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以“jury”的译介浅析清末法律翻译对法律移植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4-27 10:03

  本文关键词:以“jury”的译介浅析清末法律翻译对法律移植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代西方文明进入中国,既包括先进科学技术的输入,也包括政治制度及法律的输入,各届政府均是本着学习西方成功法制并结合中国具体国情而进行立法的宗旨,大规模移植外国法律法规,有国际公法,也有宪法及各部门法。法律不是无形物,无论是宏观的法律理念和法律观、法律体系和法律原则,或者是具体的某项法律制度均以语言文字为载体,可以说,语言文字赋予法律以具体的内涵,把法律从无形物固定为可供人读阅、规范指导人们行为的有形物,因此,中西法制间的交流始于语言之间的互译,移植外国法律的基础是对外国法律的翻译与介绍。西法输入中国之初,是由西方主动进行的一种冒险推介活动,传教士的翻译西法活动不断发展,客观上传播了西学知识,促进了中西交流,启发了一些有识之士,使得一部分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至此之后,清政府为保住自己的统治地位,开启了积极主动学习西方之路,轰轰烈烈地引进西方科学技术和政法之学。法律翻译在晚清的法律移植中影响颇深,可以说,如果没有译者们对外国法律著作和法律的积极翻译,不可能形成近现代化的汉语法律语词系统,也就不可能构架起中西方法律交流的桥梁,就没有中国法律的今天。然清末中国在主动选择和被动接受的抉择中,西方法治理念和法律制度如何在中华大地上从无到有,并为国人所了解认可,在中国扎根。这一过程包括了许多需要深入考察的问题,诸如西方法律在晚清社会的输入历程是怎么样的?在中西方法律文化激烈碰撞时,中国民众是如何认识并逐渐接纳西方先进的法学?各个翻译主体在晚清译介西法中起了怎么的作用?晚清法律翻译与法律移植的成果如何,当时的立法者们是如何顺应时局抛弃旧法而移植西法的呢?这些都值得好好研究。正是基于此,笔者以"jury"一词的译介过程为切入点,探讨清末法律翻译活动对于法律移植的影响,并得出对当下法律翻译有益的建议。正文开头厘清了法律移植和法律翻译这两个概念、简单分析了法律移植的可行性。正文第二章以"jury"一词的译介为例,这一过程,经过译名混乱时期(此时传教士的译名主要有“乡绅”、“副审良民”、“批斗士”、“衿耆”);译名模仿时期(此时的中国译者魏源等模仿传教士的译名“衿耆”“有声望者”);译名固定时期(此时译名主要为“陪审”、“陪坐听审”、“陪审人员”、“绅董”、“绅士”),并且,沈家本、伍廷芳在《刑事民事诉讼法》(草案)中尝试陪审立法。陪审制度在中国的译介过程正是当时大环境下的法律翻译活动、法律移植缩影,以此为例,笔者梳理了在西法东渐中各个翻译主体及为译介西法所作的贡献,其中主要有来华传教士、官方翻译出版社、外交官员、留洋归来的法学翻译人才等,其中,来华新传教士通过编印中文书刊等形式不断地在中国传播近代西方政治和法律,使得国人开始接触认识西方政治和法律,之后,全国上下开始了轰轰烈烈的法律翻译活动,清政府官方成立专门的译书机构,中国通晓外语的外交官及留洋归来的学生们一起投身译介西法活动。而各个翻译主体(传教士、官方翻译机构、外交官员、留洋学生等)顺应政治局势与社会需求,在不同的时期翻译了不同种类的法律及法学著作,从国际法类、到各个不同的部门法、到仿行宪政时的宪法类著作及后期的大规模转引日本,翻译重心的变化均紧跟当时政治大环境的变迁。在这个历经近百年的法律翻译过程中,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法制发展,正文第三章盘点了清末法律翻译对法律移植的影响,最重要的便是中国传统法律的式微,重构汉语法律语词系统,中国渐渐向大陆法系靠拢,为制定新法提供了参考,推动中国法制近代化的到来,当然清末法律翻译的影响不止于法律层面,它对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都有推动作用,例如,当时的清政府已经尝试用国际法知识处理国际交往事务。结语中,笔者总结了清末法律翻译的宝贵经验及对当下法律工作的启发,法律翻译人才的培养十分必要。
【关键词】:法律移植 法律翻译 陪审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9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8
  • 引言8-13
  • 一、问题的提出和选题背景8
  •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8-9
  • 三、文献综述9-10
  • 四、研究方法10
  • 五、论文结构10
  • 六、论文主要创新和不足10-13
  • 第一章 法律移植及法律翻译概述13-16
  • 第一节 法律移植的概述及法律移植的可行性13-14
  • 第二节 法律翻译的概述14-16
  • 第二章 "jury"等词汇在晚清的译介过程16-33
  • 第一节 "jury"、"trial by jury"的概述17-18
  • 第二节 陪审制度在中国的译介过程18-26
  • 一、译名混乱时期18-21
  • 二、译名模仿时期21-23
  • 三、译名定型时期23-26
  • 第三节 清末法律翻译活动的繁荣26-33
  • 一、广泛的参与主体27-29
  • 二、多样化的翻译内容29-31
  • 三、小结31-33
  • 第三章 清末法律翻译对法律移植的影响33-38
  • 第一节 中国传统法律式微33-34
  • 第二节 重构汉语法律语词系统34-35
  • 第三节 中国法律渐渐向大陆法系靠拢35
  • 第四节 储备法学人才为制订新法提供参考范本35-36
  • 第五节 推动中国法制近代化36-38
  • 结语38-41
  • 参考文献41-45
  • 后记45-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晓玲,权睿学;关于法律翻译的几个问题[J];宁夏社会科学;1997年05期

