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我国劳务派遣中同工同酬法律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9 19:17

  本文关键词:我国劳务派遣中同工同酬法律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同工同酬权是劳动者的一项基本人权。在劳务派遣中实现“同工同酬”不仅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需要,也是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的要求,亦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2012年我国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修正案》第63条明确规定了劳务派遣者的“同工同酬权”,由此劳务派遣者的“同工同酬权”受到了法律的明确保护。2013年7月1日起《劳动合同法修正案》正式实施,至今已近两年,其中关于劳务派遣“同工同酬”的规定在实践中已取得良好的实施效果。但虽如此,现阶段我国劳务派遣者的“同工同酬权”并未得以真正、全面实现,《修正案》规定的劳务派遣“同工同酬”在这近两年的实践中仍不断遭遇“价值失落”之状况。由于《修正案》中关于劳务派遣“同工同酬”的规定过于抽象、原则,导致劳务派遣中的“同工同酬”在实施过程中尚存在诸多法律问题,如“同工同酬”理解不一、义务主体相互推诿、监督缺位现象普遍、责任主体归责困难等等。针对上述诸多实践问题,为保障现阶段我国劳务派遣中的“同工同酬”在实践中真正得以全面有效实施,应在立法上制定《劳务派遣“同工同酬”实施细则》,并于其中明确规定劳务派遣中“同工同酬”的具体内涵、义务主体的具体义务和法律责任,并构建保障其顺利实施的监督机制。
【关键词】:劳务派遣 同工同酬 《劳动合同法修正案》 劳务派遣者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D922.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引言9-15
  • 第一章 劳务派遣“同工同酬”概述15-23
  • 第一节“同工同酬”的基本内涵15-21
  • 一、同工同酬的概念15-17
  • 二、劳务派遣中同工同酬的特征17-21
  • 第二节 劳务派遣中实现同工同酬的意义21-23
  • 一、实现同工同酬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需要21
  • 二、实现同工同酬是保障企业健康发展的要求21-22
  • 三、实现同工同酬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22-23
  • 第二章 我国劳务派遣中同工同酬实施存在的法律问题23-40
  • 第一节“同工同酬”界定缺乏导致适用困惑24-29
  • 一、“同工”界定缺乏导致适用困惑25-27
  • 二、“同酬”界定缺乏导致适用困惑27-29
  • 第二节 义务主体具体义务设定不明导致履行推诿29-33
  • 一、义务主体划分不明导致履行推诿30-32
  • 二、具体义务规定不明导致履行推诿32-33
  • 第三节 监督机制不健全导致监督缺位33-37
  • 一、监督主体规定不明导致监督缺位34-35
  • 二、监督范围规定不详导致监督缺位35-36
  • 三、监督方式和程序规定缺乏导致监督缺位36-37
  • 第四节 法律责任规定不清导致归责困难37-40
  • 一、连带责任规定不清导致归责困难38-39
  • 二、损害赔偿责任规定不清导致归责困难39-40
  • 第三章 完善我国劳务派遣“同工同酬”的立法建议40-59
  • 第一节 准确界定劳务派遣“同工同酬”之具体内涵40-45
  • 一、关于“同工”的界定41-44
  • 二、关于“同酬”的界定44-45
  • 第二节 设定劳务派遣“同工同酬”义务主体之具体义务45-51
  • 一、明确劳务派遣单位为第一义务主体46-48
  • 二、明确用工单位为第二义务主体48-51
  • 第三节 健全劳务派遣“同工同酬”之监督机制51-55
  • 一、明确监督的主体52-53
  • 二、具化监督的范围53-54
  • 三、确立监督的方式和程序54-55
  • 第四节 明确劳务派遣“同工同酬”相关主体之法律责任55-59
  • 一、确立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法律责任划分原则56
  • 二、明确劳务派遣单位和用工单位具体法律责任56-59
  • 结语59-60
  • 参考文献60-67
  • 附录67-68
  • 致谢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用工单位“临时工”比例禁止超过10%[J];企业研究;2013年19期

2 牛慧;李坤刚;江山;;用工单位对被派遣劳动者的管理(上)——法律文书的设置[J];中国劳动;2010年03期

3 牛慧;李坤刚;江山;;用工单位对被派遣劳动者的管理(下)——管理规则的设置[J];中国劳动;2010年04期

4 方妙英;;再议用工单位对劳务派遣的使用[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0年05期

5 孙建英;;劳务派遣中用工单位的法律责任[J];法制与社会;2011年25期

6 宋建侠;;用工单位是否对被派遣员工承担侵权责任[J];法制与社会;2012年18期

7 张爽;;用工单位劳务派遣问题的调研[J];人力资源管理;2012年08期

8 张晓慧;;关联企业交替变换用工单位制度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3年09期

9 王怡红;沙兆华;;关联企业劳务派遣纠纷中用工单位的认定[J];中国社会保障;2013年11期

10 哲文;;律师眼中的民工维权[J];致富天地;200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谈育明;;试论“劳务派遣”法律关系[A];首届江浙沪劳动法论坛论文集[C];2014年

2 盛杰;陈微微;;未参保的异地劳务派遣中与工伤相关的法律问题分析[A];首届江浙沪劳动法论坛论文集[C];2014年

3 李磊;;劳务派遣中工伤连带责任研究[A];首届江浙沪劳动法论坛论文集[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艳 实习生 刘晓菲;我省将建立对小型用工单位监查长效机制[N];陕西日报;2009年

2 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 王怡红 沙兆华;劳务派遣中用工单位的认定[N];上海法治报;2012年

3 记者 顾威;农民工频跳槽致超八成用工单位长年招工[N];工人日报;2013年

4 实习记者 吕会生;200余家用工单位为务工者提供6000多个岗位[N];呼和浩特日报(汉);2007年

5 王秋生 本报记者 李兵;我市人才市场迎来用工旺季[N];锦州日报;2007年

6 杨冠贤 吕志祥;魏县为外地用工单位建立诚信档案[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7 周剑初邋剑初;五部委:用工单位不提供住房应贴补租金[N];金融时报;2008年

8 白绍龙;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抓好劳务输出[N];玉溪日报;2009年

9 上海厂长经理人才有限公司高级人力资源顾问 萧寒;衡量派遣服务优劣的几个方面[N];组织人事报;2009年

10 于文辉;左中6.5万人踏上务工路[N];通辽日报;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s

本文编号:3169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3169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282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