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试论中国共产党法治思想的产生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7-05-31 18:16

  本文关键词:试论中国共产党法治思想的产生与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种方式,具有重要的工具价值。实现法治是现代化国家治国理政首选的目标,也是现代社会进步的—个重要标志。法治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其法治思想是实现依法治国、全面建设法治国家的指导思想。如何建设—条符合中国实践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解决当前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的各种矛盾,已成为我们面临的迫切任务。因此,研究和探讨中国共产党法治思想的意义重大。论文首先从基本概念和法治思想的理论着手进行研究,然后从马克思、恩格斯及列宁的法治思想内涵分析,结合中国共产党法治思想发展和变化的三个主要阶段:第—阶段是中国共产党产生到1978年改革开放前,主要是以毛泽东思想为代表的共产党人的法治思想,是共产党人对法治思想的探索:第二阶段是1978年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理论为代表的法治思想,是共产党人法治思想由法制向法治的转化阶段,也是法治思想的初步形成:第三个阶段是新时期共产党人对法治思想结合时代特征的新发展。最后,客观分析和总结中国共产党法治思想发展的共性及其实践经验,包括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高度重视法治,把法治建设与民主政治、市场经济发展相协调统—、同步进行,加强权力运行的法治化,开展全面的法治教育,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法治 法治思想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工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0.0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2
  • 绪论12-16
  • 一、选题的背景及意义12-13
  • (一)选题背景12
  • (二)选题意义12-13
  • 二、研究现状13-14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14-16
  • (一)研究基本思路14-15
  • (二)研究的基本方法15-16
  • 第一章 中国共产党法治思想的理论基础16-20
  • 一、马克思、恩格斯的法治思想16-19
  •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国家和法的起源和消亡规律的论述16-17
  • (二)关于在共产主义社会过渡阶段实行法治的必要性论述17-19
  • 二、列宁时期对法治思想的发展19-20
  • (一)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指导,制定完备的法律体系19
  • (二)法制应该保持统一,避免矛盾性19-20
  • (三)共产党员和干部要带头模范遵守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20
  • (四)法律施行的监督与执行体系中的法制教育20
  • 第二章 中国共产党法治思想的探索与发展20-26
  • 一、董必武的法治思想21-22
  • (一)“依法办事”的法治思想21-22
  • (二)法制工作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22
  • (三)法制工作要为经济建设服务22
  • 二、毛泽东的法治思想22-24
  • (一)宪政思想23
  • (二)刑法思想23
  • (三)行政法思想23-24
  • 三、毛泽东时期中共法治思想的特点24-26
  • 第三章 中国共产党法治思想的转折26-33
  • 一、邓小平法治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26-28
  • (一)国际背景26-27
  • (二)国内背景27-28
  • 二、邓小平法治思想的主要内容28-33
  • (一)正确处理了民主与法治的关系28-29
  • (二)正确处理了党与法治的关系29
  • (三)正确处理了经济建设与法治建设的关系29-30
  • (四)正确处理了人治与法治的关系30-33
  • 第四章 中国共产党法治思想的新发展33-45
  • 一、江泽民时期中共的法治思想33-36
  • (一)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目标33-34
  • (二)强调依法治国必须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结合起来34
  • (三)强调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依法治国的领导34-35
  • (四)提出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35-36
  • 二、胡锦涛时期中共的法治思想36-38
  • (一)全面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维护宪法的权威36
  • (二)坚持以人为本,为人民服务36-37
  • (三)坚持依法执政37-38
  • (四)提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38
  • 三、以习近平为代表新一届党中央的法治思想38-45
  • (一)崇尚宪法,加强法治与制度建设39-40
  • (二)进一步加强法治的实施40-41
  • (三)实现全面的法治41-42
  • (四)建设全民守法的法治社会42-45
  •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法治思想的实践经验45-48
  •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对法治建设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目标45
  • 二、高度重视法治,崇尚宪法45-46
  • 三、要把法治建设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协调统一同步进行46
  • 四、强化运用法治思维,加强权利运行的法治化46-47
  • 五、开展全面的法治宣传和教育,增强公民的法治观念47-48
  • 结论48-49
  • 参考文献49-52
  • 攻读硕士期间已发表的论文52-53
  • 致谢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志国;论孙中山的法治思想[J];池州师专学报;2003年02期

