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会展论文 >

上海会展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发布时间:2015-03-28 21:35
    
    摘要: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其影响力在不断的扩大,由于世博会的影响,将上海的会展业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会展业的年增长速度保持在20%左右。但是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通过对于上海会展业的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主要回顾了上海会展业发展的历史及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上海会展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而提出了上海新一轮会展业发展的对策。通过对上海会展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存在的问题给予指出,在未来的提升策略上给予优化,并指出了上海会展业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上海会展,存在问题,对策分析,上海会展论文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研究背景
    会展业是新型服务经济的组成部分之一,具有强大的经济集聚和拉动效应。作为促进地区经济和对外贸易增长的有效手段,在引导产业发展、促进生产要素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提供就业机会、提高城市知名度等方面日益发挥重要作用。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拥有一流的国际会议中心、一流的国际展览场地和各类快速捷运的交通设施以及先进的通讯设施。并专门成立了上海市会展行业协会,因此,上海早就已经具备国际博览会联盟(UFI)认可的会展业得以强势增长的条件。
    上海市政府在十五计划中,明确提出将会展业作为报务业的重要一翼来发展,确定了将上海建成国际会展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上海会展业的发展,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近年来,上海会议、展览场地日益增长,国际会议向高层次发展,数量不断增加,质量规模不断提高;展览展出面积不断扩大,国际化、品牌化、专业化、市场化程度更为突显。会展行业协会规模日益壮大,作为未来上海会展的发展趋势将如何,引发了许多学者的思考,本文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对上海会展的发展趋势给予研究。
    2、研究意义
    第一,完善和丰富会展业预测性研究。本文着眼于上海会展业,面向未来,探讨上海会展业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二,会展业是上海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城市形象、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和促进经济社会建设的新兴产业。加快发展会展业是贯彻上海市政府所提出的“两个率先”和打造“四个中心”的重要举措。
    第三,希望为上海市政府制定会展业政策、规范会展业发展,为会展、旅游企业投资行为决策、发展战略制定提供依据。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会展研究起步较早,发展也相对比较成熟,有关会展方面的学术专著和研究论文比较多,就专著而言,其中大部分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
    从目前的资料来看,会展研究的著作中,较早的有拉克赫斯于1951年发表的《漫谈展览会》,1954年由泰姆普莱顿所著的《商人的博览会和展览会》,富兰克于1961年撰写的《展览会—有关国际设计的调查》等等。1991年,美国PrenticeHall出版公司出版了由克里斯汀•克里斯曼所著的《贸易博览会展示大全》一书,该书内容齐全,并附有大量的清单、表格和案例,对展览筹备、运作管理、后续工作等有很强的指导作用,堪称会展领域的一本经典指南。
    美国国际特殊活动学会主席JoeGoldblatt博士所著的《特殊事件:庆典的艺术和科学》等系列著作,对会展的全流程管理进行了充分的阐述,堪称会展管理的经典论著。此外,国外还办有许多关于会展方面的刊物,影响力较广泛的有国际展览协会主办的《博览会和展览会》,德国一家专业展览出版社发行的《国际贸易展览会名录》《会议行业》等,但这些刊物大都是介绍世界各地或本国的展会信息,在深入研究方面做得比较欠缺。
