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医学论文 > 中医论文 >

吴茱萸汤治疗头痛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探讨

发布时间:2016-06-12 07:00

  本文关键词:吴茱萸汤治疗头痛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3年

吴茱萸汤治疗头痛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探讨

萧喨绮  

【摘要】:头痛是一种症状,而不是一种疾病。严重的疾病极少存在头痛这种症状,但严重或频繁的头痛会让人疲惫不堪,进而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现代医学认为头痛主要分为血管性头痛、肌肉收缩性头痛、炎症性头痛三种类型。而中国医学认为,头痛多因素有内伤七情,又外感风、寒、暑、湿、燥、火等邪,外邪引动内伤而致。 在《伤寒杂病论》中以六经辨证为主,其中论及太阳、阳明、少阳、少阴、太阴、厥阴病均有头痛的见证。后世医家即多以六经辨证论治、选方用药治疗头痛,并明确区分了太阳、阳明、少阳、少阴、太阴、厥阴头痛部位的不同。 吴茱萸汤即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中均有记载,该方由吴茱萸、生姜、人参,大枣四味药组成,功擅暖肝温胃,降逆止呕。方中吴茱萸温脾胃,下暖肝肾,散寒降浊,止痛止呕,为本方之主药;生姜辛散寒邪。人参、大枣甘缓益气和中。全方辛苦甘合用,温而不燥,补而和缓。历代医家以六经辨证为指导间或将本方用于治疗寒犯厥阴引起的头痛病症。且近现代医家也将吴茱萸汤广泛应用于巅顶头痛、偏头痛、神经性头痛、脑震荡导致头痛、丛集性头痛、三叉神经性头痛、顽固性头痛、经行头痛等病症。实验室研究也表明吴茱萸汤有明显的镇痛镇静扩张血管作用,所以对现代人因烟酒、咖啡摄入过多,生活、工作压力过大而引起血管收缩性的偏正头痛有治疗和缓解的作用。 中医论述头痛的类型有许多,在中医内科学中,无论是外感头痛或是内伤头痛,证型中并没有涉及到肝寒胃虚类型的头痛。吴茱萸汤恰好可以治疗由肝阳不足,脾胃虚寒,肝寒犯胃,浊阴上逆之头痛。 吴茱萸汤证之病机必须满足肝阳不足以及脾胃虚寒。通过本论文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吴茱萸汤治疗头痛的病机为肝阳不足,脾胃虚寒,肝寒犯胃,浊阴上逆而致。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R277.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汉彬;吴茱萸汤为主治疗脑中风顽固性呕吐14例[J];福建中医药;2001年02期

2 杨枫;罗红斌;王霞;黄梓宁;;加减吴茱萸汤治疗经行头痛34例[J];光明中医;2009年08期

3 李立国;李杰;;针刺后溪穴治疗偏头痛40例临床观察[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4 王学斌,李申团,王德周,宋延礼;加味吴茱萸汤治疗血管神经性头痛68例[J];河南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0年06期

5 范志强;;吴茱萸汤加减治疗眩晕症60例[J];中医药导报;2007年07期

6 曹金婷;;吴茱萸汤治疗神经官能症100例[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7 张淑芳,王秀献,刘毅;吴茱萸汤用治疑难病3案[J];河南中医;2004年04期

8 王翠芬;吴茱萸汤治疗梅尼埃病40例[J];河南中医;2005年03期

9 唐映红;窦昌贵;;吴茱萸汤治疗脾虚证的实验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1990年10期

10 李冀;柴剑波;赵伟国;;吴茱萸汤对醋酸涂抹型胃溃疡大鼠溃疡指数及血浆6-Keto-PGF1α含量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08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莉;吴茱萸汤对鼠S180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6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晋贤;从巫祝用“土”到以“土”为药论——兼论马王堆医书巫祝用土[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6期

2 毛秉环,陆智慧;自拟益气活血解毒汤治疗脑梗死48例报告[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5年04期

3 康红千;;针刺治疗偏头痛的临床及机理研究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06年06期

4 李良崽;;五苓散治疗前列腺肥大症37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0年03期

5 韩瑞卿;尚华;;胃下垂中医诊疗体会[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02期

6 金莉;刘志刚;;慢阻肺稳定期护理的圣乔治呼吸问卷评价及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02期

7 李长安;;中药配合常规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肺肾气虚证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1年07期

