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合同法论文 >

我国最低工资就业效应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3 18:03

  本文关键词:我国最低工资就业效应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是劳动经济学最有争议的研究主题之一。本文在总结国内外关于最低工资制度的理论与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运用GMM、面板VAR、固定效应模型、DID模型等多种计量方法对我国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进行了系统分析。 通过设定最低工资标准保障低技能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已成为各地方政府的通行做法。虽然自最低工资制度颁布之后,很多学者对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作了大量的研究,但却始终没有得到统一的结论。劳动经济学理论认为在一个完全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中,制定最低工资标准会引起失业增加;但当劳动力市场是买方垄断时,适当的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反而能够促进就业;另外由于劳动力市场本身的特征,以及经济学家在做经验研究时所使用的数据及计量方法的不同,也会得到不同的研究结论。我国自实施最低工资制度之后,虽也引起了学术界的争议,但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关于最低工资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仍然较少。其中用时间序列方法分析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忽视了个体可能存在的异质性,,而微观计量方法研究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可能没有考虑到经济环境变化与个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总之,我国关于最低工资就业效应的研究存在研究内容相对单薄以及研究方法相对落后的问题,从而导致对最低工资的作用机理以及作用效果缺乏较全面和较深刻的认识。 本文从均衡的劳动力市场出发,根据我国实际,建立理论模型分析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主要得到以下几个结论:第一,在均衡的劳动力市场中,最低工资标准的制定会降低就业;第二,最低工资标准的提升也会降低就业;第三,原来均衡工资越低的企业或行业,其就业水平受最低工资标准的冲击越大;第四,在同样的监管环境下,2004年新的《最低工资规定》实施后,企业的就业人数增加了。这说明,新的《最低工资规定》实施后,企业的违规成本降低了,为获得更多利润,企业开始雇佣更多劳动者,从而促进就业水平的上升。在实证分析方面,本文使用差分GMM对我国1998年到2012年全国26个省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从全国整体范围来看,最低工资对就业有显著负影响,但这种负影响可以被经济的增长所抵消掉;考虑到最低工资就业效应可能存在的地区差异,本文将全国分成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等四个地区,分别研究最低工资对不同地区就业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最低工资对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有显著负影响,但对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没有显著影响。之后,本文通过分行业研究最低工资对建筑业与农业的影响中发现,最低工资对农业的影响显著为负,但对建筑业没有显著影响。而建筑业的均衡工资水平要高于农业的均衡工资水平,这说明原均衡工资水平越低的行业其就业受最低工资影响越大,这与理论分析相符合。在此基础上,本文用面板VAR分析最低工资对就业动态影响过程中发现,最低工资对就业的负影响会在第二期与第三期之间由负变为正,即最低工资短期内对就业会有负面影响,但从长远看,其对就业有正向的积极作用。这可能由于两方面的原因所引起的,一方面,经济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另一方面,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吸引了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劳动力市场,使得就业水平上升;另外由于最低工资上调对就业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会在第二期的时候就几乎降低为零,因此为了更好的保障低收入的生活水平,政府应每隔两年左右调整一次最低工资标准。在第五章中,本文使用双重差分法分别研究了2004年新的《最低工资规定》与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后,最低工资上调对就业所产生的影响。经过甄选,分别选择河南省与浙江省作为实验组,相应的控制组为安徽省与江苏省。研究结果表明,2005年河南省最低工资标准的提升反而促进了就业。这说明在新的《最低工资规定》颁布后,企业的违规成本降低了,使得企业有动机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水平去雇佣更多的劳动者,因此反而使得就业水平有所上升。而浙江省2008年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没有造成就业显著下降,一方面,浙江省经济较为发达,其原本均衡工资水平就较高。另一方面,浙江省中小企业众多,经过激烈的竞争,市场中优胜劣汰,剩下的企业能够承受由最低工资上调所带来的成本压力。因此,虽然《劳动合同法》增加了企业的用人成本,但却没有对浙江的就业造成显著影响。 最后,在全文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为了更好的发挥最低工资的作用,除了建立更加合理的最低工资标准体系外,加强劳动者的技能培训,提升劳动者的就业能力,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制都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就业 最低工资 劳动者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49.24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导论11-15
  • 第一节 论文选题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11-12
  • 第二节 研究内容、方法、框架及创新12-15
  • 第二章 文献综述15-22
  • 第一节 国外对最低工资制度的研究15-18
  • 第二节 国内对最低工资制度的研究18-20
  • 第三节 本章小结20-22
  • 第三章 最低工资就业效应的理论分析22-30
  • 第一节 最低工资制度的性质22-23
  • 第二节 最低工资就业效应分析23-29
  • 第三节 本章小结29-30
  • 第四章 最低工资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30-44
  • 第一节 最低工资就业效应的整体分析30-34
  • 第二节 分地区最低工资就业效应研究34-35
  • 第三节 分行业最低工资就业效应研究35-37
  • 第四节 基于 PVAR 的最低工资就业效应的动态过程分析37-42
  • 第五节 本章小结42-44
  • 第五章 基于 DID 模型最低工资标准上调的就业效应研究44-51
  • 第一节 DID 模型44-45
  • 第二节 河南省最低工资上调的就业效应研究45-47
  • 第三节 浙江省最低工资上调的就业效应研究47-49
  • 第四节 本章小结49-51
  • 第六章 结论与建议51-54
  • 第一节 结论51-52
  • 第二节 政策建议52-54
  • 参考文献54-57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57-58
  • 致谢58-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桢;我国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不足问题分析[J];学术交流;2005年10期

