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孝”在我国法律制度中的实现及意义

发布时间:2017-04-03 17:02

  本文关键词:“孝”在我国法律制度中的实现及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二十一世纪以来,世界范围内老人群体数量逐渐增长,人口老龄化几乎成为每一国家必须面对的战略问题之一。在尊崇和维护孝的中华民族来说,老年人自古都是经验财富的象征,是权威的代表。可是由于工业化,城市化的逐步推进,老年人面对瞬息万变的时代变化,只能是望其项背。老人逐渐被社会发展边缘化。年轻的一代渐渐忽视孝敬老人,满足老人物质基础,特别是精神需求的意识。这严重违背了传统文化中的智慧结晶——“孝”的要求,也是现代法治所不能容忍的。我国古代法律制度由于受到“孝”的思想的影响,形成了以家庭为中心、长幼有序、以和为贵的法律制度,积累了丰富的孝的理论及其法律价值。而在今天,虽然时代的发展变化,家庭结构的趋小与分散,“孝”的道德约束力逐渐衰微,有关法律规范逐渐地宽松,但“孝”仍然对整个中华民族起着家庭教化,道德塑造,维护社会和谐的作用。现代法治中的“孝”的实现,更加地重视家庭成员间的人格平等与国家社会在保障老人权益方面的作用。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中已经初步具备成体系的有关老人权益保障的法律规范,可是依然有许多亟待完善补充的不足。部门法之间有关“孝”的规范的相互协调与配合,以及规范的可操作性等法律要素需加强。因此,本文将梳理我国古代法律制度中“孝”的精神的实现到现代“孝”在法治建设中的体现,并结合古今社会的变化,探讨“孝”的法律实现,及“孝”的精神内涵对法律的评价,挖掘“孝”在国家法治建设中的现实意义。“孝”在我国法治文明建设中,一方面不断推进了我国老人权益保障制度的建立,另一方面,有利于促使优良家风的形成。完善我国法律制度中有关“孝”的立法规范,是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体现。
【关键词】: 法律 古代 当代 意义
【学位授予单位】:云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0-05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一章 导言8-15
  • 一、问题的提出8-9
  • 二、研究背景9-11
  • (一) 人口日趋老龄化9
  • (二) 国家政策对老龄工作的支持9-10
  • (三) 相关法律适用环境发生变化10-11
  • 三、研究意义11-13
  • (一) 有利于发挥法律的指引作用11
  • (二) 发挥道德对法律的评价作用11-12
  • (三) 完善法律和道德关系的理论研究12-13
  • 四、相关文献综述13-15
  • 第二章 孝的内涵及其在法律制度中的变迁15-22
  • 一、孝的内涵15-16
  • (一) 孝的本质15-16
  • (二) 养与敬16
  • 二、孝在当代的表现特征16-18
  • (一) 重视家庭成员的人格平等16-17
  • (二) 以慈养孝17-18
  • (三) 国家社会的参与18
  • 三、我国法律制度中孝的立法演进18-20
  • 四、孝在我国法律制度中变迁的原因分析20-22
  • (一) 社会因素20-21
  • (二) 家庭因素21
  • (三) 个体因素21-22
  • 第三章 我国古代法律制度中的孝22-27
  • 一、以家为中心的法律观念22-24
  • (一) 亲亲相隐22-23
  • (二) 留存养亲23
  • (三) 代亲受刑23-24
  • (四) 血亲复仇24
  • 二、长幼有序的等级法24-26
  • 三、以和为贵法律观念26-27
  • 第四章 我国当代法律制度中的孝27-33
  • 一、我国当代立法中的孝28-30
  • (一) 宪法中有关孝的规定28
  • (二) 法律中有关孝的规定28-29
  • (三) 法规及规章中有关孝的规定29-30
  • 二、我国当代有关孝的立法存在的问题30-33
  • (一) 规范体系缺乏完整性30-31
  • (二) 规范的可操作性需加强31-32
  • (三) 规范内容忽视精神层面的保障32
  • (四) 家庭成员赡养父母层面的立法需完善32-33
  • (五) 老人行业性权益保障立法的空白33
  • 第五章 孝在国家法治建设中的意义33-36
  • 一、完善老年人权益保障制度33-34
  • (一) 有利于解决人口老龄化社会问题33-34
  • (二) 有利于形成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养老体系34
  • 二、推进我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建设34-36
  • (一) 有利于优良家风的形成34-35
  • (二)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体现35-36
  • 结语36-37
  • 参考文献37-40
  • 致谢4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侯欣一;;民国时期法学教育的思考[J];同舟共进;2014年01期

2 段海峰;吕速;李秋萍;;大学章程的作用分析[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3 郭永祥;;浅析法律与自由的关系[J];法制与社会;2008年06期

4 蒋传光;;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文化基础[J];山东社会科学;2011年03期

5 朱未易;;地方法治建设的法理分析进路[J];学海;2010年06期

6 魏腊云;;服务大局: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J];荆楚理工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7 ;[J];;年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本报记者 郭坤泽 王程程;紧随国家法治建设步伐 当好规范执法“排头兵”[N];人民公安报;2013年

2 记者 杨蕾;让政府行政更加规范[N];潮州日报;2008年

3 西南政法大学 杨建学;应用法律的能力是国家法治建设的能力[N];检察日报;2012年

4 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 高勇;落实“十个坚持”,切实推动国家法治建设[N];人民法院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孟焕良;给司法应有的尊严[N];人民法院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蒋安杰;法学教育是一个国家法治建设的基础工程[N];法制日报;2013年

7 本报记者 张晓敏;让法治更加走近我们[N];人民法院报;2008年

8 薛云华;律师的职业精神是什么[N];法制日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珂;“孝”在我国法律制度中的实现及意义[D];云南大学;2016年

2 宋俊玲;论法治方式[D];重庆大学;2013年

3 朱瑜;地方政府法治建设中的制度创新研究[D];安徽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孝”在我国法律制度中的实现及意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846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2846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0eb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