8 杜丽坤;马建;;糖尿病“从火”论初探[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2期

9 王德琴;徐彬;李泽庚;彭波;童佳兵;杨程;;芪白平肺胶囊治疗痰瘀阻肺型COPD临床观察[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4期

10 黄露;张波;;中医治疗失眠新进展[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春生;郑丽娅;石晶;马小顺;李晓峰;李文丽;朱慧军;;耳穴透穴埋针刺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5-羟色胺含量的影响[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2 程海英;;肿瘤化疗后副反应的针刺干预研究[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3 王富春;;灸法的古今文献整理研究[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4 文琼;杨舟;刘密;彭亮;石佳;张国山;常小荣;;历代文献关于艾灸治疗外科实热阳证的论述[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5 李军;赵百孝;;艾绒的制作工艺研究[A];2011中国针灸学会年会论文集(摘要)[C];2011年

6 韦嵩;孙维峰;陈志煌;接力刚;沈鹰;刘坚;;痹证经筋论治初探[A];中国针灸学会经筋诊治专业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陈雪功;王辉;周雪梅;;唾液微炎症因子变化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湿热证诊断价值的临床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中医诊断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付先军;;海洋中药发展源流初探[A];中国庆阳2011岐黄文化暨中华中医药学会医史文献分会学术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吉科;;《内经》五味理论与疾病规律的解读[A];2011年中华名中医论坛暨发挥中西医优势防治肿瘤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10 刘吉科;;《内经》疾病基础理论框架体系解读[A];2011年中华名中医论坛暨发挥中西医优势防治肿瘤高峰论坛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花;中医“肝脾相关”的理论和应用研究[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徐惠梅;心宁丸抗心肌缺血大鼠的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夏铂;中医骨伤科技术发展史论[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王涛;基于医案统计分析的六味地黄丸(汤)及其类方证治分类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刘剑锋;中医望色诊病的历史与发展[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6 那坤;柔肝颗粒对肝纤维化大鼠TGF-β_1/Smads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郑君;基于文献的中药毒性认识变化规律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田丽莉;针灸治疗周围性面瘫文献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贾红玲;中医脐疗的文献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钟雪玉;补阳还五汤加味对缺血性中风大鼠模型作用机制探讨[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龙亮;《金匮要略》痰饮病因机证治与药伍规律探讨[D];湖南中医药大学;2010年

2 莫家舜;俞根初《通俗伤寒论》祛湿方剂的配伍规律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3 白钰;古代医籍治疗健忘方的发掘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4 吕瑞;中医古籍中治疗瘿病的用药规律研究[D];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5 郑伟锋;基于文献的失眠证中医证素组合规律研究[D];河南中医学院;2010年

6 胡方梅;针刺阳陵泉穴对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7 卢言琪;加味生脉散配合放疗治疗气阴两虚型NSCLC临床疗效观察[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江正龙;基于古今医案数据分析的癥积病证治规律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9 张海丽;基于古今医案数据分析的鼓胀病证治规律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10 王书惠;基于古今医案数据分析的头痛病证治规律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新萌,马苏华;刺络放血法治疗头痛48例[J];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0年05期

2 何赛萍;中药抗肿瘤研究思路[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3 叶德宝,方剑乔,宋莹慧,张舒雁,马泽云,刘未艾;内关穴经皮电刺激对偏头痛急性发作患者TCD的影响[J];浙江中医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陈亚军;吴茱萸汤加味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68例[J];北京中医;1997年01期

5 杨秀伟,肖诗鹰,杨智,杜力军,毕开顺,陈大为,陈道峰,王智民,邹忆怀;精制吴茱萸胶囊化学成分的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1年03期

6 贾亮,陈卫军,陆海,张善春;星状神经节阻滞的应用解剖[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4年13期

7 陈志强,洪加林,孙晟,朱敏;偏头痛患者血浆内皮素与降钙素基因相关肽水平检测的临床意义[J];临床医学;2005年06期

8 杨士军 ,肖峰;偏头痛患者血浆AT-Ⅱ,ET,CGRP的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J];放射免疫学杂志;2004年04期

9 朱冬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对自主神经失调时外周循环的作用[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8年03期

10 李晶,郭丽娟,邢彦霞;吴茱萸及其配伍方剂治疗疼痛的临床应用[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5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清零,,王凤云,潘敏敏;吴茱萸汤治疗闪辉性暗点38例[J];河南中医;1995年02期

