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工商管理论文 >

企业要素错配、技术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 ————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

发布时间:2023-04-28 14:48
  在中国经济转轨的过程中,许多的制度特征、政府政策和市场不完善可能导致市场扭曲,这些市场扭曲改变了企业面临的产品和要素价格,从而可能导致企业之间的要素错配。Hsieh和Klenow (2009)开创性地提出了企业要素错配和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理论分析框架,根据其研究方法,国内学者对我国制造业部门的要素错配和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制造业部门的各个行业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要素错配,且要素错配导致了不同程度的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然而,企业的生产过程是生产技术结合生产要素的过程,企业不能有效地配置生产要素会导致要素错配,那么,在给定的技术水平下,如果企业不能选择更具盈利潜力的生产技术,是否会导致技术错配呢?技术错配是否导致全要素生产率的损失呢?基于这样的思考,从理论上分析企业技术错配的形成机理及其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要素错配、技术错配和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关理论与研究文献的梳理。(2)企业要素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分析,针对Hsieh和Klenow (2009)理论模型的不足,即规模报酬不变的假设和没有考虑中间产品市场,对其理论...

【文章页数】:17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论文框架
        1.3.1 研究内容
        1.3.2 论文框架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要素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理论渊源
    2.2 要素错配的概念
    2.3 要素错配的决定因素
        2.3.1 资本错配
        2.3.2 劳动力错配
        2.3.3 产业政策错配
    2.4 要素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测度方法
        2.4.1 要素投入扭曲的测度
        2.4.2 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的测度
        2.4.3 加成率的异质性
        2.4.4 要素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损失测度方法总结
    2.5 技术错配
    2.6 文献评述
第三章 企业要素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分析
    3.1 引言
    3.2 两个企业的情况
        3.2.1 模型设定
        3.2.2 要素错配与收入规模分散
        3.2.3 加总要素投入与全要素生产率
    3.3 多个企业的情况
        3.3.1 企业的最优决策
        3.3.2 加总全要素生产率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企业技术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分析
    4.1 引言
    4.2 企业的生产技术选择
        4.2.1 模型设定
        4.2.2 企业的最优化问题
        4.2.3 企业的单位生产成本
    4.3 企业的生产扭曲
        4.3.1 企业的资本投入约束
        4.3.2 企业的技术选择约束
        4.3.3 企业生产扭曲对单位生产成本的影响
    4.4 企业动态、生产和错配
        4.4.1 企业的进入
        4.4.2 企业的需求
        4.4.3 企业的异质性
        4.4.4 企业的收入全要素生产率
        4.4.5 企业的产量全要素生产率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分解实证分析
    5.1 数据来源与处理
    5.2 估计方法
        5.2.1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
        5.2.2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分解
    5.3 估计结果与分析
        5.3.1 随机前沿模型的检验结果
        5.3.2 随机前沿模型的估计结果
        5.3.3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及其分解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制造业要素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实证分析
    6.1 特征性事实
    6.2 估计方法与参数校准
        6.2.1 估计方法
        6.2.2 参数校准
    6.3 要素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结果
    6.4 要素错配对企业之间生产率差异的影响
    6.5 消除错配后行业加总全要素生产率的收益
    6.6 要素错配的主要来源分析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制造业技术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实证分析
    7.1 特征性事实
    7.2 估计方法与参数校准
        7.2.1 估计方法
        7.2.2 参数校准
    7.3 技术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结果
        7.3.1 资本扭曲与技术扭曲的估计结果
        7.3.2 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结果
    7.4 技术错配对企业之间生产率差异的影响
    7.5 消除错配后行业加总全要素生产率的收益
    7.6 技术错配的主要来源分析
    7.7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政策启示与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8.1 研究的主要结论
    8.2 研究的政策启示
    8.3 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附录
    附录1 企业要素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公式推导
        附录1.1 两个企业情况公式推导
        附录1.2 多个企业情况公式推导
    附录2 企业技术错配与全要素生产率公式推导与命题证明
        附录2.1 相关公式推导
        附录2.2 相关命题证明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0400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ongshangguanlilunwen/380400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e70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