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民法论文 >

死者人格权保护

发布时间:2017-06-12 01:07

  本文关键词:死者人格权保护,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本文主要是以当前死者人格权侵权案例频发为背景,法院虽然依据最高人民法院相关《回复》和解释作出了判决,但是由于每次的复函和解释对死者人格权利载体态度反复,所以法官在对待死者人格权权利载体的问题上亦出现同类案件不同判的司法实践尴尬。然而究其原因,实践上的反复无常当源于理论上在对待死者人格问题上难以形成主流学说或者定论所致。理论上对死者人格权究竟置于何地的争论也由来已久,但是却从来未从人格的伦理属性上突破,以致在理解人这一主体问题上还只是停留在人的自然属性之上,对人的主体精神却很少论及。文章主要内容分为四章,其大致思路可以分为提出问题,对问题进行分析,最后解决问题。文章在绪论部分主要是通过对死者典型案例的列取以及死者人格权在理论上的争议,揭示出死者人格权利保护已经成为人格权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但是在死者人格权的保护问题上理论却始终不能获致承认,究其原因在于“权利能力”终于死亡这一法律创设成为了死者人格权保护的主要障碍。虽然争论颇多,但值得肯定的是学者对于死者人格权保护赞同却是不约而同的一致,因为死者人格权客观存在。文章第一部分在论证方法上运用了历史追溯、归纳推理以及比较分析等方法阐明了人格的本质含义。通过人格在社会历史发展的演进过程中揭示了人格的伦理属性。两种方法的运用论证了人格的基本价值内涵以及人格的永恒存在,这也是文章的核心和创新之处。文章第二部分从当前我国法律在保护死者人格权规定上的缺陷,死者人格权与法律理念上的相容以及人类精神文明的延续论证死者人格保护的必要性。第三部分主要是比较英美法系、大陆法系以及台湾地区在死者人格权的保护问题上的不同作法,分析其不同之处的利与弊。文章的第四部分旨在能够为死者人格权保护在立法上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特别是在死者人格权在民法中归置、侵权责任的构成及承担方式以及在人格衍生的财产性利益保护等问题作出相关完善建议。
【关键词】:人格 死者人格权 权利能力 民法哲学
【学位授予单位】:宁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7
  • 绪论7-14
  • 一、选题意义7-9
  • (一) 侵犯死者人格权的现实亟待法律的认真应对7-9
  • (二) 死者人格权利需要法律保护9
  • 二、研究现状9-12
  • (一) 理论争议之梳理9-12
  • (二) 权利能力的法律技术创设在保护死者人格权方面存在不足和缺陷12
  • 三、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12-13
  • 四、创新点及不足13-14
  • 第一章 死者人格权保护的民法哲学思考14-30
  • 第一节 人、人格、权利能力的哲学理念14-15
  • 第二节 主体的哲学历程——精神现象反思15-19
  • 一、人类哲学初探15-17
  • (一) 图腾文明的产生与消灭15
  • (二) 实体物质探索15-16
  • (三) 宗教的产生——宗教束缚下的有限实体人16-17
  • 二、近代哲学探索——主体人格之发现17-19
  • (一) 自然理性下人格的应然状态17-18
  • (二) 主体精神人格的独立和永存18-19
  • 第三节 精神人格伦理属性的客观存在19-30
  • 一、马克思关于人的社会性发掘——主体精神在社会中反映20
  • 二、自然人格之公法演进——伦理价值回归与发展20-24
  • (一) 人格的起源——人格平等的原始雏形20-21
  • (二) 平等人格之转变——财产在人格中作用21
  • (三) 阶级的产生——平等人格的破坏,等级制度确立21-22
  • (四) 资产阶级革命——形式平等人格之回归22-23
  • (五) 现代人权发展之人文关怀——实质平等23-24
  • (六) 精神人格内涵——自由、平等、独立、尊严24
  • 三、精神人格之私法演进——死者人格之排除24-28
  • (一) 罗马法上公私混杂的人格25-26
  • (二) 精神人格之私法抽象——权利能力26-27
  • (三) 权利能力之弊端——死者精神人格永恒之否认27-28
  • 四、死者精神人格永恒存在28-30
  • 第二章 死者人格权保护的必要性30-40
  • 第一节 我国死者人格权保护现状及其缺陷30-32
  • 一、我国死者人格权保护之法律规定30
  • 二、法律规定之缺陷30-32
  • 第二节 法律理念本质之所需32-35
  • 一、意志自由之定在32-33
  • 二、正义之要求33-34
  • 三、公序良俗之要求34-35
  • 第三节 人类精神文明延续之所需35-40
  • 一、民法之基本精神——人文主义关怀35-36
  • 二、个体精神对人文精神的构筑与传承36-37
  • 三、精神文明传承需要民法对人权发展施以呵护37-40
  • 第三章 死者人格权民法保护之比较研究40-47
  • 第一节 英美法系判例归纳40-42
  • 一、死者隐私权之否认41-42
  • 二、死者隐私权之争议——艾法诉康克林案42
  • 第二节 大陆法系死者人格直接保护路径42-45
  • 一、保护死者人格权经典判例——梅菲斯特案43
  • 二、死者肖像的传播和使用入法43-44
  • 三、肯定死者人格权中的财产性利益44
  • 四、直接保护死者人格权的法律路径44-45
  • 第三节 台湾地区死者人格间接保护路径45-47
  • 第四章 我国死者人格权保护的相关建议47-55
  • 第一节 死者人格权立法建议47-53
  • 一、确立死者人格权利——直接保护模式47-51
  • (一) 权利能力之归置47-48
  • (二) 死者人格权回归48-49
  • (三) 死者人格权之保护期限49-50
  • (四) 死者人格权侵权责任之承担规则50-51
  • 二、死者身份利益和物质性人格利益之保护51-53
  • (一) 死者身份利益的保护51-52
  • (二) 死者人格物质性利益的保护52-53
  • 第二节 死者人格权司法保护建议53-55
  • 一、法官造法53
  • 二、死者人格权法官造法保护53-55
  • 结语55-56
  • 参考文献56-58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58-59
  • 个人简介59-60
  • 致谢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立;中外法官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比较分析——遴选优秀法官机制的法理基础比较解析[J];法律适用;2004年04期