    尽管发达国家对于会展经济的研究己经达到了一个较高水平,但仍存在着诸多鱼待解决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有关会展产业规划的专门研究;发达国家与欠发达国家之间会展业的比较研究,以及关于落后地区会展经济发展途径的分析与研究等。
    2、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会展经济研究的起步很晚。1990年出版的《展览学概论》是最早较系统地研究会展经济的著作。20世纪90年代后,随着对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迅速发展,国内会议和展览活动日益频繁,相关实践总结和理论研究也逐渐增多。1993年潘杰撰写的《中国展览史》,以及1999年林宁所著的《展览知识与实务》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著作。
    在众多的理论研究学者中,比较有影响力的人物分实务派和学院派。实务派的主要有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中国会展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沈丹阳、博鳌亚洲论坛总监姚望、中国贸促会机械分会副会长陈泽炎、中展集团总裁陈若薇、优博展览集团董事长单大伟等,他们经常在各种会展研讨会、会展论坛以及短训班上做演讲。学院派主要有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会展管理系系主任刘大可教授、北京国际城市发展研究院会展经济研究所所长刘宏伟教授、湖北大学中国会展研究中心主任马勇教授,广州发展研究院会展产业研究所所长刘松萍副教授、中山大学的戴光全等。
    办会(展)的过程,实际是办会(展)者以会展活动为载体,进行资源配置的过程。要成功地举办某类会展活动,区域必须具备相应的资源条件,因此,会展活动是区位选择性很强的活动。会展业的发展,能有效地促进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推进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办会城市资源的优化配置过程,同时也就是城市功能转型的过程。要克服区域资源的有限性和会展经济持续发展的矛盾,区域最终会从对抗性竞争走向竞争性合作,从忽视会展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走向高度重视会展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据此,对指导论文研究区位选择理论、经济增长理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理论、新区域主义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进行简要的述评。
    二、上海会展的发展现状
    (一)国际化趋势较明显
    2010年国际展览会的数量和面积在上海举办的各类展览会中分别占36.1%和71.8%,境外参展商的比重提高到25.5%。每年在上海召开的各类会议(论坛)中,比较有影响力的国际性会议超过220个,年均增长20%。国际性会议中的境外参会人数的比重也逐年提高。目前上海举办的许多重要节事活动已突破了传统的本土节庆,逐步向国际化、品牌化延伸。
    (二)专业化水平较高
    在上海举办的各类展览会中,综合性展会的比重持续下降,专业性展会的比重逐年上升,至2010年已近90%,形成了上海书展、假日楼市、汽车展、家具展、建材展、海事展、美容展、婚纱展、家纺展等一批重要的专业性例展,低碳、环保、节能类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的展览会项目数量明显增加。会议(论坛)的专业化程度也日趋明显,举办了非洲开发银行理事会、国际金融论坛、陆家嘴论坛等一批重要的专业性国际会议(论坛)。各类节事活动的专业化水平也进一步提高。
    (三)市场化程度逐渐提升
    目前在上海举办的各类展览和会议(论坛)中,90%以上采用市场化方式进行运作,市场化程度已呈现较高水准。一些政府主办或支持的展会也开始逐步走向市场化,上海的国际展览会除华交会、工博会、跨采大会等由政府主办外,其它的国际展览会均由企业自主运作。在会展活动的组织方面已逐步形成一整套较为完善的策划、宣传、运作的市场化机制,形成了一批市场化程度较高、竞争力较强的重要品牌会展项目。在会展行业管理方面,成立了市会展行业协会,逐步由以政府审批管理为主向以行业协会开展行业自律的方向转变。
    三、上海会展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场馆等基础设施建设较慢
