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日本非全日制用工制度对中国的启示

发布时间:2017-03-23 00:17

  本文关键词:日本非全日制用工制度对中国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对中国和日本非全日制用工制度具体概况进行多方面对比分析和研究,结合日本规制非全日制用工制度的经验与我国现阶段这一用工制度存在的不足,进而提出完善我国对该用工制度法律规制之建议。本文首先介绍日本非全日制用工制度的概况,包含发展历程、发展原因、社会影响及日本劳动立法对这一用工制度的具体法律规制。日本非全日制用工制度始于二战后,日本国内劳动力严重缺乏,为了复苏国民经济,开始出现非全日制用工。随着日本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和第三产业的兴起,企业对劳动力需求加大,非全日制劳动者数量不断攀升。非全日制用工制度的蓬勃发展给日本社会造成一定影响,譬如对终身雇佣制的冲击与劳动者就业不稳定性的增强。日本1993年就制定了《非全日制劳动者法》,对该用工方式进行法律规制。该法的立法目的主要在于保证非全日制劳动者的劳动安全,促使企业提高非全日制劳动者的待遇水平。2007年,日本对《非全日制劳动者法》进行修订,修订后的法律强调了非全日制劳动者与其他普通的全日制劳动者的待遇均衡问题。其次,本文介绍了非全日制用工制度在中国的具体情况,包括发展历程、发展原因、社会影响及中国立法对这一特殊用工制度规制。非全日制用工制度在中国是伴随着20世纪7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逐渐兴起。国有企业深化体制改革与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为非全日制用工制度在中国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资源。我国非全日制劳动者主要由国有和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组成,行业分布主要在物流、社区服务、超市、餐饮等领域。非全日制用工制度增加大量工作岗位,缓解了我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失衡压力,推进我国经济社会稳定和谐。但由于我国对非全日制用工制度的法律规范较少,我国的非全日制用工制度显现出很多问题。譬如非全日制劳动者工资待遇低、生活困难;社会保障的体制机制不完善,造成很多非全日制劳动者徘徊在社会保障制度之外等。最后,在前文比较研究基础上,本文提出完善我国非全日制用工制度的建议。第一,要借鉴日本经验,对非全日制劳动者的界定标准采用双重标准。第二,规范企业与非全日制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形式和劳动合同解除制度,限制用人单位的任意解雇权,使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再次,提高非全日制劳动者的劳动条件、环境和工作待遇。借鉴日本法律规定,对非全日制劳动者的工资标准进行调整,使非全日制劳动者与全日制劳动者受到的待遇均衡。最后,要健全我国非全日制用工制度的社会保障体制。针对非全日制劳动者特殊性,制定合理的缴费标准,并建立起相关配套措施,为非全日制劳动者提供帮助。
【关键词】:非全日制 劳动合同 法律规制
【学位授予单位】:安徽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5;D931.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8
  • 引言8-11
  • 一、日本非全日制用工制度11-29
  • (一) 非全日制用工制度的产生和发展11-13
  • (二) 非全日制用工制度发展的原因13-16
  • (三) 非全日制用工制度的影响16-19
  • (四) 非全日制用工制度的法律规制19-29
  • 二、中国非全日制用工制度29-44
  • (一) 非全日制用工制度的产生和发展29-30
  • (二) 非全日制用工制度发展的原因30-33
  • (三) 非全日制用工制度的影响33-34
  • (四) 非全日制用工制度的法律规制34-44
  • 三、日本非全日制用工法律规制对我国的启示44-51
  • (一) 完善非全日制劳动者的界定标准44
  • (二) 规范非全日制用工劳动合同形式44-46
  • (三) 提高非全日制劳动者劳动条件待遇46-48
  • (四) 健全非全日制用工社会保障制度48-51
  • 结语51-52
  • 参考文献52-55
  • 致谢55-5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5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畅;肖雪非;张耀华;李强;;非全日制用工相关概念及实操[J];中国劳动;2009年12期

2 卓莉媛;;我国非全日制用工制度规定缺陷及其完善[J];法制与社会;2010年22期

3 ;非全日制用工时间有限制[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1年03期

4 祝晓曦;;浅析非全日制用工制度的缺陷及完善[J];中国司法;2011年12期

5 童心田;;非全日制用工的劳动时间限制——大学生应如何识别与有效维权[J];改革与开放;2013年12期

6 韩晓娥;;论非全日制用工[J];商;2013年12期

7 田野;;非全日制用工法律规制的几点思考[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8 ;安徽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印发《安徽省非全日制用工试行办法》的通知[J];安徽省人民政府公报;2003年14期

9 刘畅;李永正;杨杰;;非全日制用工的使用与管理[J];中国劳动;2007年06期

10 王倩;;非全日制用工规定的缺陷及其完善——以麦当劳低薪事件为例[J];法学;2007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颖萍;;关于非全日制用工若干问题法律适用的探讨[A];西部劳动法律论坛暨全国律协劳动和社会保障法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论文汇编[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钟兰花邋实习生 方婧佳;非全日制用工有哪些规定?[N];绍兴日报;2007年

2 张喜亮邋任连国;非全日制用工 劳动者也有诸多权利[N];工人日报;2008年

3 记者 赵振宇;哈尔滨:非全日制用工工资支付不超15天[N];就业时报;2008年

4 孔令华;浅谈非全日制用工的完善[N];工人日报;2010年

5 瞿森斌;非全日制用工制度中社会保险问题探析[N];江苏经济报;2010年

6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祝晓曦;非全日制用工制度亟待法律完善[N];中国经济导报;2011年

7 南京市雨花台区政协 韩芳 米玲    ;非全日制用工的界定[N];江苏法制报;2012年

8 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 沈斌倜;非全日制用工合同解析[N];上海法治报;2013年

9 华东政法大学 严玮;对非全日制用工法律调整的思考[N];江苏经济报;2014年

10 徐恬 通讯员 李晓冉;非全日制用工劳动者也应参加社保[N];深圳商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丹丹;日本非全日制用工法律规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旭染;非全日制用工法律问题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徐春燕;非全日制用工法律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1年

3 霍妍;非全日制用工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2年

4 王晓娟;非全日制用工法律适用疑难问题探讨[D];吉林大学;2009年

5 刘芳;试论非全日制用工制度[D];西北大学;2011年

6 高媛;非全日制用工法律规制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张明;我国非全日制用工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8 周颖;非全日制用工的法律制度研究[D];广东商学院;2012年

9 周正林;非全日制用工制度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10 陈忱;我国非全日制用工养老保险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日本非全日制用工制度对中国的启示,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25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625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9e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