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中立的帮助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13 12:04

  本文关键词:中立的帮助行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立的帮助行为由于表面符合帮助犯的构成要件,但却具有“日常”的属性,在帮助犯的理论中一直作为一个亟待解决并饱受争议的存在,司法实践中也难予以认定。在对中立的帮助行为的可罚范围进行界定中,主观方面不应纠结对故意是否确定的区分,其仅是对主观恶性程度的揭示,仅影响量刑并不能作为定罪的依据,帮助犯本质上就是目的犯,因为帮助者只有通过帮助行为助益于正犯行为来追求实现犯罪结果的意欲,才具有归责性。应对行为目的的要素进行论述,而不是对故意的区分,构成故意的形式仍可包括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行为人不仅要确切地认识到正犯的犯罪意图,同时也需要行为人确切地认识到自己的参与行为对正犯行为的具体帮助作用;客观方面,对帮助行为与正犯实行行为之间的物理、心理因果性进行限定,二者符合其一便构成可罚的帮助犯。全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主要论述我国对中立的帮助行为可罚性认定的现状。要对中立的帮助行为进行研究,首先要明确中立的帮助行为的概念以及其与帮助行为、中立行为的区别,同片面共犯理论之间的关联,为后文的研究提供前提性基础。由司法实践中存在的几个案例引出中立的帮助行为具有的特殊性,由于法律规定的不明确与司法实践中的处理不力造成中立的帮助行为可罚范围界定标准的乱象与复杂。第二章主要论述中立的帮助行为的类型化实践分析。要对行为进行研究,具体司法实践案例是不可缺少的,由于司法实践中并不关心中立的帮助行为的特殊性,相关案例也只是偶然得到处理,且我国对于中立的帮助行为的相关规定还不完善,需要借鉴德日刑法的相关理论成果,具有争议性的研究类型也是通过学者们的翻译和介绍才得以了解,许多类型在现实中仅停留在讨论的阶段,并无实际案例予以支撑,判例的搜索也无法通过“中立行为”四字获得需要的案例,所以本文选择对关键字进行搜索的方式,从笔者阅读的文献中提炼关键字对相关案例进行搜索。本章主要论述了运输行为、商品销售行为、职业行为、容留行为、履行民事义务的行为、网络服务提供行为以及其他日常的中立行为这七种中立的帮助行为类型,总结在司法实践中对该不同类型行为认定的标准。第三章主要论述中立的帮助行为的理论基础。我国研究起步较晚,理论界多以德日学说居多。首先,对中立的帮助行为与正犯行为具有的因果性进行判断,明确中立的帮助行为与正犯行为之间存在因果性的范围及类型。再次,对现有的刑事可罚性理论进行梳理与评析,认为中立行为不具有全面的可罚性,学说中不应纠结于对故意确定与否的区分,其仅影响量刑并不能作为定罪的依据,而在客观方面认定中存在一些具有合理性的标准。第四章主要论述中立的帮助行为界分可罚的帮助犯与不可罚的中立行为的具体化标准。主张“主观+客观”的标准,在主观上应从行为目的出发,帮助者对正犯确定实施的犯罪行为具有确切认识且确切认识到帮助行为与正犯行为有紧密关联并对正犯行为有实质助益时具有可罚性;在客观上考虑帮助行为与正犯行为之间的物理、心理因果性,符合其一便具有可罚性。
【关键词】:中立的帮助行为 可罚范围 中立行为 帮助犯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4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导言9-13
  • 一、研究背景9
  • 二、研究的价值和意义9
  • 三、研究方法9-10
  • 四、论文的结构10-11
  • 五、文献综述11-12
  • 六、创新与不足之处12-13
  • 第一章 我国对中立的帮助行为可罚性认定现状13-20
  • 第一节 中立的帮助行为研究前提界定13-16
  • 一、中立的帮助行为的概念界定13-14
  • 二、中立的帮助行为与帮助行为、中立行为的区别14-15
  • 三、中立的帮助行为与片面共犯理论的关系15-16
  • 第二节 司法实践中对中立的帮助行为的可罚性认定标准混乱16-20
  • 一、问题的提出——中立的帮助行为可罚范围该如何予以界定16-17
  • 二、司法实践中对中立的帮助行为可罚性标准认定不一的原因17-18
  • 三、我国刑法对于中立的帮助行为的态度分析18-20
  • 第二章 中立的帮助行为的类型化实践分析20-32
  • 第一节 中立的帮助行为在司法实践中的主要类型20-29
  • 一、运输行为20-22
  • 二、商品销售行为22-24
  • 三、职业行为24-25
  • 四、容留行为25-26
  • 五、履行民事义务的行为26-27
  • 六、网络服务提供行为27-28
  • 七、其他日常的中立行为28-29
  • 第二节 司法实践中对中立的帮助行为界定标准分析29-32
  • 第三章 中立的帮助行为的理论梳理32-44
  • 第一节 中立的帮助行为因果性判断32-35
  • 一、帮助行为的因果关系有无必要32-33
  • 二、帮助行为与正犯行为乃至正犯结果因果关系存及的范围33-34
  • 三、帮助行为因果关系存在的类型34-35
  • 第二节 中立的帮助行为刑事可罚性理论梳理与评析35-44
  • 一、中立行为不具有全面的可罚性35-36
  • 二、对故意确定与否的区分仅影响量刑36-40
  • 三、从客观方面认定具有一定的合理性40-44
  • 第四章 可罚的帮助犯与不可罚的中立行为界分标准之具体化44-52
  • 第一节 从行为的目的出发考察主观关联性44-47
  • 一、帮助者对正犯确定实施的犯罪行为具有确切认识45-46
  • 二、帮助者应确切认识到帮助行为与正犯行为有紧密关联并对正犯行为有实质助益46-47
  • 第二节 从因果性出发考察客观关联性47-49
  • 一、物理的因果性限定47-48
  • 二、心理的因果性限定48-49
  • 第三节 “主观关联性+客观关联性”标准的运用49-52
  • 结语52-54
  • 参考文献54-58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58-59
  • 后记59-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佳苗;李雅红;;如何帮助行为退缩型儿童[J];教育艺术;2006年09期

