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劳动合同法》对事业单位用工制度的影响及对策.doc 全文免费在线阅读

发布时间:2016-10-29 08:59

  本文关键词:《劳动合同法》对事业单位用工制度的影响及对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网友rabbitco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劳动合同法》对事业单位用工制度的影响及对策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劳动合同法》对事业单位用工制度的影响及对策LUNTAN 圈圈 《劳动合同珐》对事业单位甩工售 lJ 度的影胞及对策 口古丽燕 事业单位是中国计划经济时代特有的产物.我国的 事业单位广泛地分布在科教文卫,基础设施,社会管理等 基本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领域,长期以来,我国事业单 位工作人员的管理一直沿用党政机关的管理模式.随着 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的推行和《公务员法》的颁布实 施,事业单位的人事关系发生了质的变化,除具有公务员 性质的事业人员适用公务员法外,对事业单位聘用制人 员没有规定,事业单位与其聘用人员的劳动关系被游离 于法律之外.2007 年通过的《劳动合同法》改变了这一局 面,并对事业单位用工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 影响 一 ,《劳动合同法》对事业单位用-r-~/度的 (一)《劳动合同法》对事业单位人员的适用范围.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 96 条规定:”事业单位与实行 聘用制的工作人员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 合同,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 定:未作规定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执行.”那么第 96 条 所规定的”事业单位与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订立,履 行,变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中的”实行聘用制的工 作人员”的范围是哪些?条文中的”劳动合同”的范围是哪 些? 根据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 法释义》第 96 条的条文释义:”聘用合同与劳动合同虽然 有不同的地方,但本质上并无区别,不应存在两种合同制 度”,”但考虑到目前事业单位正处于改革过程中,用人制 度的情况比较复杂,事业单位的聘用合同具有特殊性和 复杂性,将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工作人员纳入本法调整 需要慎重.同时,考虑到事业单位中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 员如不纳入本法调整,将缺乏实体法依据,其合法权益得 不到有效保护.因此,本法第二条关于劳动合同法的调整 范围维持了劳动法第二条第二款的表述,另外在本条中 规定:事业单位与实行聘用制的工作人员订立,履行,变 更,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国务院 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未作规定的,依照本法有关规 定执行.”对事业单位实行聘用制工作人员如何适用本法 做出特别规定. 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实行聘用制的事业单位与实行 聘用制的工作人员签订的劳动合同应适用《劳动合同 法》,即事业单位中部分工勤人员(建立劳动关系的人 员),以及在用人制度改革中,事业单位向社会招聘而不 具有事业编制的招聘人员与《劳动合同法》有关.按照我 国现行用工管理与干部管理体制,事业单位原有在编人 员,签订的聘用合同,应属于人事管理的范畴. (二)《劳动合同法》对事业单位用工制度的影响. 1,在编工勤人员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条件的降 低,对签订聘用合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有一定 影响.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劳动者 提出或同意续签劳动合同的,应当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 合同:1)劳动者已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 10 年的;2)用 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 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 10 年且 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 10 年的;3)连续订立 2 次固定期限 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劳动合同法》第 39 条和第 4O 条第 1 项,第 2 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 位自用工之日起 1 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 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据此,事业单位的工勤人员在连续与单位订立 2 次 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后,就具备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的条件.目前,事业单位的工勤人员劳动合同期限一般在 1 至 3 年左右,按此推算,事业单位工勤人员只要在本单 位工作 2 至 6 年后,就可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然 而,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人事部《关于在事业单位试行 人员聘用制度意见》的通知,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和管 理人员必须在本单位工作满 25 年,才能签订至退休的聘 用合同.这样,事业单位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会觉 得自己不如工勤人员有保障. 2.事业单位聘用编外人员(含雇员)的法律风险 加大. 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 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 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也就是说, 引起劳动关系产生的基本法律事实是用工,而不是订 立劳动合同.即使用人单位没有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 同,只要存在用工行为,该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 动关系即建立,用人单位就应承担法律规定的对劳动 者的义务,劳动者享有劳动法律规定的权利. 中国教工 2010,433 圈隧 LUNTAN 在《劳动合同法》实施前,按照法律规定劳动合同 到期终止的,单位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因此可以通 过一年一签劳动合同,规避解除劳动合同支付经济补 偿金.而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目 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还规定,用人 单位自用工之日起 1 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合同的, 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经签订了无固定期限劳动合 同.一旦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没有法律规定的可 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用人单位无法辞退劳动者,这 项规定改变了过去”短期合同,长期用工”的惯例. 同时,《劳动合同法》对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 条件更为严格,程序更为复杂,违法解除合同的成本翻 倍.《劳动合同法》将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情形分为 三大类:即时通知解除(39 条),预先通知解除(40 条) 和经济性裁员(41 条).但用人单位在每一类解除合同 情形中都有条件限制.如即时通知解除劳动合同的,用 人单位需要承担举证责任(如劳动者在试用期内不符 合录用条件或严重违纪或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本单 位造成重大损失或劳动合同无效或员工兼职给完成本 单位工作造成严重影响等);预先通知解除劳动合同, 需要符合法定情形,履行法定程序;经济性裁员也要符 合裁员的条件并履行法定程序等.《劳动合同法》还规 定了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六种情形(42 条). 其中第五款规定:在本单位连续工作满 15 年,且距法 定退休年龄不足 5 年的,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如果机关 事业单位不遵守上述规定,应当按经济补偿标准的两 倍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 因此,事业单位必须提高警惕,规范编外用人行为, 否则将面临更大的法律风险. 二,对策建议 (一)建立规范的编~l-z-员管理规章制度. 事业单位在制定,修改或者决定编外人员的劳动报 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劳动安全卫生,保险福利,职工 培训,劳动纪律以及劳动定额管理等直接涉及劳动者切 身利益的规章制度或者重大事项时,用人单位应与聘用 人员双方平等协商决定. 劳动合同解除,终止后用人单位应积极履行相关的附 随义务,如对于从事有职业危害作业员工,在劳动合同解 除,终止后,除了支付经济补偿金,出具劳动关系解除,终 止证明,转移档案,社保关系等以外,在劳动合同解除,终 止前还要作健康检查.

12>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系统无法检测到您的Adobe Flash Player版本
建议您在线安装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 在线安装


  本文关键词:《劳动合同法》对事业单位用工制度的影响及对策,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573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573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b2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