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谢良佐《论语说》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4 21:00

  本文关键词:谢良佐《论语说》思想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谢良佐 《论语说》 思想研究


【摘要】:儒学发展至北宋,有了新的特征。其中之一则是北宋的儒家学者在儒学复兴的趋势下对自家的经典作了创新性诠释。谢良佐的《论语说》也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形成,它批评了秦汉以来圣门学者为学多遵循章句训诂,而不知圣人心所在的弊病。本文即以谢良佐《论语说》为研究对象,主要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对目前关于谢良佐思想的研究进行了考察,并从研究意义、方法及框架安排三方面对本文做出了说明。其次,宋代理学的复兴,是儒学发展的又一次创新,这种创新是基于新的经典体系:即从“五经”到“四书”的文本转变。从北宋儒学的文献转型背景入手,来说明儒家学者对自家经典的重视以及谢良佐《论语说》的形成与流传。通过对谢良佐的生平、北宋《论语》学及谢良佐《论语说》的介绍,可以看出,谢良佐的《论语说》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对《论语》做出了创新性见解。再次,谢良佐《论语说》的思想主要包括仁论、天理论、诚敬论、礼论以及对佛道思想的批判与吸收几方面。他的仁学思想主要包含以觉论仁、以心论仁及求仁之方三方面。天理论主要有两方面的内容:天理是一种自然底道理及如何体认天理。诚敬论和礼论都是谢良佐的修养工夫,他认为诚是实理,敬是常惺惺,并将诚敬相结合。此外,谢良佐在论礼时,将“礼”与“理”相结合,并十分重视其中所表现出的圣贤气象与古今意识。在谢良佐的思想中,“心”具有基础性作用,他将心作为人的道德本体依据。而对佛道概念的援用,谢良佐也只是流于表面,并未真正陷于佛氏及老庄学说。最后,谢良佐《论语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对湖湘学派的影响。通过对胡安国、胡宏、张拭三人思想的分析,可以得知,在仁学思想及修养工夫等方面,谢良佐对湖湘学派有较深的影响。二是对朱熹的影响。分析朱熹对谢良佐思想的批判与吸收,可知朱熹在早年的学思历程中,也受到了谢良佐的影响。
【关键词】:谢良佐 《论语说》 思想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B244.99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绪论8-14
  • 一、选题意义8-9
  • 二、研究现状9-11
  • 三、研究方法及框架安排11-14
  • 第一章 谢良佐《论语说》的形成14-26
  • 第一节 谢良佐生平与著述14-18
  • 第二节 北宋儒学的文献转型18-22
  • 第三节 北宋《论语》学及谢良佐《论语说》22-26
  • 第二章 谢良佐《论语说》的主要思想26-48
  • 第一节 仁论26-32
  • 一、以觉论仁27-28
  • 二、以心论仁28-29
  • 三、求仁之方29-32
  • 第二节 天理论32-36
  • 一、天理者,自然底道理32-33
  • 二、体认天理33-36
  • 第三节 诚敬论36-41
  • 一、诚是实理36-37
  • 二、敬是常惺惺37-39
  • 三、诚与敬39-41
  • 第四节 礼论41-48
  • 一、礼即理,下学而上达41-43
  • 二、以古今论礼,观圣人气象43-48
  • 第三章 谢良佐《论语说》对佛道思想的批判与吸收48-60
  • 第一节 北宋儒释道的发展48-50
  • 第二节 谢良佐《论语说》中的佛道思想50-57
  • 一、佛教概念的援用51-52
  • 二、道家概念的援用52-55
  • 三、儒佛之辨55-57
  • 第三节 谢良佐《论语说》中佛道思想的意义57-60
  • 第四章 谢良佐《论语说》的影响60-82
  • 第一节 谢良佐思想对湖湘学派的影响60-71
  • 一、胡安国61-65
  • 二、胡宏65-68
  • 三、张h;68-71
  • 第二节 谢良佐思想对朱熹思想的影响71-82
  • 一、朱熹对谢良佐的两极态度72-74
  • 二、朱熹对谢良佐《论语说》的批判74-77
  • 三、朱熹对谢良佐《论语说》的肯定77-82
  • 结语82-84
  • 参考文献84-88
  • 致谢88-90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90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乔芳;;胡瑗《论语》诠释探微[J];新疆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2 周海天;;圣人之义的超越性回归——论皇侃《论语义疏》及儒道汇通的经学诠释学思想[J];中国比较文学;201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尊章;徐凌;;《论语》在宋前果真不受重视吗?——与刘绪义先生商榷[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董灏智;儒学经典结构的形成及其在近世日本的变迁[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祥龙;作圣之基-《论语》教本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3 马创新;注疏文献的结构化知识表示[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4 李春强;明代《论语》诠释研究[D];扬州大学;2014年

5 白玉杰;中国哲学典籍英译语境本体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6 杨静;美国二十世纪的中国儒学典籍英译史论[D];河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申文娟;《论语集解》四家注训诂比较与分析[D];闽南师范大学;2013年

2 宋庄泽;论崔述的《论语》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3 彭文桂;韩愈的经学思想研究[D];湘潭大学;2014年

4 王晴;黄式三《论语后案》训诂述评[D];辽宁师范大学;2014年

5 仝蕊;钱坫《论语后录》研究[D];湖北大学;2014年

6 潘晓玲;刘宗周《论语学案》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7 马秀娟;刘开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4年

8 贺平丽;刘敞《七经小传》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9 葛雅;《论语》名物词研究[D];西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67465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67465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3b8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