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成本管理论文 >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对土地价值影响范围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13 14:13

  本文关键词:住房成本与通勤成本的空间互动关系——来自北京市场的微观证据及其宏观含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西南交通大学》 2012年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对土地价值影响范围的研究

冯陶钧  

【摘要】:城市轨道交通系统对城市空间结构有关键性的影响。而适当的联合开发行为扮演着重要的媒介作用,其要考虑站点与邻近土地使用的整合开发,进而促使轨道交通运营与土地开发同时受益。轨道交通站点开发规模是投资有效性的主要课题,而客流作为对站点设施规模进行前期规划的重要依据,如何事先获知轨道站点的合理服务人口规模数,是规划单位、运营单位、地产开发者以及居民均关切的问题。本论文提出一套简捷的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对土地价值影响范围的估算方法,可分析或预估城市轨道交通对土地价值的变化、轨道交通站点的服务范围以及轨道交通站点的服务人口数以及站点设施规模的预测。为后续的站点设施规模的规划者做好客流预测分析的基础。 本研究以交通运输与土地利用均衡理论(阿纳斯,1979)为基础,利用通勤所节省的时间价值转换为土地价值的特性。在(维特,1977)所给的地价函数的基础上,建立了估算属性价格的方法,并以此估算时间与距离的价值,进而推算轨道交通站点对土地价值的影响范围及其服务范围与服务人口数。 本研究以成都地铁一号线为实证研究对象。对获得的资料进行统计和分析,建立相关的地价竞租函数。并利用本文构建的轨道交通站点影响预估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越接近郊区的地铁站点影响范围越大,越靠近市中心的地铁站点影响范围越小。并获得了成都地铁一号线各地铁站点的服务人口数以及站点设施规模的大小,给实际规划者和后续研究者提供了些许参考和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301;U239.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有孝,林晓言,刘云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地价影响的评估模型及实证——以北京市轨道交通为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2 杨忠华;香港的土地使用与交通运输规划实践[J];城市规划;1999年05期

3 毛蒋兴,阎小培;我国城市交通系统与土地利用互动关系研究述评[J];城市规划汇刊;2002年04期

4 郑思齐;张文忠;;住房成本与通勤成本的空间互动关系——来自北京市场的微观证据及其宏观含义[J];地理科学进展;2007年02期

5 苗彦英,韩萍,王世光;城市轨道交通的费用及效益分析研究[J];大连铁道学院学报;1996年01期

6 刘迁;辩证分析城市快速轨道交通TOD功能[J];都市快轨交通;2004年02期

7 何宁,顾保南;城市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的作用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1998年04期

8 蔡蔚,韩国军,叶霞飞,李浩然;轨道交通车站与城市建筑物的一体化[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0年01期

9 周 俊,徐建刚;轨道交通的廊道效应与城市土地利用分析——以上海市轨道通明珠线(一期)为例[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2年01期

10 龚文平,刘卡丁;深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效益分析[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3年05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路;轨道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相互作用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2 丁振国;轨道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3 樊鹏;西安市快速公交系统发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4 郭丽娜;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协调发展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5 贺艳;城市轨道交通沿线土地利用对其客流的影响[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6 王伟明;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整合方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7年

7 钟宝华;轨道交通对周边住宅价格影响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8 邢欣欣;城市轨道交通对土地利用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邓治远;城市轨道交通对土地价格的影响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10 李明;轨道交通综合开发对沿线土地价值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渊;鲁成树;王娟;;基于土地利用的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安徽省芜湖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6期

2 李瑞华;林华;高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质量控制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0期

3 罗雄飞;周勇;聂艳;于雷;;武汉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1期

4 杨大兵;陈建平;王凤;李俊付;;基于GIS的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研究——以河北省唐山市高新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5 梁浩栋;白光润;蒋海兵;;城市土地利用思想与物流园区布局规划研究[J];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6 郑俊;甄峰;;南京地铁对房产开发的影响及沿线土地开发策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7 金磊;柳昆;彭芳乐;;城市轨道交通枢纽的地下空间综合体评价方法[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0年S1期

