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广松涉物象化论及其源流探考

发布时间:2017-08-14 20:06

  本文关键词:广松涉物象化论及其源流探考


  更多相关文章: 广松涉 物象化 关系主义 四肢存在结构论


【摘要】:广松涉是日本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领域中的杰出代表,哲学界大多称其哲学思想为广松哲学。广松涉结合自己对近现代西方哲学思想的独到研究,对贯穿其中的核心思想逻辑与演变进行了分析与批判,在分析与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哲学见解,从而形成了具有东方特色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将马克思哲学与当代西方哲学思想联结起来的这一理论侧度上,广松涉无疑是一名成功的实践者。因此,研究广松哲学对于我们进行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借鉴意义。 广松哲学的核心特点就是运用物象化的方法去阐释马克思主义哲学。而这种物象化的方法主要体现在对“关系”的探讨中,“关系主义”是这一探讨中的具体实施。广松涉运用“关系主义”的思想去进行物象化论的建构的同时,对近代哲学的主客二元构图进行了尝试性的超越,从而提出了“四肢存在结构论”这一物象化论的扩展理论。“四肢存在结构论”是广松涉的比喻式具像化概括,他认为对事物的认识需要经过“现象的所与——意义的所识”、“能知的某人——能识的某人”四个阶段。由此可以看出,广松涉的物象化论主要体现在“关系主义”与“四肢存在结构论”中。 广松涉认为他的思想就是在总结前人的思想成果基础上形成的,广松涉的著作中大部分文字也表现出对前人思想的批判性析取。这就需要我们在研究广松哲学的同时也要对其产生背景进行探究。 因此,本文分别从“关系主义”与“四肢存在结构论”两方面对广松涉的物象化论进行探源;然后对物象化论的提出、物象化论的内容进行论述;最后对广松涉的物象化论进行简评,并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本文希望通过对广松涉物象化论的研究,可以达到以广松哲学为借鉴,为我们进行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提供一些启示,从而使我们能够以民族文化为本,以马克思哲学为指导,立足当代中国实践,,进行思想与理论的创新。
【关键词】:广松涉 物象化 关系主义 四肢存在结构论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B313.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绪论8-11
  • 0.1 本文的研究意义与目的8-10
  • 0.2 本文的研究方法10-11
  • 1 广松涉物象化论探源之“关系主义”11-24
  • 1.1 广松涉对马赫哲学的扬弃11-14
  • 1.1.1 马赫的“复合感觉要素一元论”11-12
  • 1.1.2 从马赫的“复合感觉要素一元论”到广松涉的“意义的所识”12-14
  • 1.2 广松涉对海德格尔哲学的扬弃14-24
  • 1.2.1 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此在的存在”概念15-19
  • 1.2.2 从海德格尔的“因缘关系”到广松涉的“实践关联的场”19-24
  • 2 广松涉物象化论探源之“四肢存在结构论”24-29
  • 2.1 从胡塞尔的“本质直观”及“意向性直观”到广松涉的“意义的所识”24-27
  • 2.2 从胡塞尔的“主观际性”到广松涉的“四肢存在结构论”27-29
  • 3 广松涉的物象化论29-37
  • 3.1 物象化论的提出29-31
  • 3.2 物象化论的内容31-35
  • 3.2.1 关系主义31-33
  • 3.2.2 四肢存在结构论33-34
  • 3.2.3 “关系主义”与“四肢存在结构论”的关系34-35
  • 3.3 广松涉物象化论简评35-37
  • 结束语37-38
  • 参考文献38-40
  • 致谢40-41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41-42
  • 附件42-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鉴;;广松涉小传[J];博览群书;2002年10期

2 罗贵榕;;论哈贝马斯视阈中的公共领域与西方政治[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胡涤非;;市民社会与公共领域[J];广西社会科学;2003年10期

4 赵红全;公共领域研究综述[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4期

5 张秀华;;时间视域与历史视域的融合——海德格尔对马克思哲学的回应[J];江海学刊;2012年03期

6 郑晓松;;公共领域的民主原则——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理论初探[J];科学经济社会;2008年03期

7 杨思基;;论马克思唯物史观与存在论之根本区别——从广松涉论海德格尔的“存在论”说起[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广松涉,赵仲明;海德格尔与物象化的谬误[J];南京社会科学;2002年06期

9 邓习议;从“脱亚入欧”到“脱欧入亚”——广松哲学的社会背景[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10 张小元;大众传播:观念的变迁——哈贝马斯传播思想的贡献与局限[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本文编号:6744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6744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c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