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论虚拟角色商品化权法律保护

发布时间:2023-04-16 21:56
  虚拟角色商品化就是将虚拟角色特有的图案组成或者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行添加性设计,并将其应用于商品或者服务中,凭借其文化影响力来创造经济价值。将虚拟角色与商业结合形成巨大利益的同时也产生了许多侵权案例,而我国并没有明确提出商品化权的概念。在司法实践中依据我国现有的法律制度往往不能保障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只有在著作权法、商标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中明确规定虚拟角色的商品化权、确定其保护范围、设定侵权救济等原则,才能更好保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繁荣商品化产业的发展。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引言
一、虚拟角色商品化权概述
    (一)虚拟角色的含义
    (二)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含义
二、域外对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保护模式及启示
    (一)域外保护模式
        1.美国的保护模式
        2.日本的保护模式
    (二)对我国虚拟角色商品化权法律保护的借鉴意义
三、我国对虚拟角色商品化权的法律保护及其局限
    (一)现行著作权法保护现状及其局限
        1.著作权保护范围受限
        2.侵权行为难以认定
        3.著作权的侵权救济能力不足
    (二)现行商标法保护现状及其局限
        1.商标权严格的取得与存续制度
        2.保护的主客体范围的有限性
        3.虚拟角色的使用方式受限,救济途径单一
    (三)现行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现状及其局限
        1.保护的主体无法包含虚拟角色的创作者
        2.保护的客体无法包含虚拟角色的商品化使用行为
        3.保护的方式往往具有被动性
四、虚拟角色商品化权法律保护的建议
    (一)完善著作权法保护的建议
        1.扩大著作权法的保护范围。
        2.确定侵权行为的类型与严格的归责原则。
        3.确立合适的救济保护。
    (二)完善商标权法保护的建议
        1.适当放宽注册商标的主客体范围。
        2.适当缩短申请的周期。
        3.增强虚拟角色商标使用的灵活性。
    (三)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的建议
        1.扩大反不正当竞争法适用的主体。
        2.扩充不正当竞争的行为种类。
        3.明确侵权行为的类型和归责原则。
结语



本文编号:37919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7919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f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