8 乔志敏;;我国农地问题求解[J];中国不动产法研究;2011年00期

9 邓文斌,梁青槐,刘金玲;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利益关系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10 刘金玲,梁青槐,邓文斌;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联合开发的筹资途径[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可;陆涵;;对转型期城市交通体系重构的思考——以武汉市主城区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邵继中;季燕福;;地下空间规划中竖向换乘交通模式理论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姚文琪;;从效能角度谈城市轨道交通规划[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申翔;雷蕾;;基于公交引导的城乡一元化空间模型探索[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杨励雅;邵春福;;城市交通、土地利用及环境协调关系的灰色模型研究[A];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交通——2005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交通运输工程学科)论文集(上册)[C];2005年

6 梁浩栋;白光润;蒋海兵;;从城市土地利用角度探讨我国城市物流园区布局[A];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C];2005年

7 赵哲远;华元春;;浙江省土地利用规划调控存在问题及改革途径探讨[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宋松;;南京年近五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基于PSR模型和主成分分析法[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郑捷奋;赵鹏林;;城市交通与土地资源综合开发[A];第七次城市道路与交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10 谢辉;晏克非;谭倩;;城市轨道交通经营性投融资模式研究[A];2010城市轨道交通关键技术论坛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志毅;东京城市圈民营铁路发展模式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钱铭杰;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模式与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陈进杰;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广义全寿命周期成本理论与应用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4 黄建玲;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后评估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江奇;“小产权房”购买行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张邻;城市交通与居住地选择之间关系[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7 赵丽元;基于GIS的土地利用交通一体化微观仿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8 罗东秋;城市准公共产品外部效应、受益居民税赋补偿及地方财政转型路径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林燕;建筑综合体与城市交通的整合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8年

10 李晓峰;基于城市发展的城市模拟模型应用前景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波;基本农田动态监测预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漆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3 谢广峰;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及潜力评价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4 刘建明;城市交通与土地利用互动模型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5 高晓停;土地利用规划的法制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肖丽群;城市交通与住宅开发协调发展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育宁;南昌市道路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关系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志军;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功能分区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9 胡雪芹;南昌地铁1号线对周边住宅价格效应的实证分析及预测[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冶桂春;沈阳城市轨道交通建设项目投融资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俊;甄峰;;南京地铁对房产开发的影响及沿线土地开发策略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2 刘金玲,梁青槐,邓文斌;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利用联合开发的筹资途径[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3 陈有孝,林晓言,刘云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对地价影响的评估模型及实证——以北京市轨道交通为例[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4 朱顺应,王红;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交通建设规模[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5 过秀成,吕慎;大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线网空间布局[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1期

6 魏后凯;中国大城市交通问题及其发展政策[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2期

7 过秀成,吕慎,安宁;组团式结构城市的轨道线网合理规模[J];城市发展研究;2001年02期

8 王锡福,徐建刚,李杨帆;基于GIS的城市轨道交通与土地复合利用研究——以南京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5年04期

9 陆化普;大城市交通问题的症结与出路[J];城市发展研究;1997年05期

10 李朝阳,谢庆晖;大城市道路设施供需模型及其应用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199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范炳全;徐亦文;张燕平;贺曙光;金芬;;土地利用与交通系统研究的理论与模型[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技要;[N];中国房地产报;2003年

2 编译 林达;[N];中国房地产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捷奋;城市轨道交通与周边房地产价值关系研究[D];清华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路;轨道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相互作用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3年

2 丁振国;轨道交通与城市土地利用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3 陈钦水;城市地面快速公交网络系统规划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年

4 蔡国田;轨道交通建设对广州市零售商业活动空间影响的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4年

