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律适用论文 >

论“过劳死”的损害赔偿

发布时间:2021-08-13 03:53
  “兴一利,必生一弊”,在我国人民享受着飞速发展的经济带来的成果的同时,一枚“苦果”的悄然隐现也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样的事情也曾频繁出现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七八十年代的日本,这就是“过劳死”。到底什么才是“过劳死”,如何认定,怎样用法律规制“过劳死”,截止到目前为止,理论界争论不休,我国法律在此仍是一片空白。完善“过劳死”的法律规制,加强对劳动者的保护,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已经我国立法当前迫在眉睫的问题。本文从收集整理国内外关于“过劳死”的研究成果出发,在借鉴国外的对“过劳死”的法律规定的基础上,逐一分析了“过劳死”性质的几种主要学说,得出了“过劳死”的性质上归于工伤事故最为妥当。因为工业事故本身具有“侵权”和“工伤保险”的双重性质。根据对“过劳死”的四种法律适用模式的逐一评析,加之对现实的考量,本文提出了以“替代模式”作为“过劳死”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模式的观点,根据替代模式的不足和缺陷为其设计了配套方案。同时,本文也对“过劳死”的认定进行了深入研究,对“过劳死”的损害赔偿标准和所适用的法律进行了重点分析。 

【文章来源】:华北电力大学河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结构及创新点
        1.3.1 本文结构
        1.3.2 本文创新点
第2章 “过劳死”的法律性质
    2.1 “过劳死”的定义和构成要件
        2.1.1 “过劳死”的定义
        2.1.2 “过劳死”的构成要件
    2.2 我国学者对“过劳死”的性质的主要学说
        2.2.1 职业病说
        2.2.2 工伤说
        2.2.3 侵权说
    2.3 本文的观点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过劳死”的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模式
    3.1 对“过劳死”损害赔偿的两种救济方式的比较
        3.1.1 损害赔偿标准和范围不同
        3.1.2 目的和功能不同
        3.1.3 归责原则不同
        3.1.4 举证责任不同
    3.2 对“过劳死”损害赔偿的法律适用模式
        3.2.1 选择模式
        3.2.2 替代模式
        3.2.3 兼得模式
        3.2.4 补充模式
    3.3 本文观点
    3.4 替代模式的配套措施
        3.4.1 完善“过劳死”的举证责任机制,建立“过劳”风险评定标准
        3.4.2 结合行政处罚,弥补替代模式的不足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过劳死”的认定
    4.1 劳动关系的确认
    4.2 劳动者的“过劳死”与用人单位具有因果关系
        4.2.1 工作时间的界定
        4.2.2 工作场所的界定
        4.2.3 工作原因的界定
        4.2.4 本文观点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过劳死”与损害赔偿标准
    5.1 “过劳死”的损害结果
        5.1.1 精神障碍
        5.1.2 人身伤害
        5.1.3 死亡
    5.2 造成精神障碍的“过劳死”的赔偿标准
    5.3 导致人身伤害的“过劳死”的赔偿标准
    5.4 导致死亡结果的“过劳死”的赔偿标准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3396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vtiaokuanjiedu/33396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9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