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海德格尔技术工具论批判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1 19:26

  本文关键词:海德格尔技术工具论批判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技术工具论 海德格尔 技术批判思想 解蔽 座架


【摘要】:人们在从事技术活动时,时常会陷入两难境地,一方而实现目的需要技术工具,但另一方而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又会出现与目的相悖的事情。为了实现目的,人类无法抛弃技术,但是使用技术又不希望问题出现,从而我们有必要重新思考技术。所谓技术工具论是将技术作为工具。技术是工具,这意味着技术是目的的手段。其中,目的是人的目的,而手段是达成目的的手段。在人与技术的关系中,一方面人是主体而技术是客体,另一方面人是技术的主人。从而,技术工具论通常表明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技术与目的的关系上,技术是无目的性的;而另一方面,技术与价值的关系上,技术是价值无涉的。如果技术是工具,那么,一方面,作为工具的使用者可以随意使用和丢弃工具;另一方而,应用技术而产生的问题其责任在人而与技术无关。然而,事实并非如技术的主人所设想的那样,技术并非只是工具,并且技术自身也并非毫无目的。海德格尔批判技术,但其批判角度并非社会学、伦理学、生态学的视角,而是存在论的角度。基于存在论,海德格尔区分了存在和存在者,存在不是存在者,进而他区分了技术的本质和技术,技术的本质不是技术,其中技术的本质相关于存在而技术相关于存在者。从技术工具论出发,海德格尔追问技术的本质,但是他没有纠缠于技术与目的关系以及技术与价值的关系,而是从追问工具的工具性开始,从而走向技术本身。通过追问,海德格尔认为技术的本质是“解蔽”,而“解蔽”相关于真理,从而技术是一种真理的发生方式。现代技术的本质是“座架”,它同样是“解蔽”,但其方式区分于自然和技艺,其方式是强求和限定。“座架”将世界和人设置为“持存物”,此“持存物”区分于主体的对象,这在于人首先被设置为“持存物”。“座架”的“解蔽”方式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座架遮蔽存在自身和真理,而另一方而“座架”遮蔽自身。在此,人并非主体而技术也并非单纯的工具,技术是世界的构造。海德格尔批判现代技术是深刻的,但仅从“座架”来看又是极端的,这表现在过分强调技术的负效应而忽视技术的正效应。由于人类具有自身生存的局限性,技术和人相伴而生,技术就是人的生活方式,并且从人性的角度来看,技术也是人性光辉的体现。因此,对待技术既要看到它的自然属性也要看到它的社会属性。
【关键词】:技术工具论 海德格尔 技术批判思想 解蔽 座架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516.44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1 绪论9-15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9-10
  • 1.1.1 问题的提出9
  • 1.1.2 研究意义9-10
  • 1.2 研究综述10-13
  •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13
  • 1.4 研究方法13-15
  • 2 技术工具论的基本内容15-22
  • 2.1 技术工具论的实质15-18
  • 2.1.1 技术中性论15-16
  • 2.1.2 主客二分16-18
  • 2.2 技术作为工具的现实效应18-22
  • 2.2.1 技术主义倾向18-20
  • 2.2.2 工具论者应对的方式20-22
  • 3 海德格尔技术工具论的批判22-33
  • 3.1 技术并非单纯的工具22-25
  • 3.1.1 技术并非目的的纯粹手段22-23
  • 3.1.2 技术是世界的构造23-25
  • 3.2 技术的本性25-33
  • 3.2.1 技术是一种解蔽方式25-29
  • 3.2.2 现代技术是座架29-33
  • 4 海德格尔技术工具论批判思想的评价33-40
  • 4.1 座架的批判33-36
  • 4.1.1 座架与技术决定论33-35
  • 4.1.2 座架与技术悲观主义35-36
  • 4.2 技术与存在的直接触碰36-40
  • 4.2.1 技术是人的生活方式36-37
  • 4.2.2 技术在终极意义上是人性的光辉37-40
  • 结论40-41
  • 参考文献41-4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43-44
  • 致谢44-4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吴国盛;技术与人文[J];北京社会科学;2001年02期

2 王茵;技术决定论研究综述[J];理论月刊;2004年11期

3 李正风,黄锫坚;现象学视野中人与技术的关系[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4 杨庆峰,赵卫国;技术工具论的表现形式及悖论分析[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2年04期



本文编号:6058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6058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31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