    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内展馆面积排名中,上海的展馆总面积以及单体大型的展览中心面积在逐年下降。随着上海展览项目规模的逐年上升,上海的大型展馆显现出供不应求的市场局面。目前,除了新国际博览中心外,其他场馆均相对较小,基本都是多层结构且布局分散,既不规范,周边的配套交通也不完善。因此,上海展览会3万平方米以上的项目都只能在新国际博览中心举办,造成新国际博览中心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的状态。现有展览场馆供给难以满足上海展览业快速扩张的需求,特大型展馆的不足制约了上海展览项目向国际化、规模化的方向发展,客观上也制约了品牌展览项目的发展壮大。此外,上海能够承担大型国际性会议的除了部分五星级酒店外,只有国际会议中心能够容纳1500人以上。因此对于场馆方面的建设应当给予加快。
    (二)服务及配套设施有待提升
    由于缺乏整体规划,目前上海会展服务的配套设施仍不理想。会展场馆经营、广告策划、设计施工、设备租赁等配套服务企业也不够完善。会展业同旅游业之间的发展协调性也欠佳。会展业的发展离不开便利的交通和城市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对会展城市的可进入性和便利性有着直接影响,是发展会展业的关键成功因素之一,为了有效的组织观众,上海将从各方面改善现有的基础设施,为世博会的正常举办提供便捷的交通。
    (三)管理水平有待提升
    上海会展业的管理体制目前仍然存在多头管理和重复审批的问题,缺乏统一的会展业管理机构。国际会议审批经常出现主题雷同,没有事后评估,也没有统一、规范的会议档案和统计制度。展览市场信息不对称,展会主题撞车、重复等现象屡见不鲜,给行业的管理和统计都带来了困难,也导致了参展商往往投诉无门的尴尬。
    (四)会展人才稀缺
    上海作为长江三角洲会展经济区域的龙头,会展管理、评估、宣传策划、礼仪服务等专业服务业人才不足,会展从业人员的结构比例、学历层次、经营管理水平等远不能满足会展发展的需求,特别是高端的复合型人才的匮乏制约了会展业的快速发展和参与国际会展业的竞争。大部分从业人员既是会展组织者,又是会展管理者,还是会展实施者,专业分工与协作比较落后,很多会展组织人员还要亲自安排参展人员的食、住、行、游、购、娱,大大降低了会展工作的组织效率,影响了会展效益。
    同时会展业人才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节,提供的人才服务不到位。一方面,会展教育在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师资建设、课程设置、教材使用等方面的问题仍然十分突出。另一方面,由于教育培养与实际没有紧密结合,导致了会展实务操作人才稀缺,高素质会展人才又难以脱颖而出,使得会展行业在人才供应与需求上更加不协调,成为制约上海会展经济发展以及会展组织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的瓶颈。
    四、上海会展发展的优化策略
    (一)加大场馆的建设力度和速度
    积极鼓励本土大型展会通过扩大办展规模和提升办展质量、申请注册商标保护、通过国际认证等提升展会的影响力和品牌优势,逐步培育一批本土品牌展会发展成为国家级国际经贸展览会。通过实施档期保护管理办法等,扶持和培育一批国际化、专业化程度较高的品牌展会。通过政策引导,发展和培育一批有核心竞争力的中小型国际专业展会。
    进一步完善会展市场环境,积极维护会展市场的繁荣有序,通过政策优惠、制度保障等手段大力引进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展会和国内品牌展会落户上海,进一步提升会展的规模和质量。加强对酒店、宾馆等会议设施的规划,积极引进一批国际性会议和跨国公司年会等落户上海,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国际性会议和重要节事活动。
    大力吸引国际会展行业组织和国际知名会展企业落户上海,鼓励会展企业与国际知名会展企业开展交流与合作。鼓励展会之间强强合作,做大做强,提升国际化水平。鼓励大型会展企业通过市场化模式兼并重组、合作办展等多种形式,打造会展业航母企业,形成一批规模较大、办展能力较强、国际化程度较高、国际竞争力较强的本土品牌会展企业。鼓励中小型会展企业开展合并、重组,走联合发展道路,提高办展能力和经营能力。
    (二)重视会展的服务及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建立会展服务配套体系,大力发展为会展提供服务的会展信息服务、咨询评估、装潢设计、场馆管理、金融保险等配套服务企业,加快会展高端人才培育,推动上海形成在会展人才、信息、科技和服务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为会展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强会展统计工作,通过购买服务或争取纳入市统计体系,提高会展统计的准确性和常态化,为管理部门决策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其次,探索建立会展公共服务平台,开展会展信息发布,鼓励会展企业实现信息共享,开展合作,加强会展企业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会议、展览、旅游、商务等联动机制,延长会展产业链,放大会展经济的效应。
