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ARSI公司劳务派遣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0 21:24

  本文关键词:ARSI公司劳务派遣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2013年,我国先后出台《劳动合同法》修订版及《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两项法案,用以规制劳务派遣用工行业在我国的三大问题“同工同酬难以实现、遣散风险大及劳务纠纷无人承担”,但是国际上对此用工模式的态度相对宽松,完全遵循“雇佣自由”的态度。所以,如果此种用工模式在国内企业内盛行的根本原因是企业的利好完全来源于对派遣工人的压榨,即使中国政府一再的出台各种修订法案,也难以真正的解决此种用工模式的根本问题。 本文以一个历史悠久的美国外资企业ARSI公司为切入点,研究劳务派遣用工在美国和中国的产生原因及发展的差异,可见不同的产生原因和发展阶段,导致当前两国政府对待该用工模式的政策法规是完全不同的。本文采用了访谈法,通过对ARSI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专门分管劳务派遣用工经理的访谈,根据13年和14年两年来,公司内部CF团队对公司内所有员工调查的反馈结果,向读者展示国家新政出台的先后两年出派遣用工反馈差异。由于ARSI公司在华使用劳务派遣用工模式部分沿用了在美国的管理制度,尽量保证同工同酬,并且与派遣机构承担连带责任,所以在中国政策紧缩下,对该公司用工模式并无明显影响。 虽然新政对公司派遣用工使用影响并不明显,但是企业恰恰是在符合国家政策的条件下,使得企业内部在使用派遣用工的管理上反而存在一些需要优化的问题。首先,从派遣员工的结构特点可以看出,该层次及年龄段的员工流动性较大,对企业用工稳定性有一定的影响;其次派遣员工对企业反馈分值低于正式岗位员工,反映派遣员工对企业归属感较弱,可能会影响企业的运营绩效及客户满意度,重要的是,企业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对派遣员工从招聘到管理的直接和间接运营成本缩减并不明显。 本文首先希望能够通过ARSI公司对劳务派遣用工的实例展示不要对“劳务派遣”一票否定,使用合理的情况下,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当前三个热点矛盾问题,希望能够对国企企业的派遣用工使用起到借鉴作用。并且作者从企业的角度出发,分析企业当前派遣用工管理上的不足,分析产生原因,认为当前企业内劳务派遣用工的整体用工环境和用工成本存在的可以优化的空间,根据相关理论,对企业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劳务派遣 国家政策 外资公司 派遣员工 派遣管理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72.92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1 引言11-16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1-12
  • 1.1.1 选题背景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研究内容与框架12-14
  • 1.2.1 主要内容12-13
  • 1.2.2 研究框架13-14
  • 1.3 研究方法14-16
  • 1.3.1 文献综述法14
  • 1.3.2 对比分析法14
  • 1.3.4 访谈法14-15
  • 1.3.3 理论结合实际案例研究法15-16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16-22
  • 2.1 理论基础16-18
  • 2.1.1 激励理论16
  • 2.1.2 人力资本理论16-17
  • 2.1.3 人力资源成本理论17-18
  • 2.2 文献综述18-22
  • 3 ARSI公司劳务派遣用工现状22-36
  • 3.1 劳务派遣概念及劳务关系22-23
  • 3.2 ARSI劳务派遣用工在美中两国的发展历程23-28
  • 3.2.1 在美国派遣用工形式发展历程23-25
  • 3.2.2 在中国派遣立法形式发展历程25-28
  • 3.3 ARSI公司劳务派遣在华用工研究28-35
  • 3.3.1 ARSI公司在华使用劳务派遣用工优势28-29
  • 3.3.2 ARSI公司在华劳务派遣用工运作方式29-35
  • 3.4 ARSI公司劳务派遣在华现存问题35-36
  • 4 ARSI公司在华劳务派遣用工管理现存问题分析36-50
  • 4.1 员工反馈结果分析36-45
  • 4.1.1 ARSI公司在华劳务派遣员工的结构特点37-40
  • 4.1.2 ARSI公司在华劳务派遣员工反馈结果40-44
  • 4.1.3 结论44-45
  • 4.2 劳务派遣用工现存问题分析45-50
  • 4.2.1 派遣员工流失率偏高45-48
  • 4.2.2 用工成本分析48-50
  • 5 ARSI公司劳务派遣用工管理建议50-56
  • 5.1 营造稳定用工环境50-53
  • 5.1.1 基于企业文化招聘50-51
  • 5.1.2 基于岗位配置管理51-52
  • 5.1.3 公平合理原则培训52-53
  • 5.1.4 合理优化晋升机制53
  • 5.2 成本优化策略53-56
  • 5.2.1 提高劳动生产率54
  • 5.2.2 优化人才结构54-55
  • 5.2.3 流失员工再召回55-56
  • 6 结论与展望56-58
  • 6.1 研究的主要结论56
  • 6.2 值得关注的问题56-58
  • 参考文献58-60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0-62
  • 学位论文数据集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丰景;专用性人力资源与劳务派遣——劳务派遣的新制度经济学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2 刘焱白;;论劳务派遣中雇主责任的分配[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年02期

3 张玲;朱冬;;论劳务派遣中的雇主责任[J];法学家;2007年04期

4 林嘉;邓娟;;社会法的研究视域和进展: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建设[J];法学家;2008年01期

5 郑尚元;;不当劳务派遣及其管制[J];法学家;2008年02期

6 程德俊,赵曙明,唐翌;企业信息结构、人力资本专用性与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选择[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1期

7 李晖;;劳务派遣及其法律规制——兼论劳动合同法有关条款的完善[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8 何显富;唐春勇;潘妍;;具有社会责任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思维[J];经济体制改革;2011年04期

9 毕小青;严荣;;国内人力派遣研究现状综述[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年06期

10 王全兴,侯玲玲;劳动关系双层运行的法律思考——以我国的劳动派遣实践为例[J];中国劳动;2004年04期


  本文关键词:ARSI公司劳务派遣问题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195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3195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5aa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