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管理理论论文 >

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5-02-20 09:09

王鑫 浙江理工大学科技与艺术学院

摘要:近年来,一些企业的管理者为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以及企业利润的最大值,而运用一些会计政策,比如时常计提和转回资产减值等方法来操纵企业的盈余。对于资产减值而言,学术界对其褒贬不一,有学者认为资产减值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强化内部控制制度,但是有学者在许多案例中指出,资产减值一点那成为企业操控盈余管理的工具会在一定程度上对股东以及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对财务报表中所展现的财务状况作出错误的判断。本文将利用财务会计学的知识来进行说明这一现象。

关键词:资产减值 盈余管理 建议

 一、基于盈余管理相应的理论研究

(一)盈余管理相关的概念

盈余管理就是在遵循会计准则的基础上,企业管理当局为达到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从而通过对企业对外报告的会计收益信息进行控制或调整。

(二)盈余管理的特征

1)董事会、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如总经理,财务部门的财务总监以及注册会计师)所在的企业管理部门为盈余管理的核心,他们作为一个企业的风向标和经营活动的决策者,有权利以及义务对一个企业的会计计量的政策以及在资产负债表日后对会计估计以及会计政策的更正做出正确的判断。

2)在企业管理人员对企业盈余进行管理与控制的过程中,他们必须选择对公司发展有利的会计政策,这是一种在手段上对盈余管理做出的选择性行为,因此管理层的决策基本上决定了盈余管理的方向和程度。

3)盈余管理并不增加或减少企业实际的盈利,他只是影响财务报表中的会计数据的报告盈利,而不是企业的实际盈利,但他会改变企业在不同的会计期间的实际盈利反映和分布。但是在一些经济发展落后的国家,人们会对会计数据深信不疑,这会更加突出其“经济收益观”的地位。

4)盈余管理的受益者往往是管理者。受益者的利益表现有直接的经济利益,如职业经理人薪酬增加;但是也有间接的利益,如升职和股价上升。

(三)盈余管理的动机以及实现手段

1)税收因素。税收作为会导致企业的利益流出的一种负债,在企业运营的过程中,企业在履行其纳税义务的同时,会导致企业的现金流出。那就意味着节税在财务人员的观念中就等同于节约现金支出,这样对增加了企业的营运资金和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都有潜在的帮助。由此一来,为了避免大量的现金流出的现象,企业通常会利用调节盈利的方式来降低应纳税额。

2)上市动机与避免被特别处理或摘牌的动机。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不是像西方国家那样完善,一些大型企业为取得上市的资格以筹资融资为目的发行股票导致公司通过利用各种会计准则进行盈余管理。根据相关的法律的规定,公司申请发行股票必须具备相应的条件,例如企业公司须在最近三年内连续盈利。此外公司如果经营的业绩良好可以在股票发行时获得较高的股票定价。相反我国的证券法规定上市公司连续两年亏损将会被特别处理,而连续三年亏损则将被暂停上市,若公司不再具备上市条件,换句话说其在一定期限内无法扭亏为盈,则其利益会带来较大的损害,所以公司管理层会通过盈余管理达到目的。

3)企业会以虚拟资产的方式来调节利润。我国会计准则中指出实质重于形式是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其要求企业按照交易或者是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例如确认企业出租让渡资产使用权的费用时,应该考虑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如果合同规定出租期间提供后续服务,那么在企业第一年收取全部款项时,应该收取的现金中提出并不属于今年应该计入利润的金额,而是计入递延收益,如借记:银行存款(收到的现金等价物),贷记其他业务收入以及递延收益,来年按照其认可的收益借记递延收益贷记其他业务收入,这样使得每一年实际应该发生的利益来确认收入。但是将实际已经发生的利润或损失暂时挂账,列为递延资产和递延负债等科目等来年结转会产生一些问题。比如未来这些虚拟资产给公司带来的不是利润,而是将来的损失。

4)企业利用会计政策和估计变更进行盈余管理。财务人员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可以按照试行的会计政策选择不同原则和方法,不同的会计原则对于当期的收益以及未来期间的收益密切相关,如投资性房地产以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之间的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政策的使用与变更等。公司可以通过会计政策的变更来实现盈余管理。会计估计变更不需重新编制以前各期财务报告也不需计算变更的累计影响数,公司利用最近的信息为基础判,按新的会计估计对变更日以后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处理即可。

 二、基于资产减值相应的理论研究

(一)资产减值相关的概念

我国2006年颁发《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资产减值》中指出资产作为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并且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那么如果资产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或者带来的经济利益低于其账面价值,则该资产江不被确认,或者是不可以再将以原账面价值予以确认。因为这样不符合资产的定义,无法反应出真实的资产价值,因此当企业的可回收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的时候,应当认为该资产发生了减值,并且确认减值损失。