2 周学华,邵维国;帮助行为若干问题探讨[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3 朱小燕;;在组织卖淫犯罪中公安干警的帮助行为应如何定性[J];法制与社会;2009年36期

4 黎宏;;论中立的诈骗帮助行为之定性[J];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5 姜敏;;法益保护前置:刑法对食品安全保护的路径选择——以帮助行为正犯化为研究视角[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6 徐牧驰;;帮助型犯罪基本问题探讨[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7 张伟;;中立帮助行为探微[J];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年05期

8 张慧娟;;帮助犯的帮助行为[J];中国商界(下半月);2010年07期

9 劳文杰;;李某凯强奸案的争议与分析——威胁下帮助行为的认定[J];中国检察官;2011年14期

10 丑丽;杨波;;对基于特殊关系的中立帮助行为的出罪思考[J];学理论;2012年3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宜贵;不知情而帮助抢劫的行为定性[N];江苏法制报;2010年

2 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 教授 博士生导师 于志刚;应对网络犯罪,刑法立法司法均需及时跟进[N];人民法院报;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浩;中立帮助行为的刑法规制[D];山东大学;2015年

2 车润海;论刑法中的中立帮助行为[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3 刘长斌;帮助行为的“正犯化”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4 郑梦凌;中立的帮助行为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5 陈琦;帮助行为独立成罪的立法实践之检讨[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6 齐懿;中立帮助行为的可处罚性研究[D];兰州大学;2014年

7 卢峰;帮助行为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8 李奇;论帮助行为的“正犯化”[D];西南政法大学;2014年

9 陈强;网络空间中帮助行为的刑法学思考[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10 莫丽娟;服务型领导对员工角色内绩效、创新行为和帮助行为的影响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中立的帮助行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035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035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505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