    (三)加强会展管理制度的建设
    尽管上海会展业的发展要更多地依靠市场的力量,但在现行体制下,政府的作用仍然是决定性的,政府的职能应实现从“重审批”向“重服务”转变、从“管理所属单位”向“服务全行业”转变、从“多头管理”向“统筹服务”转变,更多地为会展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引导、协调、监督和管理服务。具体而言,应采取以下措施:
    1、建议成立上海市会展业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确定全市会展业发展战略、规划和政策,统筹协调,解决会展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2、在国际会展项目审批制未取消的情况下,“按授权审批、按行业管理”的管理制度,理顺会展发展体制。
    3、明确会展项目后置管理社会化的分工责任主体。按照“一业一责”的原则,会展安全保卫工作由市公安部门、市消防部门和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负责;会展秩序由市、区工商部门负责;会展的知识产权工作由市知识产权局、工商局负责。各责任主体应研究制定本行业对会展业发展的保障推进规划和相应政策举措。
    4、强化会展行业协会“服务、代表、协调、自律”四大职能,充分发挥协会在本市会展行业中的作用。
    5、制定和实施促进会展业发展的配套设施,借鉴发达国家支持展览业的惯例,为上海会展业提供必要的财政和税收政策支持。根据展览业发展规划布局,完善产业政策。在通讯、海关、商检等方面,为有关区域发展会展业提供便利。
    6、要制定跨越式的发展战略,并以信息技术为先导,尽早实现与国际接轨,进而达到赶超世界的目标。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会展经济的竞争将越演越烈,已经落后于起跑线上的中国会展业,如果按部就班地跟在别人后面走,那永远不会有大的发展。
    (四)积极培养和引进会展人才
    首先建议出台会展人才培养总体规划,相关部门应共同进行会展人才需求和供给调研。将会展专业人才教育纳人上海教育体系,形成一个规范化的会展专业人才教育机制。将会展专业教育的历史使命赋予各类高等院校,以其坚实的教育基础和丰富的教育资源,加快会展核心人才、辅助型人才、支持型人才的培养。
    其次依托高等院校和行业协会等组织,有计划、分步骤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会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活动,规范会展职业教育和培训市场,实施会展职业上岗资格认证证书制度,形成各个级别和层次的会展管理和会展技术人才评估机制与专业人员聘用体系。
    第三通过猎头公司、人才市场等渠道,从国内外引进各类会展专业人才,特别是会展策划师和会展设计等紧缺人才。
    五、上海会展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国际化、市场化、规范化步伐加快
    为了能够适应会展业的国家化、市场化以及规范化的发展,上海市已经开始了加快会展业立法进度。建议抓紧审核出台心上海市规范与促进展览业发展的若干规定》,明确展览业的管理部门、管理办法、展览活动主体以及各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增强展览活动的透明度,规范展览市场。尽快制定上海会展企业行为规范,引导会展经营主体规范经营、公平竞争,维护会展市场秩序。建立科学有效的会展评价体系。一是充分利用当前的统计指标做好数据分析工作,对各类会展数据加强整合与共享,指导上海会展业发展;二是建立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会展业发展评价体系,不仅要统计成交额、营业额等结果性指标,也要探索对市场需求、会展的社会效应及市场诚信度等会展业可持续发展性指标的统计评价方法,全面评价上海会展项目;三是支持社会中介组织和有关咨询机构、研究机构对上海会展发展的专项问题进行研究,提供数据,充分发挥全社会的作用。
    (二)会展品牌建设日益加强
    在会展业激烈竞争的今天,一味追求数量规模并不是真正的取胜之道,培育“名花”、锻造“精品”才是不败的关键。会展经济的品牌化和专业化是会展营销的重要举措,它是会展经济在注意力经济时代的凸现。会展产业发展的生命线关键是品牌展会,如一个城市没有品牌展会就难于带动当地城市经济新的发展。每个品牌展会都能带动行业的经济效益、城市经济新的发展,行业中的规模效益以及在行业中具有代表性的品牌和公司参加,品牌展会能带动行业发展方向并对本行业具有指导作用。