(二)资产减值的迹象

企业的财务人员以及内审人员往往通过内外部2个信息来源进行判断,基于外部信息资源来看,如果该资产的市价在当期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并且其下跌的幅度高于正常的预计下跌,或者是企业经营所处的经济、技术、环境对企业产生不利的影响,那么需要顾及资产的可回收金额决定是否确认资产减值。同时基于内部信息资源来看,如果有证据表明企业的资产出现陈旧、破损等状况,或者企业的资产所创造的现金流量以及营业利润远远低于原来的预算或预计的资产发生的损失要大幅度的高于原来的预算,那么企业可能存在资产减值的迹象。

(三)资产减值的计提动机

企业提取资产减值的动机为经济因素和盈余管理因素两类。经济因素是指基于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同行业竞争和经营策略转变所导致的资产减值而并不在于操纵利润。盈余管理因素是指管理层利用采用有利于其自身利益的减值政策。盈余管理的前提是符合法规准则,所以其采用的手段的灵活性和滞后性大多是针对会计规范的,如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的变更、会计方法选择时点的运用、交易事项发生时点的控制等。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企业的实际收益的增加或减少并不能由盈余管理来体现。

(四)资产减值对盈余管理的影响

我国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通过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投资性房地产减值准备等来操纵利润的行为。此外资产减值准则的运用,加固了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处理中的运用,其不高估资产和利润,不低估费用的负债的目的,提高了了企业的财务信息质量,避免了财务状况的扭曲。

三、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建议

(一)适当减少主观判断因素,加强资产减值各项披露

可变现净值、可收回金额这些关于资产减值的会计概念,需要财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专业的判断,因此提高相关的决策人员的会计专业素质是非常有必要的。会计估计偏差过大最根本的原因是会计人员素质不过硬,所以其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并不能真实地反映资产的价值。此外提倡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是一个有效的手段,《财务会计理论》的作者Scott(美国知名会计学者)在本书中提及,许多企业的管理人员为达到企业的市场价值最大化或者获得某种私人的利益,从而有目的性的去人为的选择利于自身的会计政策和有目的对财务报告中的会计数据进行干预,这种结果导致企业的决策者如持有一定比例股权的股东和相关的利益者会对公司的经济收益产生误解。所以限制企业对会计政策的选择权适当减少准则中的人为判断因素,加上加强关于各项会计选择的披露情况,才能真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二)及时建立公司诚信档案,加强对盈余管理的监管和惩罚力度

有关单位应当及时建立各个企业的诚信档案,对计提资产减值有不良记录的,或已经被查出在资产减值的计提上有重大异常的企业进行严惩。同时政府监管部门可以适时地对公司披露的涉及资产减值会计选择的具体情况进行检查,以此来督促各企业披露会计选择对利润的影响程度,加强信息披露的检查力度,同时也可以检查企业利用资产减值进行盈余管理的程度,有效的压缩公司的资产泡沫,夯实企业的资产。

(三)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资产减值准备的外部审计

盈余管理的动机往往是管理者为了达到企业以及个人利益最大化所形成的,并且由契约摩擦和信息不对称为其提供操作空间。减少企业在资产减值准备计提中的主观随意性和优化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地规范企业会计行为。首先应各个财务职位要做到相互分离和牵制,以达到互相监督、相互牵制的效果。其次要强化公司内部的分级审批管理,健全内部财务预算制度。在具体操作中,例如资产组的划分、公允价值与折现率的估计、资产的减值测试、现金流量现值的测算等,这些都存在着主观随意性,保证减值准备提取的客观公允,公司必须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由于提取资产减值准备的业务在操作中存在较高难度,公司必须从技术和财务两方面对减值准备计提的比例和金额进行测算,制定严格的工作程序,由不同部门合理分工、共同负责测算。资产减值准备项目具有内容特殊、金额较大、情况复杂等特点,审计是难度较大的。虽然已经明确规定报表附注中腰披露关于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金额、比例、依据及方法等信息,但是这些数据是远远不够的,作为第三方审计,会计师应该要透过表象发现隐瞒的资产减值信息,充分发挥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的监督作用。

总结

资产减值准则对企业的盈余管理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但由于目前政策法规并不十分完善以及当前的经济环境形势影响,给盈余管理提供了生存空间。所以适当减少主观判断因素,加强资产减值各项披露,及时建立公司诚信档案,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资产减值准备的外部审计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1]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计[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1

[2]徐浩萍,会计盈余管理与独立审计质量[J],会计研究,2004(01)

[3]资产减值规定对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响分析[J].财会通讯,20104



本文编号:154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glzh/154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0d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