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成本管理论文 >

基于公交优先的新城轨道交通车站周边土地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13 14:13

  本文关键词:住房成本与通勤成本的空间互动关系——来自北京市场的微观证据及其宏观含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南交通大学》 2012年

基于公交优先的新城轨道交通车站周边土地开发研究

刘晓伟  

【摘要】:目前,我国社会经济保持高速发展趋势,面临着城市化和机动化的巨大压力,而随着大城市规模扩大和功能高度集中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城市空间摊大饼式蔓延、交通系统不堪重负、土地利用效率低下、生态环境恶化等等。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协调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之间的矛盾。而国外许多城市进行了TOD规划实践,在解决这两者矛盾方面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功。于是,国内学者开始转向TOD模式的研究,不过由于起步比较晚,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宏观层面,而对于TOD模式的微观层面,比如轨道交通车站周边土地开发问题,还缺乏系统研究。本文在国内外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基础理论,探讨了TOD模式下轨道交通车站周边土地开发的规划方法和优化模型,对TOD实际规划操作有一定参考价值。 首先简述了新城概念和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及特征,介绍了土地利用和区位理论及竞租理论,详细阐述了TOD理论。 然后简述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的相互关系,并结合TOD理论和案例研究,对TOD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引导城市空间拓展以及引导土地开发进行了研究。 再基于TOD的规划思想,以轨道交通客运量最大化和最小土地开发冲突为目标,建立TOD模式下新城轨道交通车站周边地区土地开发优化模型。 最后采用了模拟退火算法思想求解模型,并结合武汉市吴家山新城的三店地铁车站案例分析,验证该模型的实用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TU984.113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陈燕萍;城市交通问题的治本之路——公共交通社区与公共交通导向的城市土地利用形态[J];城市规划;2000年03期

2 潘海啸;任春洋;杨眺晕;;上海轨道交通对站点地区土地使用影响的实证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07年04期

3 郑思齐;张文忠;;住房成本与通勤成本的空间互动关系——来自北京市场的微观证据及其宏观含义[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2期

4 郭涛;刘波;田磊;孙安;;轨道交通站点TOD合理区范围探讨——以广州地铁二号线江南西站为例[J];规划师;2008年03期

5 马强;近年来北美关于“TOD”的研究进展[J];国外城市规划;2003年05期

6 彭翊 ,罗忠华;阿朗索地租模型及其修正[J];中国房地信息;2003年10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海峰;城市形态、交通模式和居民出行方式研究[D];东南大学;2006年

2 张静;大城市理性扩张中的新城成长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3 李妍;基于TOD的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哲;TOD模式指导下的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2 顾克东;公共交通导向的城市土地开发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3 李秋韵;整合自行车与轨道交通系统的开发模式(B&TOD)初探[D];同济大学;2006年

4 贺艳;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对其客流的影响[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5 钟宝华;轨道交通对周边住宅价格影响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6 李木秀;轨道交通导向的边缘城市土地利用研究[D];同济大学;2008年

7 李程垒;城市轨道交通TOD开发模式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8 邢欣欣;城市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赵晶;适合中国城市的TOD规划方法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10 付雷;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站点地区TOD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祖柱,程家兴;求解组合优化问题的一种方法—分枝定界法[J];安徽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2 汪勇政;储金龙;;公共交通主导下城市住区土地利用规划策略[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4期

3 钟月;杨光培;易文芳;黎云清;;武汉市白沙洲工业园景观生态规划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1期

