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理论文 >

典型冤案形成的法理学分析

发布时间:2017-06-09 03:09

  本文关键词:典型冤案形成的法理学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以近期刑事冤案为研究对象,通过考察近年来影响较大的刑事冤案,从法理学层面探寻冤案发生的原因,从多角度对冤案形成机理进行分析。顺应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时代要求,真正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让每一个司法案件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司法工作目标。通过分析典型性冤案,总结出刑事冤案发生规律,为司法公正提出思路,进一步落实司法权独立行使原则,强化司法人权保障机能。本文共包括四章内容:第一章为绪论。主要提出冤案研究起因,冤案国内外研究现状,冤案研究的意义,以及本文所采用的研究方法。第二章为典型冤案的实证考察。首先,提出冤案的概念,并将冤案与其他相关概念进行区分,进一步提出典型冤案概念。其次,提出冤案案件选择的标准。最后,通过图表列举十起典型冤案,并总结出这些案件的共性规律。第三章为典型冤案成因的法理学分析。主要运用法社会学、法规范学、法经济学三种视角和三种研究方法探寻典型性刑事冤案发生的深刻社会背景、制度缺陷、机制失灵等原因。第四章为遏制冤案的法理学建议。从法社会学角度、法规范学角度以及法经济学角度提出建议来完善我国相关制度,达到预防和及时纠正刑事冤案的目的。
【关键词】:典型冤案 冤案原因 审判中心 诉讼制度
【学位授予单位】:江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5.2;D90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一、绪论7-13
  • (一)研究缘起7
  • (二)研究现状7-11
  • 1.从司法制度角度分析冤案形成的原因7-9
  • 2.从司法者角度分析冤案形成的原因9-10
  • 3.从社会角度分析冤案形成的原因10-11
  • 4.国内外学者研究评析11
  • (三)研究意义11-12
  • (四)研究方法12-13
  • 二、典型冤案的实证考察13-17
  • (一)概念界定13-14
  • 1.冤案的定义13
  • 2.冤案与假案的辨析13
  • 3.冤案与错案的辨析13
  • 4.典型冤案的定义13-14
  • (二)案件选择标准14
  • 1.被大家认同为冤案的案件14
  • 2.经过整个诉讼程序后被定罪最后以无罪释放的案件14
  • 3.选取严打时期的案件14
  • (三)典型冤案的特征14-17
  • 1.案情复杂,被害人死亡或者失去音讯15
  • 2.与案件被害人都有某些联系15
  • 3.被害人都属于弱势群体15-16
  • 4.都是重罪16
  • 5.冤案发现原因“偶然”16-17
  • 三、典型冤案成因的法理学分析17-29
  • (一)典型冤案形成的法社会学分析17-22
  • 1.典型冤案形成的社会背景因素分析17-18
  • 2.典型冤案形成的体制因素分析18-20
  • 3.典型冤案形成的观念因素分析20-22
  • (二)典型冤案形成的法规范学分析22-24
  • 1.典型性冤案形成的制度因素分析22-24
  • 2.现行刑诉法证据裁判制度不完善24
  • (三)典型冤案形成的法经济学分析24-29
  • 1.冤案形成的低成本因素24-26
  • 2.冤案发现的高成本因素26-29
  • 四、典型冤案法理学反思29-43
  • (一)典型冤案法社会学反思29-35
  • 1.保障司法权独立行使原则29-30
  • 2.从侦查中心向审判中心转变30-31
  • 3.完善公检法三机关制约机制31-32
  • 4.落实疑罪从无原则32-33
  • 5.破除命案必破观念33-35
  • (二)典型冤案法规范学反思35-37
  • 1.破除口供中心主义思维35-36
  • 2.完善非法证据排除规则36-37
  • 3.完善证据裁判制度37
  • (三)典型冤案法经济学反思37-43
  • 1.构建沉默权制度37-39
  • 2.改革绩效考评制度39-40
  • 3.落实法官办案责任制40-41
  • 4.完善人民陪审制度41-43
  • 结论43-44
  • 参考文献44-47
  • 致谢47-48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4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武俊;尊重司法的个性[J];中国改革;2000年05期

2 朱应平;满意是衡量司法的至上标准吗[J];华东政法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3 黄春;;当前我国司法行为行政化的理性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4 黄春;;当前我国司法行为行政化的危害、成因与解决途径[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谭世贵;李建波;;论司法和谐及其实现[J];时代法学;2007年04期

6 孙海华;;改变司法行政化 法官才能正常化[J];吉林人大工作;2008年05期

7 杨涛;;2008年法治在司法与民意纠缠中跋涉前进[J];人大研究;2009年04期

8 任永安;;论司法行政化及其解决之道[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9 左春和;;司法的本真[J];社会科学论坛;2014年05期

10 廖奕;司法与行政:中国司法行政化及其检讨[J];甘肃理论学刊;200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天昊;;论“司法和谐”的实现路径[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7年

2 张文双;;关于执行工作改革的若干思考[A];2003年度全省法院“法官职业化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深入推进公正司法 大力提升司法公信[N];人民法院报;2013年

2 海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 王琳;司法改革有赖地方实践与顶层推动[N];广州日报;2013年

3 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 谢澍;面对新媒体,司法需质变[N];光明日报;2013年

4 朱昌俊;破案率排名应废,更需去司法行政化[N];新华每日电讯;2013年

5 游伟;不断深化改革,着力消除司法行政化[N];法制日报;2014年

6 戴玉伟;关于司法改革的若干思考[N];人民代表报;2002年

7 ;学术视野下的司法能力建设[N];人民法院报;2004年

8 志灵;院长审案和法官审案区别何在[N];东方早报;2007年

9 陈灿平;司法本学与规范化[N];人民法院报;2005年

10 李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司法改革价值转向:从独立到公正[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颖;我国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畅;法官身份保障制度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3 张羽;“传媒审判”的法理学思考[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4 寇博谭;论我国的法官员额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5 苗泽一;法官工作压力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6 沈彦彬;论人大个案监督[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7 刘双;论中国司法行政化的法律规制措施[D];沈阳工业大学;2016年

8 刘竞;人民法院司法去行政化改革的法律保障研究[D];湘潭大学;2015年

9 丁扬;司改之殇—中国法官精英化的困境[D];苏州大学;2015年

10 宋旭;信任重构:当代中国国情下的审判权运行模式探索[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典型冤案形成的法理学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43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ilunwen/4343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8a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