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社科论文 > 哲学论文 >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社会教化过程中自身合法性的构建与维护

发布时间:2016-07-14 06:08

  本文关键词:在科学与意识形态之间——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合法性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世纪桥


摘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有效社会教化,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实践意义。在这一社会教化过程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自身合法性的构建和维护至关重要。本文拟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合法性的概念、存在的问题和自身合法性的构建与维护等几个方面展开相关分析和论述。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社会教化;合法性
研究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社会教化的有效性,对于完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基本框架,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基本路径,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实现建构和谐社会的价值目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当前,影响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实现有效社会教化的因素众多,其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自身合法性的约束是学者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合法性的概念
西方学者中对意识形态理论合法性思想进行研究的代表性人物首推马克思.韦伯和哈贝马斯,马克思,韦伯认为合法性的概念具有两重含义:对于处于命令——服从关系中的服从者来说,是一个对统治的认同的问题;而对于命令者来说,则是一个统治的正当性的问题。统治的正当性与对统治的认同的总和就构成了统治的合法性。而在哈贝马斯看来,合法性不应被单纯理解为大众对于国家政权的忠诚和信仰,合法性不是也不会来源于政治系统为自身的统治所作的论证或证明,而应强调和注重其价值基础。
我国绝大多数学者认为,“合法性”(legitimacy)是一个内涵非常复杂的概念,它并不限于“与法律的一致性”( legality)的含义。郁建兴在《在科学与意识形态之间——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合法性问题》一文中认为,“合法性”表明某一事物具有被承认、被认可、被接受的基础。冯刚在《文明与精神》一书中认为,“合法性实际产生于共同体成员对以下两个方面的认可:第一,规则或法律借以导出的基础;第二,使人得以认可权威的那种制度,换言之,法律只有在人们对制定法律的方法认识一致时,它才可能被遵守。”作为政治学的一个重要问题,“合法性”具有三层意义:一是该事物的存在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和要求;二是有广泛的社会认同基础,即得到社会上多数人的普遍承认、支持和尊重;三是它比被取代的前身具有优越性,且能有效地处理和解决当前的问题,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于意识形态合法性理论的分析,笔者认为,所谓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合法性,是指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所蕴涵和倡导的价值观符合社会大众的利益和社会正义,符合社会发展规律,能有效推动社会发展,因而能得到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普遍承认和尊重、认可和接受。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社会教化过程中自身合法性存在的问题
意识形态社会教化的合法性问题,是世界各国政府和政党普遍重视的一个重要问题。资本主义各国政党为上台执政,也随着实践的变化,不断地调整自己的纲领和政策,使意识形态同时代的发展和大众的需求吻合起来。建国以来,我们党和国家从来都没有放弃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社会教化工作的重视,一直将把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作为四项基本原则之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也占有着主流地位。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一些不容忽视的现象:作为我党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虽然得到了绝大多数群众的承认和支持,但不少人只是一种大众趋同,没有达到从心里彻底的尊重和信奉的地步,没有在行动上付诸于实践;近些年来,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根据、理论主题以及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的研究取得了不错的成就,但在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社会教化的合法性构建与维护上也存在不少问题。
第一,经济迅速发展过程中,未受益群体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作用表现出怀疑和不信任。人们并不否认我国社会转型所取得的成绩,但是与成绩共存的问题同样不可小觑。经济发展的效益被多数人收获,而另一些人特别是弱势群体并没有分享改革的成果反而承担了社会转型的代价,这是世界各国经济转型期的普遍规律,我国也概莫能外。在我国,对这些问题感受最深、受损最大的是普通工人和农民,这本身就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号召力、说服力和整合力构成冲击。作为无产阶级的理论武器,它却在实践中并没有使他们成为直接的获益者,致使他们对理论本身的解放和造福无产阶级的性质及为无产阶级与劳苦大众服务的功能产生怀疑。“这当然并不是由马克思主义本身所带来和决定的,但人们往往会归咎于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指导。如果广大工人和农民阶层的利益、愿望和要求等长期得不到有效的尊重和满足,处于失衡、浮躁和焦虑之中的他们势必会对马克思主义产生厌烦、抵触和拒斥情绪,导致马克思主义说服力和吸引力的削弱甚至丧失。”同时,他们对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执政目的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怀疑和认同危机。