2 宋雷;;法律翻译理解之哲理——从法律诠释角度透视原文本的理解[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贺卫方;;1949年以来中国的法律翻译[J];中国政法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4 邢驰鸿;;法律文化比较与法律翻译[J];疯狂英语(教师版);2008年02期

5 孙俊晓;;法律翻译浅析[J];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年11期

6 邓大鸣;贺筠;;论法律翻译与法律意识[J];理论与改革;2008年03期

7 尹娇龙;;法律翻译的若干策略运用[J];法制与社会;2011年02期

8 黄文娟;;从“理解”“步步为营”到“表达”浅谈法律翻译[J];法制与社会;2011年18期

9 余文景;法律翻译在香港[J];法学评论;1989年06期

10 杜金榜;;法律交流原则与法律翻译[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顾维忱;王密卿;张军英;;高校法律翻译教学机制前瞻[A];河北省第四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09年

2 刘霞;;法律符号翻译的现状及对策[A];第十四届全国科技翻译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米健;法律翻译的现状与问题[N];法制日报;2005年

2 山东省费县人民检察院 李积国 王守兵;设立法律翻译人才库[N];检察日报;2013年

3 杨焯;探索法律和外语结合新路[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彭德倩;翻译,就是创造一种新的语言[N];解放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熊德米;基于语言对比的英汉现行法律语言互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青;目的论指导下翻译维多利亚《1958年财产法》的汉译报告[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2 蔡静;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1958年财产法》翻译实践报告[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璇;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1958年财产法》翻译实践报告[D];河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李琨;法律翻译中静态对等原则应用与分析[D];南京理工大学;2015年

5 张好;从“适应选择论”看法律翻译的特点[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6 何咏珂;《法律翻译新探》第三章翻译报告[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7 彭姣;涉外民事案件判决书翻译报告[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8 刘晶晶;《专家证据的司法评估》翻译实践报告[D];北京理工大学;2015年

9 张艳杰;《法律翻译新探》第六章翻译实践报告[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10 姚永雪;《广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翻译报告[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以“jury”的译介浅析清末法律翻译对法律移植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037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33037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5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