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上海日资纺织服装企业空间组织演变及其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6 04:08

  本文关键词:上海日资纺织服装企业空间组织演变及其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跨国公司的多区位空间组织推动了新型国际劳动分工的形成,构建的全球生产网络对各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同时,跨国公司的企业组织结构也在不断地发生解构和重组,进行全球生产的再分工和再分配,也为投资地实现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升级提供机遇。上海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发展过程中也深受跨国公司的影响。上海同时也一直致力于在全球网络中的转型与升级,通过与跨国公司的关系博弈,实现在上海的外资投资由低级到高级、从制造业到服务业,进而从其海外生产基地到总部,并借此完成国际中心城市向全球城市演进之目标。其中,日资纺织服装企业作为传统产业在上海的投资一直在逐步转型,具有典型性。本文以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理论和企业空间组织理论为基础,构建以跨国公司空间组织为纽带的理论框架,以1979-2012年间在沪投资的日资纺织服装企业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借助Arcgis软件以及样方分析和核函数分析法,研究上海日资纺织服装企业的空间组织演变。尤其是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跨国公司在投资过程中如何与东道国进行关系协调,从而调整其空间组织结构;同时东道国又是如何抓住变化契机引导跨国公司转型,借此推进自身的升级。研究结果表明:在上海的日资纺织服装企业,其空间布局呈“郊区-市区”“扩散-集聚”、“单中心-单核多中心-双核多中心-单中心”之势,组织结构上为“上中下游-中游”、“生产-贸易-研发和区域总部”,在空间组织上呈现“日本和上海-上海-日本和上海以及东南亚”的演变特征。其中,前期的制造加工为主的郊区化扩散演变,主要是受到国家级和市级工业区的优惠政策、集聚效应以及生活配套设施服务的影响;后期的贸易服务为主的中心城区集聚演变,主要受到集聚效应和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配套设施服务的影响。上海在日资纺织服装全球生产网络中实现升级。但由于当前上海对于纺织服装产业还不具备足够的战略性资产以及日本较强的风险意识、上海知识产权保护机制还不够完善等原因,还有待进一步引导其投资动机向资产寻求型发展。
【关键词】:日资纺织服装企业 企业空间组织 演变 机制 上海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26.81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16
  • 第一章 绪论16-23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6-18
  • 1.1.1 选题背景16-17
  • 1.1.2 选题依据17-18
  • 1.1.3 研究意义18
  • 1.2 研究对象和内容18-22
  • 1.2.1 研究对象和范围18-19
  • 1.2.2 研究内容19-20
  • 1.2.3 技术路线20-21
  • 1.2.4 研究方法21-22
  • 1.3 研究特色与可能的创新之处22-23
  • 第二章 相关概念与国内外研究进展23-33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23-25
  • 2.1.1 日资纺织服装企业23-24
  • 2.1.2 企业空间组织24-25
  • 2.2 相关理论和国内外研究进展25-31
  • 2.2.1 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研究25-27
  • 2.2.2 跨国公司全球生产网络的构建研究27-29
  • 2.2.3 跨国公司动态演变的机制研究29-31
  • 2.3 研究评述31-33
  • 第三章 上海日资纺织服装企业发展及现状33-44
  • 3.1 日资纺织服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特征33-35
  • 3.1.1 发展期(1940年代中后期—1960年代)33-34
  • 3.1.2 成熟期(1970年代—2000年)34
  • 3.1.3 转型期(2000—至今)34-35
  • 3.2 日资纺织服装企业对华直接投资现状及特征35-39
  • 3.2.1 委托生产阶段(1979—1986)36-37
  • 3.2.2 加速发展阶段(1987—1991)37
  • 3.2.3 高速发展阶段(1992—2004)37-38
  • 3.2.4 调整搬迁阶段(2004—2013)38-39
  • 3.3 上海日资纺织服装的发展阶段39-43
  • 3.3.1 萌芽发展阶段(1979—1991)40-41
  • 3.3.2 第一次高速发展阶段(1992—1996)41
  • 3.3.3 第一次调整阶段(1997—2000)41
  • 3.3.4 第二次高速增长阶段(2001—2004)41-42
  • 3.3.5 第二次调整阶段(2005—2009)42-43
  • 3.3.6 稳定增长阶段(2010—2012)43
  • 3.4 小结43-44
  • 第四章 上海日资纺织服装企业空间组织演变的实证分析44-58
  • 4.1 日资纺织服装企业的空间布局44-52
  • 4.1.1 研究思路和方法44-45
  • 4.1.2 上海日资纺织服装企业空间布局演变45-52
  • 4.2 日资纺织服装企业的组织演变52-57
  • 4.2.1 研究思路和方法52-53
  • 4.2.2 上海日资纺织服装企业的组织演变53-57
  • 4.3 小结57-58
  • 第五章 上海日资纺织服装企业空间组织演变的动力机制58-83
  • 5.1 上海投资环境演变下企业投资动机的演变58-62
  • 5.1.1 上海外资投资环境的构建——资源寻求型动机58-59
  • 5.1.2 上海投资环境的调整——市场寻求型动机59-60
  • 5.1.3 上海投资环境的转型——动机60-62
  • 5.2 企业空问组织演变影响因素的配置62-74
  • 5.2.1 制造加工为主的郊区化分散布局阶段的影响因素62-66
  • 5.2.2 贸易服务为主的中心城区集聚布局阶段的影响因素66-74
  • 5.3 回归模型对影响因素的检验74-81
  • 5.3.1 假设和指标选取74-76
  • 5.3.2 模型构建76-77
  • 5.3.3 数据处理和结果77-80
  • 5.3.4 结果解释80-81
  • 5.4 小结81-83
  • 第六章 案例研究—东丽集团的空间组织演变83-94
  • 6.1 东丽概况83-84
  • 6.2 东丽集团的发展历程84-86
  • 6.2.1 人造纺织服装制造阶段(1926-1963)84-85
  • 6.2.2 综合性的化学公司阶段(1970-1986)85
  • 6.2.3 海外扩张阶段(1986-至今)85-86
  • 6.3 东丽的转型与技术发展86-87
  • 6.4 东丽在中国-上海的空间组织87-93
  • 6.4.1 东丽在中国-上海的发展历程87-90
  • 6.4.2 东丽在中国-上海的组织结构90-91
  • 6.4.3 东丽在中国-上海的空间布局91-92
  • 6.4.4 东丽在中国-上海投资空间组织92-93
  • 6.5 小结93-94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94-97
  • 7.1 研究结论94-95
  • 7.2 研究展望95-97
  • 参考文献97-100
  • 后记10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凌哲农;企业空间增长模式分析[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科版);2000年02期

2 费洪平;;多厂企业空间演化模式研究[J];地理科学;1993年04期

3 洪飞;CTstage:创造信息自由游弋的企业空间[J];通信世界;2005年28期

4 张广昕;给企业空间 让企业发展──绥化地区行署出台《发展外商投资企业暂行办法》[J];黑龙江对外经贸;1999年05期

5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瑛;;物流企业空间形态发展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通讯员 蓝正伟 邓飞 徐春华;龙游企业空间换地以“亩产论英雄”[N];衢州日报;2013年

2 记者 廖兴阳邋实习记者 吴芳;晨农:农民增收企业空间更大[N];昆明日报;2007年

3 卓勇良;重塑浙江[N];浙江日报;2011年

4 本报记者 王晓阳;做强产业路自通[N];绵阳日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夏倩;上海日资纺织服装企业空间组织演变及其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上海日资纺织服装企业空间组织演变及其机制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682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2682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b4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