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网络服务提供者侵犯个人信息法律规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4-06-12 03:53
  当今社会,人们在享受网络信息社会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因网络服务提供者对个人信息的过度收集,不当使用、处理及保护不力而使自身权益受到侵害。当前网络服务提供者对个人信息的侵犯给我国个人信息保护带来了新的挑战,我国法律对个人信息保护的规定也即将步入一个新的阶段。既然在大数据的背景之下,信用体系建设的今天,个人信息被网络服务提供者收集、使用的现状已无法避免,我们就需要关注个人信息是如何被网络服务提供者收集的及如何规制其对个人信息的利用行为。文章通过分析当下各种主流理论观点,结合热点事件和具体案例,力争在一个新的角度给“个人信息侵权”定性,重点分析网络服务提供者侵犯个人信息问题的具体表象及解决措施。清醒的认识到现在网络服务提供者收集、利用个人信息在一定的程度上可以造成隐私风险。所以个人信息的收集和利用应以具体场景和媒介为区分,在以后的信息利用中信息收集者也不可以超越所利用的场景和使用的中介。并针对当前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体现的精神,从个人信息收集的主体—网络服务提供者入手,具体研究网络服务提供者基于不同目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一些问题。明确网络服务提供者侵犯个人信息的方式为过度收集行为、窃取个人信息...

【文章页数】:6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现实意义
        1.2.2 理论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方法
        1.4.1 案例研究法
        1.4.2 文献研究法
        1.4.3 比较分析法
第2章 网络服务提供者侵犯个人信息问题概述
    2.1 个人信息的基本内涵
        2.1.1 个人信息的概念
        2.1.2 个人信息的特征
        2.1.3 个人信息的保护价值
    2.2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基本内涵
        2.2.1 网络服务提供者的概念
        2.2.2 网络服务提供者侵犯个人信息的行为特点分析
    2.3 网络服务提供者侵犯个人信息违法行为具体表现
        2.3.1 过度收集个人信息行为
        2.3.2 窃取个人信息行为
        2.3.3 出售个人信息行为
        2.3.4 泄露个人信息行为
    2.4 网络服务提供者侵犯个人信息行为导致的危害
        2.4.1 对公民人身安全的危害
        2.4.2 对公民财产安全的危害
        2.4.3 对网络服务行业发展的危害
        2.4.4 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危害
第3章 网络服务提供者侵犯个人信息法律规制现状及存在问题
    3.1 网络服务提供者侵犯个人信息法律规制立法现状
        3.1.1 早期立法
        3.1.2 近期立法
    3.2 网络服务提供者侵犯个人信息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
        3.2.1 个人信息法律属性不明确
        3.2.2 监管部门权责不清
        3.2.3 民事纠纷维权困难
第4章 域外网络服务提供者侵犯个人信息问题比较考察
    4.1 美国网络服务提供者侵犯个人信息法律规制现状
        4.1.1 美国具体领域的法律制度建设
        4.1.2 美国对网络服务提供者的社会征信
    4.2 欧盟网络服务提供者侵犯个人信息法律规制现状
        4.2.1 欧盟具体领域的法律制度建设
        4.2.2 建立互联网统一管理体系
    4.3 日本网络服务提供者侵犯个人信息法律规制现状
        4.3.1 日本具体领域的法律制度建设
        4.3.2 完善行业自律体系,提高行业服务水平
第5章 网络服务提供者侵犯个人信息法律规制完善建议
    5.1 网络服务提供者侵犯个人信息法律规制立法建议
        5.1.1 明确“个人信息权”的法律定位
        5.1.2 明确网络服务提供者在收集个人信息上的原则
        5.1.3 明确网络服务提供者的侵权责任和赔偿方式
    5.2 网络服务提供者侵犯个人信息监督领域的完善
        5.2.1 明确监督机构及其职能
        5.2.2 创新监管手段、健全监管制度
    5.3 构建多元、有效的纠纷解决机制
        5.3.1 完善投诉受理渠道
        5.3.2 推进网上和解、调解和诉讼展开
        5.3.3 引入社会信用体系进行规范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本文编号:39931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39931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375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