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劳动合同法上的竞业限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8 03:12

  本文关键词:劳动合同法上的竞业限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劳动合同法上的竞业限制,亦可称之为不竞争、竞业禁止或同业禁止等,是指劳动者对现任或前任用人单位所负之不为竞争性行为的义务,该义务的存续期间为劳动者在职期间和离职后的—段特定合理期间。竞业限制制度之所以产生和发展,其根本目标在于通过对劳动力资源自由流动的限制,以保护用人单位的商业秘密,商业秘密是市场经济自由竞争的有力武器和利润源泉,能否得到法律有效保护至关重要。同时,劳动自由,尤其是择业自由,是宪法所保障的作为人的基本的生存权的一项重要内容,它要求解除所有对它的限制以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因而,劳动自由与竞业限制成为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也正是这二者的不断摩擦和碰撞,推动着整个经济社会的运行和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在最大范围内保护劳动权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保障用人单位的利益最大化,成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以及维护公平正义的首要课题之一。劳动法与劳动合同法的产生和完善,无疑在很大程度上调和着资本与劳动的矛盾,尤其是劳动合同法的出台,在规范劳动关系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大量搜集与研读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本文主要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对国内外文献的综合比较,结合我国实际,就竞业限制与劳动者权益保障等问题进行论述。在论述过程中,坚持以劳动权和劳动者利益为基础,以劳动关系为纽带,以社会和谐稳定,经济发展为最终目标,力图找到资本利益最大化和劳动权保障最优化的双赢平衡点。 从结构上来看,本文共六章,第一章和第二章从理论上分析与竞业限制有关的基本理论,第三章以我国立法为基础进行竞业限制分析,第四章采取比较法的研究方法对竞业限制进行分析,第五章和第六章将会在观察分析国内外立法和实践的基础上得出结论。从内容上来看,本文将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出发点探讨劳动自由与竞业限制之关系,明确概念和定义,理清二者之间的理论关系和存在基础,接着将进行大量比较法研究基础上的观察和分析,同时结合我国劳动合同法上竞业限制制度的建构,提出作者自己的理解和分析,最后,本文将借他山之石以攻本土之玉,在自己的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对我国现有竞业限制制度不足之处的补正,这些对现有制度的补正将从立法、司法和执法三个方面出发,理论结合实践,力求完善劳动合同法上的竞业限制制度。
【关键词】:劳动合同法 竞业限制 劳动权 商业秘密 公平正义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1
【分类号】:D922.5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第1章 绪论10-12
  • 1.1 选题意义10
  • 1.2 研究现状10-11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11-12
  • 第2章 竞业限制与劳动自由和商业秘密保护12-26
  • 2.1 竞业限制之概念12-14
  • 2.1.1 竞业限制释义12
  • 2.1.2 竞业限制的起源12-13
  • 2.1.3 竞业限制的分类13-14
  • 2.2. 竞业限制与劳动自由14-18
  • 2.2.1 劳动自由释义14-16
  • 2.2.2 竞业限制与劳动自由—对公平正义的呼唤16-18
  • 2.3 竞业限制与商业秘密保护18-22
  • 2.3.1 商业秘密释义18-19
  • 2.3.2 竞业限制与商业秘密保护之联系19-20
  • 2.3.3 竞业限制与商业秘密保护之区别20-22
  • 2.4 竞业限制之基础理论22-26
  • 2.4.1 竞业限制的学理基础22-25
  • 2.4.2 竞业限制的社会基础25-26
  • 第3章 我国竞业限制制度之法律规定26-30
  • 3.1 法律26-27
  • 3.1.1 劳动法26
  • 3.1.2 劳动合同法26-27
  • 3.1.3 反不正当竞争法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27
  • 3.2 部门规章27-28
  • 3.3 地方性法规28-30
  • 第4章 劳动合同法竞业限制分析30-37
  • 4.1 立法上存在的问题30-32
  • 4.1.1 立法形式单一30-31
  • 4.1.2 主体范围规定不够明确31
  • 4.1.3 竞业限制期限模糊31-32
  • 4.2 竞业限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32-37
  • 4.2.1 合同法上的有关规定对于竞业限制协议之效力33
  • 4.2.2 竞业限制协议蜕化为格式合同或者规章制度33-34
  • 4.2.3 竞业限制的扩大化—超越商业秘密保护范畴34-35
  • 4.2.4 竞业限制的经济补偿规定不够明确35-37
  • 第5章 竞业限制的比较观察37-42
  • 5.1 英美法系国家竞业限制制度37-39
  • 5.1.1 美国37-38
  • 5.1.2 英国38-39
  • 5.2 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竞业限制制度39-42
  • 5.2.1 德国39-40
  • 5.2.2 法国40
  • 5.2.3 日本40-41
  • 5.2.4 我国台湾地区41-42
  • 第6章 劳动合同法竞业限制之制度完善42-48
  • 6.1 阐明竞业限制适用之前提条件42-43
  • 6.2 界定竞业限制之主体范围43-44
  • 6.3 限定竞业限制之期限和地域44-45
  • 6.4 区分竞业限制之行业领域45-46
  • 6.5 细化竞业限制之经济补偿46-47
  • 6.6 明确竞业限制之违约责任47-48
  • 结语48-49
  • 致谢49-50
  • 参考文献50-5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玉瑞;;商业秘密保护中的竞业限制问题——兼论《劳动合同法》第23、24条的不足[J];电子知识产权;2010年02期

2 黎建飞;丁广宇;;竞业禁止义务规范研究——以英国法为比较视角[J];法学杂志;2006年04期

3 梁萍;;我国商业秘密保护中的竞业禁止规定之完善[J];法制与社会;2007年07期

4 林威伶;;海峡两岸竞业禁止义务的规范[J];法制与社会;2010年12期

5 李佳勋;;两岸关于竞业禁止协议约定的法律探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盛建;约定竞业禁止的比较法分析[J];山东审判;2005年02期

7 王全兴;;基于法益结构的制度选择——《劳动合同法(草案)》中若干选择的评析与建议[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云霞;试论员工离职后竞业限制与劳动权的冲突与平衡[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2 田维娜;美国法上离职后竞业禁止制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3 杨永;择业自由视野下的竞业限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4 王巧燕;劳动法上的离职竞业禁止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王璨;竞业限制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6 赵丹;我国《劳动合同法》中竞业限制规定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劳动合同法上的竞业限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15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2715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13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