2 杨凤兰,杨春霞;吴茱萸汤临床辨证施治4例[J];天津药学;1999年02期

3 胡泽芬,丁绍英;吴茱萸汤治验[J];山东中医杂志;2002年01期

4 江菊仙,陈美珍;吴茱萸汤临床应用及研究[J];中成药;2000年10期

5 李中平;加味吴茱萸汤治疗三叉神经性头痛40例[J];湖南中医杂志;1997年S1期

6 李玉英,于仙德;吴茱萸汤治疗杂病三则[J];中医研究;1997年05期

7 陈国信,徐灿英;吴茱萸汤的临床运用[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1989年04期

8 张春林,张曙;吴茱萸汤的临床应用[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994年03期

9 张江层;吴茱萸汤临证应用[J];陕西中医;1998年12期

10 王永征;吴茱萸汤的临床运用[J];陕西中医;199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海燕;;吴茱萸汤治疗厥阴头痛的临床体会[A];第三届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系统疾病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0年

2 陈万武;;吴茱萸汤的临床应用[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闫炳远;吴军;;吴茱萸汤临床应用举隅[A];全国张仲景学术思想及医方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4 黄一波;;眩晕目暗治疗浅谈[A];第三次全国中医、中西医结合眼科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C];2003年

5 王志清;;吴茱萸汤治口渴的临床应用体会[A];浙江省第十七届农村医学暨乡镇卫生院管理学术会议大会论文集[C];2009年

6 肖诗鹰;杨智;杜力军;王智民;毕开顺;陈大为;杨秀伟;陈道峰;邹忆怀;;吴茱萸汤的研究与开发[A];1999中药研究论文集[C];2000年

7 贾明辉;;中医经方治疗疑难杂症体会[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杨吉恒;彭宇;;吴茱萸汤加味治疗外伤性眩晕22例[A];2009第十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09年

9 孙云松;于俊生;;从六经之厥阴探讨慢性肾衰竭的辨治思路[A];第十次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学术交流会暨第二届全国中医药博士生优秀论文颁奖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姜建国;;思维方法与厥阴病——我对厥阴病争论问题的看法[A];仲景医学求真(续二)——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仲景学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宏伟;[N];中国中医药报;2002年

2 曹丽;[N];农村医药报(汉);2008年

3 金东明;[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4 周益新;[N];中国中医药报;2005年

5 高允旺;[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6 尚学瑞 肖玉莲;[N];中国医药报;2001年

7 毛国寅;[N];中国医药报;2005年

8 廖人燕 何跃;[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9 山东省沂南县中医院 李祥农;[N];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

10 卢玲;[N];农村医药报(汉);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承军;“八法”在《伤寒杂病论》中的运用研究[D];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2 马寿椿;《伤寒论》厥阴病之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06年

3 康金龙;胡希恕治伤寒学思想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2年

4 龚轩;《伤寒论》中的术数[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孙云松;和厥阴法对慢性肾衰模型干预作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年

6 龚轩;《伤寒论》中的数术[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7 徐姗姗;扶阳派运用姜桂附的规律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11年

8 孙晓峰;基于数理统计与数据挖掘的《伤寒论》温里法类方方证辨治规律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9 王洪;影响厚朴在复方中功效发挥方向的多因素研究[D];成都中医药大学;2009年

10 李杭洲;《伤寒论》“六经病欲解时”所暗含气化平衡观探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萧喨绮;吴茱萸汤治疗头痛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探讨[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2 王莉;吴茱萸汤对鼠S180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的实验研究[D];辽宁中医药大学;2006年

3 王皓宇;吴茱萸汤抗消化性溃疡药效学及作用机理实验研究[D];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年

4 黄竞萱;吴茱萸汤加减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1年

5 张智慧;吴茱萸汤加减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2年

6 安蕊;吴茱萸汤加减配合穴位贴敷神阙穴治疗寒凝血瘀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2年

7 郝志勇;吴茱萸汤加减治疗(寒凝气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观察[D];长春中医药大学;2010年

8 李智文;加味乌梅汤治疗厥阴证失眠临床疗效观察[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年

9 娄政驰;《伤寒论》厥阴病辨证论治思维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年

10 罗美惠;以标本中气从化理论探讨《伤寒论》六经病证[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吴茱萸汤治疗头痛的理论研究与应用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5632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zhongyixuelunwen/5632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859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