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民法典编纂视野下公众人物理论的反思与抛弃

发布时间:2022-08-23 15:03
  追溯公众人物理论的创设过程可知,该理论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解释宪法第一修正案的产物,优先保护言论自由是其核心,这与中国宪法优先保护人格尊严的价值相违背。"公众人物"是类推适用的基本单位"类型",而非大陆法系推崇的概念;因此,学界无法准确界定公众人物内涵、明确该理论的适用主体,中国法上亦难以准确适用公众人物理论。司法实践现状表明,公众人物理论在实践中仅仅扮演着新闻自由及舆论监督的符号,而未产生实质作用;现有法律规范及民法典草案内容足以填补公众人物理论抛弃之后可能留有的制度空白。因此,民法典不采纳公众人物理论是合理的选择。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引言
二、公众人物理论背后的价值冲突
    (一)何为公众人物理论。
    (二)言论自由优先的美国宣言。
    (三)人格尊严优先的本土诉求。
三、公众人物理论的规范适用困境
    (一)“公众人物”内涵界定的尝试。
    (二)“公众人物”定义的检验。
    (三)“南橘北枳”的公众人物。
四、公众人物理论的替代性规范
    (一)公众人物理论的宣示作用。
    (二)替代规范的寻找与适用。
五、结语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隐私侵权的法理思考——从李辉质疑文怀沙的事件切入[J]. 苏力.  清华法学. 2019(02)
[2]民法典之隐私权立法论[J]. 张红.  社会科学家. 2019(01)
[3]法律概念的形成思维[J]. 毋国平.  北方法学. 2017(05)
[4]法律概念是重要的吗[J]. 雷磊.  法学研究. 2017(04)
[5]公众人物抗辩意义何在?——梁惠民诉《财经》杂志案再审思[J]. 展江,王锦东.  新闻界. 2017(01)
[6]谁是“公众人物”?——重探“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及其后续案件[J]. 李洋.  新闻与传播评论. 2015(00)
[7]公众人物理论与真实恶意规则之检讨[J]. 郑晓剑.  比较法研究. 2015(05)
[8]自媒体时代公众人物言论自由与隐私权的冲突与协调——由毕福剑不雅视频事件说开去[J]. 湛中乐.  学海. 2015(04)
[9]论民法总则不宜全面规定人格权制度——兼论人格权独立成编[J]. 王利明.  现代法学. 2015(03)
[10]真实叙事的边界 隐私侵权抗辩论纲[J]. 叶名怡.  中外法学. 2014(04)



本文编号:367798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67798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31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