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宋明理学敬静观对儒医发展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25 07:20
  在中华传统文化里,儒家文化一直作为主干。其开出的花朵——宋明理学为中医学的永续发展注入了丰厚的人文精神和深邃的哲学内涵。中医学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精华的一个组成部分,数千年来一直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着巨大的贡献。纵观中医学发展之历程,儒医代表的医家精英分子,本身具有深厚的理学功底,毕生致力于中医药事业,他们在医哲、医理、医德等方面所取得的喜人成果,值得我们去深入探研。近年来,人们一直研究宋明理学的理气、心性部分,但对于集理学认识论与价值观与一体的敬静观却少有涉及。宋明理学的敬静观,作为其认识论和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虽未形成如西方哲学缜密严谨的理论体系,但敬静观确实蕴含着对与修身习业的指导意义,集中体现于居敬持静。作为宋明理学的思想精华,它对于以儒医为载体的宋明时期中医药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从宋明理学敬静观对具有代表性儒医发展影响的基础上,收集、归纳、整理研究了理学敬静观对他们影响的古今文献,具体从理学敬静观对儒医代表人物医哲的完善、医理的充实、医德的提升、医学传承的规范这五个方面作了比较全面的分析。重点在宋明理学敬静观对儒医影响的评价与反思中,总结了敬静观对儒医从思维方式到临床实践的正反两方面影响。得出了格物致知求医理、正心诚意行医道、薪火相传医业兴的积极评价。并指出在医患冲突频发的当下,居敬持静对中医药从业者妙手仁心铸医魂、克念作圣修医德、精益求精强医能具有的启发与规约作用。论文研究对于挖掘理学敬静观的深厚价值,弘扬儒医的非凡业绩,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中医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R2-03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引言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宋明理学及其敬静观的研究现状
        1.3.2 儒医的研究现状
        1.3.3 宋明理学敬静观对儒医发展影响的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思路及论文结构
2.宋明理学及其敬静观的主要内容与影响作用
    2.1 宋明理学的源起及影响
    2.2 宋明理学及其敬静观的主要内容
        2.2.1 宋明理学的主要内容
        2.2.2 敬静观的文化源流及主要内容
    2.3 宋明理学敬静观的作用
3.儒医的发展及特征
    3.1 儒医发展的源流及概览
        3.1.1 隐形于世之儒医
        3.1.2 显声于世之儒医
    3.2 宋明时期促进儒医发展的因素
    3.3 宋明时期儒医的特点
        3.3.1 德术兼隆
        3.3.2 礼理双彰
        3.3.3 成己惠后
4.宋明理学敬静观对儒医之影响
    4.1 儒医的分类
        4.1.1 屡困科场弃举从医
        4.1.2 仕途坎坷以医铭志
    4.2 敬静观的影响作用
        4.2.1 完善医哲
        4.2.2 充实医理
        4.2.3 提升医德
        4.2.4 规范传承
5.评价与反思
    5.1 宋明理学敬静观对儒医发展的积极影响
        5.1.1 格物致知求医理
        5.1.2 正心诚意行医道
        5.1.3 薪火相传医业兴
    5.2 宋明理学敬静观对儒医发展的消极影响
6.中医药从业者的启发与思考
    6.1 妙手仁心铸医魂
    6.2 克念作圣修医德
    6.3 精益求精强医能
参考文献
综述:宋明理学敬静观对儒医发展的影响研究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致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定芳;变亦变,不变亦变——论中医学发展大势[J];医学与哲学;2000年04期

2 何裕民;需要新的思维——关于新世纪中医学发展的思考[J];医学与哲学;2000年11期

3 张其成;关于中医几个重要理论问题之我见——兼答王强同志[J];中国医药学报;2000年01期

4 何建成,徐厚谦;中医学的现在与未来[J];医学与哲学;2001年02期

5 陈利国,屈援;影响中医学发展的几个问题[J];医学与哲学;2001年12期

6 李冬华,朱飞鹏;走进新世纪的中医学[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1年01期

7 李冬华,朱飞鹏;走进新世纪的中医学[J];中国医药学报;2001年03期

8 吴哲;从“肾无实证”谈中医学发展[J];光明中医;2002年01期

9 范恒,刘祖发,李小慧,石托;“发展中医”之我见[J];湖北中医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10 邢斌,颜乾麟;循证医学与中医学并无内在联系[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2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延妮;近代传教士中医译介活动及其影响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5年

2 颜振松;《伤寒杂病论》恒动与司内辨治思维在肝病诊治中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年

3 徐云生;论中医学基本观[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1年

4 刘理想;近现代中医发展中的进化论思想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7年

5 弓箭;中西医汇通、中医科学化、中西医结合的历史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年

6 林存奇;中医传统思维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李翠娟;中医证本质研究思路的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05年

8 申琪;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标准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9 王小平;中医学合和思想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1年

10 陈丽文;太极图—球的演进与互补在中医学中的应用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荣霞;科学文化背景下的中医科学性争论及其反思[D];西南大学;2011年

2 刑鹏;“心身医学”相关中医研究文献的计量分析[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5年

3 刘娇;中医科学性的辩证分析和发展方向问题研究[D];渤海大学;2016年

4 叶兰兰;中医形象的媒介呈现[D];安徽大学;2016年

5 宋吉楠;中医科学性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6年

6 刘艳;中医医者个体隐性知识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张世超;宋明理学敬静观对儒医发展的影响研究[D];云南中医学院;2017年

8 樊新荣;近百年中医学发展规律的探索与启示[D];湖南中医药大学;2005年

9 房明东;书法与中医学的渊源及发展相似性比较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10 姜杰;中医科学性的思辨[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52395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252395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5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