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城建管理论文 >

成都市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6-12-18 11:18

  本文关键词:新型城市化进程中的地方法治路径选择——以成都法治城市建设的实践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成都市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

评奖工作报告

程显煜

20121225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同志们:

成都市第十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评奖工作,在市社科评奖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在参与评奖工作的广大专家学者和组织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即将圆满结束。今天在这里隆重召开颁奖大会,这是成都市哲学社会科学界的一件大事盛事,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社科事业的高度重视。在这里,我代表市社科评奖委员会,向大家汇报第十次社科评奖情况。

月启动,经历了组织申报、初评、学科组评审、专家复审、评委会终审、公示、市政府审定等阶段,871项参评成果中,层层遴选,优中选优,最终评选出获奖项目150项,其中市政府奖100项(一等奖10项,二等奖33项,三等奖57项),市社科界优秀成果奖50项。

本次评奖始终坚持政治标准与学术标准统一的原则,获奖成果都具有较高学术水平或应用价值,并特别偏重了在实践中具有重大经济社会影响的应用研究成果。在获奖成果公示期间,市社科联没有收到任何异议,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纵观本次获奖成果,比较集中地体现了20082011年这四年来我市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水平,呈现出如下几个特点:

一是突出了与高端学术科研机构合作的成果。近年来,成都社科界依托本土社科力量,对外借智借脑,,与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人口与劳动经济所、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四川省社科院等组成的多个联合课题组,完成了一系列关乎成都改革发展、民生福祉的重点难点问题的重大课题,如统筹城乡、社会建设、法治城市建设、教育均衡化等,这些研究成果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重要的创新性和应用价值,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其中,获一等奖的研究成果、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成都市社会办、成都市社会科学院等单位共同完成的调研报告集《成都市社会建设研究》全面、系统地分析了成都市从2003年以来在城市社会建设领域的基本做法和基本经验,并对未来五到十年成都市社会建设的形势和挑战、成都市社会阶层的总体发展态势进行了客观的深入分析。报告观点新颖,逻辑性强,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实践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社会反响良好。又如,获一等奖、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成都市司法局、成都市社会科学院联合完成的研究报告—《新型城市化进程中的地方法治路径选择——以成都法治城市建设的实践为例》调研深入,总结全面,论证严谨,理论阐释深刻。对推进法治的相关理论研究以及推进法治国家和法治城市建设实践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和思维启迪。该成果作为2010年“法治城市创建·成都论坛”的主题报告,得到与会知名专家的高度评价,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

多年来的第一部通史,全面系统地记述了全域成都文明演进的历史,是成都文化建设中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成果。还有获一等奖的、四川大学城市所所长何一民教授完成的《成都学概论》,是国内第一部以成都城市所在地理区域为研究对象的城市地方学著作,是一项采用多学科综合研究方法研究成都的成果,也是一部有助于人们深入认识成都、了解成都的力作。

三是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社科研究导向。在此次评奖中,一批选题意义重大,研究方法和视角新颖,提出的对策建议被党委、政府推广应用的成果获得了高等级奖项。如获一等奖的《成都城市国际营销战略——创造田园城市的世界标杆》在成都城市国际营销的时空分析、品牌规划立意、策略整合设计、创新组织管理等方面,提出了很重要的新观点,填补了成都品牌研究领域的空白,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对城市科学建设有重要贡献。再如获二等奖的《成都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在准确确定成都市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重要领域的基础上,从顶层设计视角对成都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作出了前瞻性规划和布局。

四是突出了成都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相关成果。在 “5·12”汶川大地震后的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伟大实践中,全市社科工作者积极提供智力支持和决策咨询,涌现出一批优秀科研成果。其中获二等奖的成果《应对——灾后重建中的司法对策和实践》是针对 “5·12”汶川特大地震灾后应对的专题研究。成果中涉及的对策建议对党委政府有关决策有较为直接和现实的参考作用,为解决实践中的疑难问题提供了司法路径,对促进灾后重建,加快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社会秩序有良好的效果。此外,还有获二等奖的成果《都江堰百年档案记忆》、《现在的我们——“5·12”大地震都江堰幸存者口述》和《龙门山地区史前遗址分布的地质学观察》,在国内档案界、历史界和考古界引起了极大的关注与反响,获得了广泛好评。

以上。从获奖单位的分布看,市内外高校、党校、研究院(所)研究成果占获奖总数的62%,市级部门研究成果占获奖总数的22%,区(市)县社科联和市级学会研究成果占获奖总数的16%。从获奖者的身份看,既有专业科研人员,也有许多实际工作者;既有老专家、老教授,也有年轻有为的青年学者。

同志们,以今天的颁奖大会为标志,我市第十次社科优秀成果评奖工作圆满结束。本次评奖,对于我市社科工作者面向实际、潜心钻研、严谨治学、开拓创新,发挥了重要的激励作用;对于全市社科工作者坚持正确的研究方向和良好学风,发挥了重要的导向作用;对于宣传、推广社科研究成果,提高哲学社会科学的地位,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对于加强“成都研究”和“研究成都”,培育“成都学派”,发挥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党的十八大赋予了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新的使命、新的责任,我们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戒骄戒躁、刻苦钻研、勤奋工作、端正学风,多出精品成果,为成都推进现代化和国际化,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作出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本文关键词:新型城市化进程中的地方法治路径选择——以成都法治城市建设的实践为例,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86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chengjian/2186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c4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