4 刘家琪;沈守云;;居住区景观灯光环境的营造[J];现代农业科技;2010年01期

5 卢礼顺,刘建航,易达;基于神经网络的基坑与紧邻桩变形相关预测[J];地下空间;2003年04期

6 徐诚革,李霞;混合搜索策略及其在VLSI冗余最优分配中的应用[J];半导体技术;2003年12期

7 郭永辉;;基于鼓-缓冲器-绳子理论的晶圆厂生产优化研究[J];半导体技术;2007年10期

8 徐如清;董刚;黄炜炜;杨银堂;;多芯片组件基板单探针测试路径的二次优化[J];半导体学报;2007年10期

9 侯冬,潘林,胡勇波;车灯线光源的优化设计[J];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10 刘卫果,胡思继;旅客交通方式选择行为的模糊机会约束规划模型[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华娟;曹国华;;探索“交通引导发展”理念在新区建设中的应用[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巫丽娟;孙世界;;南京新街口地铁站地区的发展初探[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周向频;刘源源;;轨道交通发展对城市景观的影响及优化[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张勇;孟娇蓉;龚灿;;新区、旧城边缘交汇处的高铁站模式——以宣城高铁站前区的规划设计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张启义;张智;梅冬;;遗传神经网络在公路物资运输量预测中的应用[A];中国运筹学会第十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0年

6 陈佳彬;张翔;;全局优化算法研究[A];福建省科协第五届学术年会数字化制造及其它先进制造技术专题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李彦希;彭刚;;基于禁忌搜索的TSP问题求解[A];广西计算机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刘长石;;有时间窗车辆路径问题的一种改进禁忌搜索算法[A];人文科技发展与管理创新——湖南省管理科学学会2009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李大军;程朋根;刘波;;基于RBF神经网络的GPS高程转换[A];华东地区第十次测绘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罗文彩;陈小前;;并行计算的多方法优化协作[A];第二十四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佳琳;粒子群优化算法研究及其在海底地形辅助导航中的应用[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贺士晶;核动力装置参数优化设计[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梁宏志;城市新区建设开发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4 王伟;铁路网抗毁性分析与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赵贝;居民出行方式选择与公交优先政策协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谢丽萍;基于拟态物理学的全局优化算法设计及性能分析[D];兰州理工大学;2010年

7 全靖;非凸规划问题的全局最优性条件和全局最优化方法[D];上海大学;2011年

8 夏伟怀;铁路物流资源整合优化理论与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陈彦;铁路客运站列车过站径路与调机运用优化[D];中南大学;2010年

10 陈德良;物流网络可靠性的关键问题与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俊岩;武汉居住区景观设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坤;参数参与进化的自适应遗传算法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3 范宇萃;基于时空相关性分析的城市交通模式评价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4 靳昌田;煤炭集团物料配送优化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5 丁一;城市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现状研究与动态思考[D];郑州大学;2010年

6 程朗;基于多测距仪的AUV三维避碰方法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7 杨丽丽;冲击噪声背景下的DOA估计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8 宋开胜;基于遗传算法的二维排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9 李筱磊;CCPM在造船项目计划管理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10 张雪;基于聚类的改进蚁群算法对VRPTW问题的应用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玉国,王稼琼;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比较及演变[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2 陈有孝,林晓言,刘云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地价影响的评估模型及实证——以北京市轨道交通为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3 姜帆;城市轨道交通与其它交通方式衔接的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1年04期

4 孙明,薛玉峰;“平面模式”的传统城市向未来城市立体化发展的构想[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5 何继善,戴卫明;产业集群的生态学模型及生态平衡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6 张可云,黄良浩,李希琦;北京新城规划的实施思路和体制保障[J];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7 沈文华;关注涉农产业发展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北京涉农产业劳动力就业的分析与评价[J];北京社会科学;2005年04期

8 张强;;城郊新农村建设与都市型农业发展[J];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9 王剑武;李宗植;;城市化:统筹城乡新发展[J];商业研究;2006年22期

10 彭莉;轨道交通与地铁上盖物业联合开发的设想[J];中华建设;2005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郑捷奋;城市轨道交通与周边房地产价值关系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2 赵效为;大学城与城市互动发展的经济学分析[D];复旦大学;2005年

3 吴靖;中国城市化制度障碍与创新[D];西北大学;2006年

4 李妍;基于TOD的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路;轨道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相互作用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2 刘国强;城市土地利用与城市交通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3 刘红霞;城市空间增长对交通需求的影响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3年

4 费移山;城市形态与城市交通相关性研究[D];东南大学;2003年

5 丁振国;轨道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6 蔡国田;轨道交通建设对广州市零售商业活动空间影响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7 张丽;论中国城市化的制度创新[D];安徽大学;2004年