    在我国香港特区,贸发局一年仅举办20多个展览会,但不少展览会规模、知名度和排名都位居世界或亚太地区前列。如香港玩具展,其规模仅次于纽约和慕尼黑的玩具展,排名世界第三;香港服装节为亚洲之最;香港钟表、珠宝展名列世界第一。据国际博览会联盟(UFI)1997年统计,被UFI接纳为成员的展览会共512个,分布在67个国家和地区,亚洲占55个,其中新加坡就有16个,北京5个,上海1个。北京的“北京国际周”,“北京国际汽车展”;大连服装节;青岛啤酒节;广州“广交会”;深圳“高交会”等都是品牌会展,并对当地的会展产业和整个经济的提升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行业企业规范发展,行业从业人员专业水平全面提高
    会展的专业化首先要实现人才的专业化。和其他行业不同,会展业所需人才是复合型的人才,一个专业会展人才要有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协调能力、应变能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等综合能力。而会展业的招待和服务工作却越来越专业化,形成了会议专业组织者(PCO)、展览专业组织者(PEO)、目的地管理公司(DMC)、特殊事件策划管理公司等许多专业化的划分。许多会展经济发达的城市都比较重视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德国、英国、美国等国家在大专院校都设有展览专业,系统地向学员讲授展览理论知识,更有一些行业组织,如德国的AUMA等,建立创造了一套系统完整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内容,并分别通过课堂学习、工作实践、参与协会活动和考试等方式给予被培训人员各种机会,每完成一个专业测定就授予一定的分数,累积到一定分数后,协会将授予一个资格证书。严格、系统的人才培训为展览业的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智力基础,使得发达国家在展览业的竞争中始终占有绝对的优势。
    结语
    会展业有“城市经济助推器”之称,其兴起与发展,往往会带动当地的交通、旅游、贸易、娱乐、通讯、咨询等产业的迅速崛起,既有利于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又有利于产业结构的优化。
    会展业是一个全新的研究领域,随着研究的深入,笔者愈发觉得,自己的理论知识与经验积淀确乎沧海之一粟。尽管本文对上海会展业发展的研究迈出了尝试性的一步,但其中的问题与浅尝辄止在所难免。正如本文第一章所指出的,会展理论研究涵盖了经济学与管理学诸多领域,可谓路漫漫其修远,笔者今后还将对会展发展方面进行研究。
    参考文献
    [1]刘宏伟主编,《中国会展经济报告(2002)))[M],北京:中国出版集团东方出版中心,2003年版。
    [2]龚维刚,杨顺勇.上海会展业发展报告(2010).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
    [3]杨顺勇,徐烜.基于层次分析法的会展项目成功度评估研究.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10(1):34-37.
    [4]赵玉婷,栾贵勤,刘文.上海会展经济发展对策研究.党政论坛,2010,(11):41-43.
    [5]任丽君.会展理论研究综述于前沿问题探讨.商业研究,2008,1:50-53.
    [6]Choong-KiLee,Hak-JunSong,JamesW.Mjelde.TheforecastingofInternationalExpotourismusingquantitativeandqualitativetechniques.TourismManagement2008:doi:10.1016/j.tourman.2008.02.007.
    [7]林佳丽,李昌宇.上海会展经济的发展及对哈尔滨的借鉴意义.科协论坛(下半月),2007,(1):77.
    [8]徐祥生.加快上海会展产业的规范发展.上海商业,2004,10:19
    [9]曾武佳新区域主义对现代会展重要启示[J],经济学家,2005年第5期
    [10]詹芬萍,《论我国会展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D〕华伦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5年7月.
    [11]Ferna'ndez-Morales,A.DecomposingSeasonalConcentrtion.AnnalsofTourismResearch,2003,30(4).


本文编号:1881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1881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3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