第二,理论解释的误读倾向和精品力作的缺乏有损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形象的树立。目前,关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研究在字面上阐释的多,甚至存在大量宣传语言上的混乱,能提供深度学理支撑的少。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以来,庸俗化的现象一直困扰着它。马克思主义传人中国以后,在传播宣传的过程中,庸俗化的问题也始终存在。邓小平指出,“我们搞了几十年的马克思主义,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我们并没有搞清楚。这不能不说与把马克思主义庸俗化有关。我们不能把马克思主义简单地归结为几条原理、几个具体的结论,这样做其结果必然导致马克思主义本身的科学性、有用性遭到质疑。”一旦原生态的马克思主义的合法性都受到质疑,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境遇也必然会受到影响。此外,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还存在以下误区:把马克思主义泛化、工具化、“西化”、学院化、神圣化,以及把非马克思主义的东西马克思主义化,等等。另外,尽管当前马克思主义普及读物越来越多,但在偌大的读物市场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相反,,解《论语》、品《三国演义》倒是搞得热火朝天,在某种程度上说,近年来儒学的大众化进展似乎更为成功,目前市场上仅有的一些马克思主义通俗读物基本上也是各级党委宣传部门依靠行政力量组织编写的,理论界的人尤其是一些大专家、大学者并不愿意做这些普及工作,从而导致市场期待大众化的精品力作与理论队伍无心创作之间的矛盾。
第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社会教化过程中,忽视对社会个体的吸引力建设。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其关键问题是对社会大众的吸引力,但对社会大众的吸引力来源于对社会个体的吸引力。我们党一直高度重视马克思主义对国家和社会的正确指导,但往往不太重视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个体的吸引力建设,导致了马克思主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显得不够务实和吸引力的下降。
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社会教化过程中自身合法性的构建与维护
当前,对于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社会教化过程中自身合法性存在的各种问题,我们需要从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合法性的经济基础、现实基础、理论基础以及社会基础等方面予以构建与维护:
第一,发展经济,发掘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是增强意识形态的合法性的经济基础。意识形态作为社会意识的一种,受社会存在决定,又对社会存在起着一定反作用。意识形态的真正吸引力和说服力来自实践。人们在决定是否接受某种意识形态时,总是看这种意识形态能否满足自己的某种要求和愿望,能否给自己带来实际利益。因此,意识形态保持自己的合法性,就要正确处理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发挥好意识形态的经济功能:一是要建立一种适应经济发展要求、推动经济发展的方法体系,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文动力,凝聚整合社会力量;二是要为经济发展提供规范和秩序,规范经济行为,避免因经济发展的失范而导致社会混乱;三是要应探索经济发展竞争的道德与规则,研究经济发展新领域的伦理、规则与价值取向,为经济新领域的发展提供保证。
第二,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前提下,重视意识形态对社会个体吸引力的教化,是增强意识形态合法性的现实基础。意识形态工作要从革命战争年代和阶级斗争年代立足于教育人、改造人,转向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和激励人,从激发人的创造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进行价值定位,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体现人文关怀的政治价值观,以引导群众树立热爱祖国、遵纪守法的公民观念,使之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进行有序的政治参与,享受积极健康的精神文化。
第三,理论创新,正确合理地解释现实,是增强意识形态自身合法性的理论基础。理论只有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创新才有生命力。面对新的实践的变化和需要,任何国家的政党,必须具有宏观的视野和深刻的洞察力,把握政治的发展方向,结合新的形势和新的实践,努力推进理论创新,做到先进性和代表性的结合,为意识形态注入新的合法性资源。当然,对社会主义国家来讲,理论创新不是不讲原则,更不是否定马克思主义主流意识形态,搞意识形态多元化。
第四,制导社会心理,实现意识形态向社会心理的转换,是增强意识形态自身合法性的社会基础。在急剧变化发展的现代社会中,与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不相一致的政治心理、宗教心理和道德心理大量存在,威胁着主流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因此,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必须面对社会心理领域,掌握社会舆情,引导社会心理,根据社会发展的实际实现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向社会心理的转化,从而维护自身合法性。
参考文献
[l]郁建兴.在科学与意识形态之间——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合法性问题[J].哲学研究,2004,(9).
[2]冯刚.文明与精神[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
[3]马晨,雷琳,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面临的挑战[J].社会科学,2008,(1).   [4]石云霞.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新变化及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9,(11).
[责任编辑:杜红艳]


  本文关键词:在科学与意识形态之间——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合法性问题,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7072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exuezongjiaolunwen/7072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e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