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劳动合同法》对企业解雇成本的影响分析.doc 全文免费在线阅读

发布时间:2016-11-20 09:20

  本文关键词:《劳动合同法》对企业解雇成本的影响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网友rabbitco近日为您收集整理了关于《劳动合同法》对企业解雇成本的影响分析的文档,希望对您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以下是文档介绍:《劳动合同法》对企业解雇成本的影响分析 【摘要】《劳动合同法》的制定和实施引起了社会各界的 关注,其中对企业解雇成本的影响是关注的焦点之一.其对解 雇的规定主要包括解雇理由,解雇程序,解雇补偿和违法解雇 后果四个方面,本文从这四个方面分析《劳动合同法》与《劳动 法》的主要解雇条款及其对企业解雇成本的影响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劳动合同法》解雇成本企业行为影响 2007 年 6 月 29 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对中国的劳动关系,企业用工行为, 解雇成本等产生了巨大影响.解雇成本没有标准的定义,其中 Michelis(2003)认为解雇成本是企业调整雇员存量所承担的成 本,不包括工人不良生产率导致的解雇成本.解雇成本的形式 可以是经济补偿,提前通知,烦琐的程序,对解雇的限制,提前 与工会或者工人讨论等.鉴于经济补偿是企业实际感知到的解 雇成本并对企业行为产生较直接的影响,本文主要讨论《劳动 合同法》对经济补偿,解雇限制的影响.本文侧重于解雇成本中 的经济成本方面,主要用企业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需要向劳 动者支付的经济补偿代表解雇成本. 一 ,《劳动合同法》对解雇成本的影响 1,增加了经济补偿金支付的情形 一 是《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合同期满,用人单位不续签合 同或降低条件签订合同,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而在《劳动法》 规定中,劳动合同期满终止合同时用人单位无需支付经济补 偿.二是规定若企业违法,劳动者可以解除合同并要求用人单 位支付经济补偿.与《劳动法》相比,《劳动合同法》增加了用人 单位违法则劳动者可以解除合同的情形:未依法缴纳社会保 险,企业规章制度违法,企业欺诈,胁迫或者乘人之危致使劳动 合同无效,劳动者以此解除劳动合同时企业要支付经济补偿. 也就是增加了劳动者可以不用提前 3o 天通知而解除劳动合同 的情形,用人单位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 2,减弱了企业用工的灵活性 《劳动合同法》对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相关规定,无疑给 企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在该用人 4D《当代经济》2008 年第 10 期(上) 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用人单位初次实行劳动合同制度或者 国有企业改制重新订立劳动合同时,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 工作满十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十年的”,”连续订立二次固 定期限劳动合同,且劳动者没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 一 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续订劳动合同的”,劳动者提出或同 意续订,订立劳动合同的,除劳动者提出订立固定期限劳动合 同外,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同时,企业自用工之日起 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企业与劳动者已 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增加了企业必须订立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情形,使企业用人的灵活性大幅下降.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主要从三个方面增加企业的解雇成 本.一是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到期终止时,如果劳动者不愿续签, 企业不用支付经济补偿金,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没有确定的 合同终止时间,没有不用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除劳动者过失 企业解除合同外,企业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都要支付经济 补偿,增加了企业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二是企业因为担心用 工灵活性的丧失而规避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签订,就需要与 劳动者协商解除劳动合同或及时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并为 此支付经济补偿.三是企业进行经济性裁员时应优先留用与企 业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劳动者,这增加了企业解除无固 定期限劳动合同的程序上的困难. 3,加大了企业的违法成本 首先,不订立书面劳动合同需支付双倍工资.企业用工之日 起超过 1 个月未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向劳动者支 付 2 倍工资;超过 1 年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除支付 2 倍工资外,视为与该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其次, 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风险增大.企业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 动合同,劳动者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的,企业应当继续履行; 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 行的,企业应当依照经济补偿标准的 2 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 金.第三,解除,终止劳动合同未依法支付经济补偿的,由劳动 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支付经济补偿,逾期不支付的企业应按照应 付金额的 50%以上 100%以下的标准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而 《合同法》中规定未按规定支付经济补偿的,企业按经济补偿金 的 50%向劳动者加付赔偿金.《劳动合同法》增加了企业支付赔 偿金的情形,同时加大了处罚力度, 《劳动合同法》放宽了部分解雇理由和解雇程序,进而起到 降低解雇成本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劳动合同 法》细化了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年限,并且对经济补偿做了封顶 限制.《劳动法》中工作年限不满 1 年的一般按 1 年计算经济补 偿,《劳动合同法》对 1 年以下的工作年限进行了细化,规定满 6 个月不满 1 年的按 1 年计算,不满 6 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 经济补偿.《劳动法》规定经济补偿一般不超过 12 个月工资. 《劳动合同法》在 12 个月支付限制基础上对高收入劳动者的经 济补偿进行了封顶限制,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 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3 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 3 倍的数 额支付.对于高薪企业而言,这一规定有效控制了企业解雇员 工经济补偿支出水平.第二,《劳动合同法》放宽了经济性裁员 的标准与范围.《劳动合同法》对裁员情形和理由均进行了相应 的扩大,增加了”企业转产,重大技术革新或者经营方式调整, 以及其他因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经济情况发生重大 变化的情形”,企业可以经济性裁员.《劳动法》的裁员不管裁减 人员数量,一律要走裁员程序,需要通知工会或者全体员工,向 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劳动合同法》简化了小规模裁员的程序, 在裁减人员 20 人以上或裁减不足 20 人但占企业职工 10%以上 的情形下,用人单位才需提前 30 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 况,听取工会或者职工的意见,向劳动行政部门报告,提交裁员 方案.第三,提高企业非过失性解除合同程序的灵活性.《劳动 法》规定企业非过失性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 3O 日以书面形式 通知劳动者.《劳动合同法》规定企业非过失性解除合同可以提 前 30 日书面通知劳动者本人或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 企业在非过失性解除合同时,可以选择提前 30 日书面通知劳动 者或多支付一个月工资,提高解除合同程序的灵活性. 总体而言,《劳动合同法》通过增加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规定和提高违法成本等提高了企业的 解雇成本.对于绝大多数企业而言,其对解雇成本的提高大于 对解雇成本的降低,提高企业解雇成本的平均水平.程延园 (2008)认为,《劳动合同法》严格人员退出机制,提高了解雇标 准,促使劳动关系趋于固化,降低了用工灵活性. 二,提高解雇成本对企业行为的影响 1,《劳动合同法》提高解雇成本的消极影响 (1)企业可能在

12>



播放器加载中,请稍候...
系统无法检测到您的Adobe Flash Player版本
建议您在线安装最新版本的Flash Player 在线安装


  本文关键词:《劳动合同法》对企业解雇成本的影响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8326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18326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d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