2 严雪峰;论法人的权利能力及限制[J];河北法学;2004年04期

3 郝孚逸;“要不起”权利是因为“权利能力”被剥夺[J];湖北社会科学;2004年11期

4 孙春伟;权利能力的历史沿革与变迁[J];北方论丛;2004年06期

5 李江敏;;商事权利能力问题研究[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常永达;卜昌平;;法人民事权利能力的限制[J];世纪桥;2007年03期

7 仲崇玉;王燕;;论权利能力的功能与实质[J];东方论坛;2007年01期

8 柳经纬;;权利能力的若干基本理论问题[J];比较法研究;2008年01期

9 冯兵;;论公司权利能力的前置[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张宏武;;浅析自然人身份权利能力[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1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国涛;;权利能力与未出生者法律地位[A];适应市场机制的环境法制建设问题研究——2002年中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石碧波;无权利能力社团在德国[N];中国社会报;2004年

2 石碧波;日本无权利能力社团的法律地位[N];中国社会报;2004年

3 石碧波;日本的无权利能力财团[N];中国社会报;2004年

4 严玉良;胎儿的权利与保护[N];江苏经济报;2013年

5 石文龙(上海师范大学法律系);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性思考[N];法制日报;2005年

6 最高人民法院 王胜全;业主委员会的诉讼资格能力探究[N];人民法院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清林;权利能力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8年

2 张代恩;民事主体权利能力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陈梦坤;论社团主体的法律属性[D];中国政法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晓霞;法人权利能力范围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2年

2 吴莉;自然人权利能力制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桑田;论主体哲学视域下的权利能力制度[D];山东大学;2016年

4 郝存金;死者人格权保护[D];宁夏大学;2016年

5 宗宁;论法人的权利能力[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6 马旭红;自然人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关系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5年

7 许大为;论对公司权利能力范围限制的适度性[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许嘉;论有权利能力的合伙[D];西南政法大学;2012年

9 郗长举;论胎儿权利能力[D];山东大学;2013年

10 李亚灵;法人民事权利能力分析[D];重庆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死者人格权保护,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289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minfalunwen/44289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3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