2 罗宏斌;周红梅;;税收的就业效应研究[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3 霍倩佳,罗良文;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分析[J];理论月刊;2005年01期

4 王传荣;周晓艳;;山东服务业的就业效应分析[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5 朱琳;;外资对区域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J];统计教育;2007年12期

6 李占国;江心英;;基于有界检验方法的外商投资与我国就业效应的实证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年05期

7 任志成;武晓霞;;承接服务外包的就业效应[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8 郑杰;;统筹城乡就业效应浅析[J];商业文化(学术版);2010年06期

9 童永霞;;我国加工贸易的就业效应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年22期

10 徐建军;杨保华;;大学生创业类型的就业效应比较分析[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谭庆刚;潘越;;天津市最低工资就业效应:实证问题与理论解释[A];新规划·新视野·新发展——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天津学术文库》(下)[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记者 袁丽霞 张婧;发挥政策作用 促进就业效应[N];雅安日报;2010年

2 本报记者常宝国;高科技带来“就业效应”[N];工人日报;2002年

3 记者 杨明清;青岛:创业路上工会与你同行[N];工人日报;2006年

4 刘建军;全市创业促进就业效应进一步显现[N];乌海日报;2011年

5 财政部财科所副所长 白景明;应关注“营改增”促进就业效应[N];中国税务报;2013年

6 吴学安;民间资本,激活创富动力待何时[N];中国审计报;2010年

7 记者 李奎;项目催生就业效应 10万农民工不再“东南飞”[N];南充日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李世佳;我国居民消费的就业效应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2 温杰;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就业效应[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3 黄小勇;江西工业化进程的劳动力就业效应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赵建军;论产业升级的就业效应[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5 王国林;人民币汇率变动的就业效应[D];复旦大学;2010年

6 傅端香;中国最低工资就业效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启良;外商对华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2 祝鹏飞;承接产业转移的就业效应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3 宋波;安徽省对外贸易就业效应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4 徐燕红;外商在华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5 唐立峰;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效应[D];浙江工商大学;2013年

6 冯莉;中国贸易结构的就业效应研究[D];重庆大学;2014年

7 马鹏彬;天津市服务业FDI的就业效应分析[D];天津商业大学;2014年

8 侯奔;中国制造业贸易就业效应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杜萍;中国对外贸易的就业效应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10 吕伟伟;融合产品市场需求及就业效应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最低工资就业效应的实证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227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hetongqiyue/3227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1b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