2 杨焱婷,陈富怡;论法家的法治思想及其现代借鉴意义[J];前沿;2005年07期

3 吕中国;法家的法治思想及其对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J];中北大学学报(社科版);2005年02期

4 程波;;创造接受法治思想的舆论环境[J];求索;2006年12期

5 邵和平;;浅谈中国法治思想的历史发展[J];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7年16期

6 黄卓龄;;解读法家法治思想[J];法制与社会;2008年04期

7 朱苏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与资本主义法治思想的比较[J];中国检察官;2009年01期

8 隋学良;聂林山;;浅析中国法治思想之古代渊源[J];大众文艺;2010年23期

9 刘正祥;;略论孙中山的法治思想[J];湖北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10 江伟;试论传统法治思想特点的成因[J];北京社会科学;1998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锐;李艳馨;;董必武法治思想述要[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四辑)[C];2005年

2 邱萍;;董必武执政法治思想初论[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五辑)[C];2006年

3 邓t@;;聆听法治前行的诲音——历久弥新的董必武法治思想[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4 王华梅;;和谐社会的法治思想奠基人——董必武法治思想学习体会[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5 刘瑞川;;董必武民主法治思想与中国百年转型[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一辑·上册)[C];2011年

6 余昌海;;董必武法治思想形成过程探讨[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十一辑·上册)[C];2011年

7 张顺革;;民主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学董必武民主法治思想[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八辑)[C];2008年

8 田莉姝;;邓小平法治思想研究[A];贵州省2004年宪法学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米健;;依法治国 依法治政——董必武法治思想札记[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一辑)[C];2001年

10 关天国;;董必武的法治思想与依法治国的新思考[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六辑)[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杨彦华 李丹丹;两岸四地专家学者 探讨孙中山法治思想[N];中山日报;2012年

2 记者 张跃 通讯员 关镇岗 杨健;广东研讨孙中山法治思想[N];团结报;2010年

3 记者 黄婉媛 通讯员 程金华;全国专家学者聚中山研讨孙中山法治思想[N];中山日报;2010年

4 记者 黄标;多角度研讨伟人法治思想[N];中山日报;2011年

5 何涛;我国古代法治思想及其启示[N];吉林日报;2009年

6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 学术委员会主任 张文显;邓小平民主法治思想永放光芒[N];法制日报;2014年

7 新华日报评论部 顾德宁;法治社会应追求“法情允谐”[N];江苏法制报;2011年

8 赵 毅;中国古代的法治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N];大众科技报;2005年

9 市委党校 赵圣熠;中国古代法治思想及其现代意义[N];营口日报;2009年

10 吴英亮 淄博市公安局临淄分局局长;吸收管仲法治思想营养 增强执法公信力[N];人民公安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根强;江泽民法治思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2 于洪;柯克法治思想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歌;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及其时代意蕴[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3年

2 陈兴明;韩非法治思想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徐秀梅;法家法治思想及其对现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启示[D];山东农业大学;2015年

4 袁红超;试论中国共产党法治思想的产生与发展[D];武汉工程大学;2015年

5 张亚娥;法家法治思想的现代价值及其评价[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6 殷金;江泽民对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7 隋学良;新中国第一代领导集体法治思想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8 胡春丽;贾谊法治思想研究[D];郑州大学;2007年

9 陶建新;一种文化的选择——论梁启超的法治思想[D];西南政法大学;2004年

10 殷志斌;邓小平法治思想及其新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试论中国共产党法治思想的产生与发展,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102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4102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012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