讲述曾子孝道思想的现代意义,曾子孝道思想在当今社会依然有着重要价值,它是和睦家庭、稳定社会的强有力的聚合剂。它更多地表现为尊敬、爱、关爱,表现为在这个现实而冷漠的社会中,人尤其需要的一种人文情感关怀。
【关键词】:儒家 曾子 孝道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222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1章 引言9-15
  • 1.1 曾子其人9-11
  • 1.1.1 曾子家世9-10
  • 1.1.2 曾子生平10-11
  • 1.2 曾子其书11-14
  • 1.3 研究现状综述14-15
  • 第2章 孝道的起源和形成过程15-18
  • 2.1 孝道的含义15-16
  • 2.2 孝道观念的起源和形成16-18
  • 第3章 曾子的孝道思想的基本内容18-35
  • 3.1 孝是诸德之本18-20
  • 3.2 孝乃人类天性20-21
  • 3.3 孝忠合一21-23
  • 3.4 孝行有差等23-25
  • 3.5 孝能促进和谐25-28
  • 3.6 孝道贵在践行28-35
  • 3.6.1 实践孝道和个人道德修养28-31
  • 3.6.2 孝要免刑全身31-32
  • 3.6.3 孝要慎终追远32-35
  • 第4章 对曾子孝道思想的评析35-41
  • 4.1 曾子孝道思想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35-37
  • 4.2 曾子孝道思想的精华与糟粕37-41
  • 4.2.1 曾子孝道观的精华所在37-39
  • 4.2.2 曾子孝道观的异化39-41
  • 第5章 曾子孝道思想的现代意义41-45
  • 5.1 孝道对现代家庭的意义42-43
  • 5.2 孝道对当今社会的意义43-45
  • 结语45-46
  • 致谢46-47
  • 参考文献47-4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子不受赐[J];齐齐哈尔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3期

2 阡陌;;曾子的准则[J];科学与文化;2006年03期

3 罗新慧;曾子生平考析[J];学术月刊;2000年02期

4 李居平;《曾子》文献流传略考[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2期

5 贾庆超;曾子领纂《论语》说[J];东岳论丛;2003年01期

6 朱晓征;关于曾子孝道政治观的若干思考[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何元国;;《曾子》泛化孝再评价[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张倩;;曾子“闻诸夫子”弘道方式初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8年01期

9 张磊;;《曾子》源流与《大戴礼记》“曾子十篇”[J];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9年03期

10 罗新慧;;上博楚简《内礼》与《曾子》十篇[J];齐鲁学刊;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黄启后;;从曾子妻对儿戏言说起——读《中华传统美德格言》札记[A];孔学研究(第十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第十一次暨海峡两岸第七次孔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2 南钢;;试论曾子的学习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赵佳聪;;论儒家“忠恕”的人际关系意识[A];孔学研究(第一辑)——云南孔子学术研究会首次学术研讨会暨海峡两岸首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4年

4 顾士敏;;孔子的真身是什么?[A];孔学研究(第二辑)[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望沪上;由“曾子杀人”谈网络文明必要性[N];山西青年报;2014年

2 本报通讯员 杜贵斌 马广伟 谷贵贤;曾子故里唱和谐[N];济宁日报;2007年

3 谭亚;关键在于跨出“第一步”[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年

4 记者 粟丹;曾子家谱有望定为一级文物[N];中国文化报;2003年

5 山东嘉祥县委常委 宣传部长 卞延军;弘扬曾子文化 推进精神文明建设[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1年

6 曾述圣 曾贤孔 曾述楷 曾明涛;浅议曾子孝道文化及现实意义[N];白银日报;2012年

7 ;检验自己 保持全新的工作动力[N];中华建筑报;2006年

8 彭雄;成都发现曾子家谱[N];光明日报;2002年

9 李梅荣 李爱华;宗圣曾子[N];中国档案报;2002年

10 张松辉;也谈“启足启手”[N];光明日报;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红霞;曾子及其学派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张磊;《大戴礼记》“曾子十篇”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4年

2 翁柳洁;曾子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3 刘洋;曾子哲学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4 唐一丹;曾子性情思想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5 陈睿瑜;曾子伦理思想初探[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6 张佩荣;立德与立教[D];吉林大学;2014年

7 徐帅;曾子孝道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8 李福光;曾子孝道观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曾子孝道思想及其现代意义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087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5087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95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