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法律论文 > 刑法论文 >

不作为诈骗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2 17:01

  本文关键词:不作为诈骗行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诈骗罪作为一种典型的财产类犯罪,在社会生活中出现的频率非常之高,也因此产生了诸多有关诈骗罪的法律研究。不作为诈骗行为作为诈骗罪的一种行为方式,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越来越多,严重破坏了社会的良好秩序,因而对不作为诈骗行为的研究显得更加重要。本文就不作为诈骗行为采取了个案举例法、归纳演绎法、比较法等方法进行研究。本文除了引言和结语外,主要分为不作为诈骗行为的定义、不作为诈骗行为的行为结构、不作为诈骗行为与不作为诈骗罪的区分以及不作为诈骗行为与几种类似行为的界分四个方面内容:第一部分主要是在前人研究的“诈骗”和“不作为”的基础上对“不作为诈骗行为”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并且对不作为诈骗行为做出了界定:行为人虽然负有告知义务,但通过隐瞒真相等不作为的方式不履行其当履行之义务,使已经陷入错误认识的相对人继续维持或是强化了主观认识错误的行为,其结果是导致相对人处分了其财产或财产性利益。第二部分通过经典案例对不作为诈骗行为的结构进行阐释,本文主要通过三个经典案例分析说明了不作为诈骗行为的行为方式、行为对象、行为目的以及行为结果四个方面,明确了不作为诈骗行为的行为构造。第三部分简明扼要的对有关诈骗罪的行为方式能否由不作为构成的三种学说:“犯罪肯定说”、“犯罪否认说”和“部分犯罪否认说”存在的争议进行阐述和评价,并且得出我国的理论界的通说:以不作为行为实施的诈欺行为可以构成诈骗罪。这是由于不作为诈骗行为在某些程度上但存在诈骗罪中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主观要件,并且符合诈骗罪的客观要件。第四部分将不作为诈骗行为与现实生活中几种类似行为进行了区分,以期明确不作为诈骗行为与其他易混淆的行为的界限,对不作为诈骗行为的研究有所助益,使之更加合理、科学。
【关键词】:诈骗罪 不作为 诈骗行为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4.3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引言11-13
  • 一、不作为诈骗行为的定义13-20
  • (一) 诈骗的定义13-15
  • 1. 学界对诈骗概念的界定13-14
  • 2. 本文对诈骗概念的界定14-15
  • (二) 不作为的定义15-18
  • 1. 学界对不作为行为的研究15-17
  • 2. 本文对不作为的界定17-18
  • (三) 不作为诈骗行为的定义18-20
  • 1. 欺诈行为包含不作为的行为方式18-19
  • 2. 本文对不作为诈骗行为的界定19-20
  • 二、不作为诈骗行为的结构20-29
  • (一) 不作为诈骗行为的行为方式21-23
  • 1. 行为人采取隐瞒真相的方式21-22
  • 2. 隐瞒真相的程度22-23
  • (二) 不作为诈骗行为的行为对象23-24
  • (三) 不作为诈骗行为的行为目的24-26
  • 1. 使相对人维持或者强化错误认识25
  • 2. 使相对人陷入错误认识25-26
  • (四) 不作为诈骗行为的行为结果26-29
  • 1. 相对人自愿处分财产27-28
  • 2. 相对人遭受财产损失,行为人取得财产28-29
  • 三、不作为诈骗行为与不作为诈骗罪的区分29-35
  • (一) 不作为诈骗行为的刑法性质29-32
  • 1. 不作为诈骗行为的刑法性质争议29-31
  • 2. 本文对不作为诈骗行为刑法性质的评价31-32
  • (二) 不作为诈骗罪的确定32-33
  • 1. 不作为诈骗罪与不纯正不作为犯的法理要求相切合32-33
  • 2. 不作为诈骗罪与刑法关于诈骗罪的规定相切合33
  • (三) 不作为诈骗行为有别于不作为诈骗罪33-35
  • 1. 法律性质不同34
  • 2. 行为人是否具有告知义务不同34-35
  • 四、不作为诈骗行为与几种类似行为的区分35-41
  • (一) 不作为诈骗行为与民事欺诈行为的区分35-36
  • 1. 使相对人陷入认识错误的信息重要性不同35
  • 2. 相对人对信息依赖程度不同35-36
  • (二) 不作为诈骗行为与交易博弈诈骗的区分36-37
  • 1. 相对人错误认识的程度不同36-37
  • 2. 行为人的保证人地位不同37
  • (三) 不作为诈骗行为与不当得利的区分37-41
  • 1. 不法主观要素的存在及其产生时间不同38
  • 2. 告知真相的义务来源不同38-41
  • 结语41-42
  • 参考文献42-45
  • 致谢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巍;;关于保险诈骗行为的若干问题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2年36期

2 高淑娟;埋单不是诈骗行为?鐡[J];中国改革;1999年05期

3 徐立;略论保险诈骗行为着手的认定[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4 徐琳;;双重抵押 买卖中诈骗行为的认定[J];商场现代化;2009年09期

5 刘哲;;如何认定“婚骗”案中的诈骗行为[J];法制与社会;2013年26期

6 池海平;昌小波;;如何看待以乞讨为手段的诈骗行为[J];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86年04期

7 黄助海;;这种诈骗行为应揭露制止[J];乡镇论坛;1993年10期

8 武勤英,王自成;警惕,,经济生活中的诈骗行为[J];消费经济;1994年05期

9 李辉亮;警惕木材购销中的诈骗行为[J];湖南林业;1995年07期

10 张国平;是流氓行为、诈骗行为还是敲诈行为[J];人民公安;1995年10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芳芳;慎防篡改电话信息诈骗行为[N];甘肃法制报;2008年

2 孙玲;严厉打击利用短信和银行卡诈骗行为[N];人民政协报;2009年

3 记者 苏银海;严防六种诈骗行为[N];人民公安报;2009年

4 李秀玲;中消协呼吁:严查“消费中奖”诈骗行为[N];工人日报;2008年

5 贵州省警官职业学院法学教授 曹玉鸣;募捐诈骗行为的防范与惩处[N];贵州日报;2008年

6 辽宁省人民检察院辽河分院 王彤 徐卫东;假扮领导帮诈骗者 圆谎如何定性[N];检察日报;2012年

7 周小强;保险诈骗行为屡禁不止的法律分析[N];中国保险报;2010年

8 王燕;暗仓截留货物行为定性[N];江苏法制报;2012年

9 刘静 马济林 湖北省随州市人民检察院;为单位利益诈骗行为的刑事责任分析[N];人民法院报;2014年

10 本报评论员 郭振纲;“荣誉型”诈骗损害的是政府信誉[N];工人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荷佳;量刑反制定罪刍议[D];华东政法大学;2015年

2 沈丹;论诈骗罪中新型诈骗行为的认定[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3 尚歆;诈骗罪相关实务问题研究[D];甘肃政法学院;2013年

4 方程;保理型诈骗的刑法规制[D];华东政法大学;2016年

5 肖宝;不法原因给付在诈骗罪中的处理[D];清华大学;2015年

6 杨鹏跃;不作为诈骗行为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年

7 江莹;论诈骗行为的认定[D];吉林大学;2009年

8 周军凯;论信用证诈骗行为[D];湘潭大学;2008年

9 邓文龙;论诈骗罪的诈骗行为[D];湘潭大学;2007年

10 黄骥殾;偷逃型诈骗行为若干问题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本文关键词:不作为诈骗行为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603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falvlunwen/xingfalunwen/3603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c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