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法律适用论文 >

对张某等交通肇事案的法律分析

发布时间:2024-06-25 19:13
  伴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水平的提高,交通肇事的发生率一直居高不下。交通事故不仅造成财产损失,还严重威胁着行人的生命安全。而交通肇事后的逃逸行为无疑更加恶劣。不仅使得交通事故难于调查,还将被害人置于孤立无援的境地。为了更好地保护被害人,我国刑法特别对逃逸以及因逃逸致人死亡加大了处罚的力度。2000年,最高法院的相关解释就明确了刑法的相关规定。关于交通肇事罪共犯的规定更加大了对相关人的处罚力度。 但这一次实践似乎走在了理论乃至立法的前面。面对这样的规定,理论界提出了不少批评的声音。但为了解决共同的问题,大家又各自提出了不同的建议。十余年过去了,这样的建议却始终未被采纳。究其原因,还是在于这些建议既不完满,也不能很好的满足司法实践的需要。 本文希望以一个简单的案例进行分析,反映出交通肇事后一系列行为及结果的联系性。然后提出解决交通肇事罪共犯问题的唯一正确思路在于承认并不断完善过失共同犯罪理论。为此,本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于案例的基本情况的介绍并交代本文将要讨论的争议焦点。 第二部分,讨论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因果关系及法律适用。讨论在出现介入情况下不同因果关系理论的选用。并针对“因...

【文章页数】:2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本案案情介绍及相关问题的提出
    (一) 本案案情介绍
    (二) 争议焦点
二、交通肇事“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法律分析
    (一)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因果关系
        1. 因果关系的相关理论
        2. 介入情况下因果关系的判断
    (二)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法律适用
        1. 法律适用的现有观点
        2. 本文观点
    (三) 本案例的分析
        1. 张某的逃逸行为与刘某死亡的因果关系
        2. 从法律适用方面分析
三、“指使逃逸”按共犯处理的法律分析
    (一) 现有司法解释的规定
    (二) 相关争议的讨论
        1. “因逃逸致人死亡”的主观罪过
        2. “指使逃逸”问题的其他处理方法的评议
    (三) 承认过失共同犯罪的提倡
        1. 过失共同犯罪的理论争论
        2. 承认共同过失的理由
        3. “指使逃逸”作为过失共犯处理的合理性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9957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falvtiaokuanjiedu/39957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1c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