8 黄勇;城市规模发展的实证分析[D];武汉大学;2004年

9 顾克东;公共交通导向的城市土地开发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10 刘雷;PPP(公私协作)在北京轨道交通建设运营中的应用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靖;雷汗青;;城市轨道交通对沿线高层商品住宅价格的影响——以武汉市轻轨一号线为例[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年01期

2 牛卫星;刘增祥;;闭路电视监控系统在轨道交通中的集成与应用[J];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2011年06期

3 李建琳;;上海轨道交通限流客运调整实践研究[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1年04期

4 蔡蔚,韩国军,叶霞飞,李浩然;轨道交通车站与城市建筑物的一体化[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0年01期

5 杨建国;张军军;;基于嵌入式技术的轨道交通车站设备监控系统研发[J];城市公共交通;2008年09期

6 郭涛;刘波;田磊;孙安;;轨道交通站点TOD合理区范围探讨——以广州地铁二号线江南西站为例[J];规划师;2008年03期

7 王相平;张晓;喻乐;轩宏伟;陈邦;;城市轨道交通的换乘研究[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7年23期

8 ;集约式发展典范——以交通为导向的城市发展模式[J];江苏城市规划;2007年01期

9 何建军;郑声轩;赵艳莉;;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开发利用规划控制要素研究[J];规划师;2008年06期

10 吴晨;苏晨;;由线到点,由点到面——大兴线西红门站“一体化设计”初探[J];世界建筑;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利英;王中岳;蒋丽华;;行人仿真技术在轨道交通车站设计中的应用[A];面向低碳经济的隧道及地下工程技术——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及地下工程分会隧道及地下空间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龚迪嘉;;城市外围区轨道交通车站地区控规编制与管理[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曹玮;;轨道交通车站周边用地与交通一体化衔接研究——以南京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朱效洁;马艺芳;;突发事件下轨道交通车站内人员的疏散方案研究[A];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夏元旦;陶利;;紧邻轨道交通车站的狭小空间内盖挖加层施工技术[A];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6 王璇;杨春立;杨立兵;;国内外轨道交通车站标识系统的比较研究[A];全国城市地下空间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勇;朱继文;许熠;姚海明;;上海轨道交通8号线四平路站防水新技术的运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隧道与地下工程分会防排水专业委员会第十三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余志松;裴烈烽;陈裕康;;地铁深基坑盖挖-逆作一体化环境保护施工技术[A];2009中国城市地下空间开发高峰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黎晴;李潭峰;;绿色交通内涵解析与中新天津生态城规划实践[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10 张恒;袁聚云;董建国;;上海黏性土剪切带形成的局部化变形试验研究[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冯瑄 通讯员 徐昭;[N];宁波日报;2010年

2 记者 李松 黄洁 实习生 谷晴;[N];法制日报;2009年

3 记者郑红 实习生陆绮雯;[N];解放日报;2002年

4 顾定海 张雅薇;[N];联合时报;2003年

5 记者 王皓;[N];北京日报;2009年

6 记者 宋时飞;[N];中国经济导报;2005年

7 记者 张建平;[N];兰州日报;2010年

8 记者 杨烨;[N];人民公安报;2009年

9 ;[N];人民政协报;2004年

10 记者 陈毅然;[N];联合时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胡清梅;轨道交通车站客流承载能力的评估与仿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王子甲;基于行人仿真的轨道交通车站设施规模及布局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丽;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乘客通行服务水平的仿真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2 赵六珍;基于乘客角度的城市轨道交通车站使用后评价研究[D];北京建筑大学;2013年

3 李洪旭;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施设备与整体服务水平分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4 刘晓伟;基于公交优先的新城轨道交通车站周边土地开发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5 薛霏;无人驾驶环境下轨道交通车站乘客信息决策支持与发布系统[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6 付婷;城市轨道交通车站集散能力瓶颈识别[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7 梁盼盼;轨道交通车站设备智能监控与故障诊断系统的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8 王久亮;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设施设备服务水平分级与能力计算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9 周世惊;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周围土地合理开发强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10 邹卫强;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客流分析预测[D];长安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住房成本与通勤成本的空间互动关系——来自北京市场的微观证据及其宏观含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32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benguanlilunwen/1732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d59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