5 俞洁;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技术保障措施发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6 顾克东;公共交通导向的城市土地开发研究[D];东南大学;2004年

7 刘雷;PPP(公私协作)在北京轨道交通建设运营中的应用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8 韩丽;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发展作用的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9 戴英姿;快速公交(BRT)系统的交叉口优化控制与设计[D];西南交通大学;2005年

10 柳欣欣;大连住宅价格影响因素分析及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永军;;发挥轨道交通综合优势 加速宝山城区和住宅发展[J];上海房地;2007年11期

2 隗鸿涛;宋渊;;轨道交通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以北京地铁五号线为例[J];商场现代化;2009年20期

3 汤学永;;城市轨道建设对城市开发及房价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09年18期

4 ;手机条码导航 地铁漫游无忧——“上海轨道交通漫游指南”手机自助查询系统开通[J];社会观察;2009年03期

5 丁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与新城镇发展的互动模式研究——以上海市为例[J];城市;2008年11期

6 陈毕新;陈小鸿;;轨道交通对城市住宅价格的影响因素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2006年11期

7 张蓓;高宏伟;张梅青;;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与集约土地利用的协调发展[J];中国铁路;2008年04期

8 吴凡;王劲松;李加林;李俊辉;郑思远;;珠三角地区公路客运企业应对轨道交通发展的对策研究[J];山东交通科技;2011年03期

9 王慧敏;张振国;林涛;;轨道交通影响下的上海市住宅空间分布特征研究[J];现代城市研究;2006年07期

10 瞿伟;陈波;陈涛;;城市轨道交通停车换乘设施规划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俊霞;;触媒视角下轨道交通站点与城市空间的整合[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毛程远;裴玉龙;;轨道交通站点接驳布局模式研究[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3 陈国伟;潘海啸;;轨道交通对站点地区居住地选择的影响分析——以上海莘庄站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屈牛;;上海市轨道交通与土地使用关系分析[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甘勇华;;城市轨道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衔接规划[A];第二届湖北省力学学会青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6 黄正东;周敏;;武汉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站点周边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郑文含;;分类轨道交通站点地区用地布局探讨[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赵红梅;刘涛;;长春市快速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开发模式研究——以地铁1、2号线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王建军;;公共交通引导下的大都市近郊工业区转型规划探索——以广州市黄埔区为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胡瑜芝;;城市轨道交通与自行车接驳方式的探讨[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黄伯源 黄观平;[N];东莞日报;2011年

2 张之花;[N];房地产时报;2006年

3 顾意亮 王燕;[N];人民政协报;2007年

4 记者 李正清;[N];东方城乡报;2006年

5 记者 黄勇娣;[N];解放日报;2007年

6 甘勃;[N];大众科技报;2008年

7 谢丽佳;[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8 记者 杨烨 通讯员 吴艺;[N];人民公安报;2010年

9 记者  陶健 通讯员  吕高生;[N];解放日报;2007年

10 刘扬;[N];北京日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炳恩;城市轨道交通廓道效应分析模型与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2 林仲煜;近郊新城可持续形态的构建[D];重庆大学;2009年

3 韩凤;城市空间结构与交通组织的耦合发展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李妍;基于TOD的城市轨道交通可持续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8年

5 张晋;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结构特性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海宁;基于商业业态演变的中心区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2 彭赓;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地上集散空间设计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3年

3 谢屾;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空间形态整合浅析[D];南京大学;2011年

4 谭啸;天津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5 李秀芳;城市公共中心区轨道交通站点综合体设计研究[D];北京建筑工程学院;2012年

6 樊云;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区域的外部空间形态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7 李向楠;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吸引范围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8 熊傲雪;杭州市商业空间与轨道交通站点间的“媒介空间”设计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9 廖骏;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优化策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10 陈丽莉;我国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地区联合开发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住房成本与通勤成本的空间互动关系——来自北京市场的微观证据及其宏观含义,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7321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benguanlilunwen/17321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9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