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会展论文 >

中国国有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发展脉络与构建思路

发布时间:2017-04-27 09:17

  本文关键词:中国国有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发展脉络与构建思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生产资料公有制既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更是实现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共同富裕的重要制度保障。只有实现和维护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才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巩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而国有企业作为公有制经济的重要载体和基础命脉,其劳动关系和谐与否对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起着重要的作用与影响。因此,构建中国国有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既是推动经济持续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大结构性现实需求,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理论命题。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之后,又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系统阐述了这个思想,在出访俄罗斯、非洲国家和出席亚洲博鳌论坛等讲话中又进一步作了论述。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而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健全劳动标准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和争议调解仲裁”,这明晰了构建国有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具体内容;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这是现阶段协调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的重要依据与宏观背景;2015年10月,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了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此基本理念为指导原则,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构建、共建共享、改革创新为构建基本原则,促进企业发展、维护职工权益,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推动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建设和发展,凝聚广大劳动者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以来的重要论述既是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指导思想,也是构建国有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政策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现实导向价值。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的研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不仅要深入剖析企业的盈利状况、收入分配格局、内部管理逻辑、外部经济行为导向等决定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运行的微观因素,还要系统梳理劳动力供求状况、劳动法律规制、社会福利保障、劳动关系的角色认知等影响国有企业劳动关系发展的宏观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因此,在党的十八大以来顶层设计的宏观制度背景下,以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等系列意见为构建国有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依据,只有以此为制度环境与决策为依据,构建国有企业劳动关系微观协调机制的运行效率与实施效果才能够稳定长久。综上所述,本文首先对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与西方劳动关系理论实践,对照中国劳动关系实践进行比较研究,借鉴其相关理论实践中的成果与经验,为研究提供思路与参考。其次,对国有企业劳动关系历史发展历程进行梳理,研究其发展的阶段性与规律性特征,为研究提供脉络与方向。同时,深入解析国有企业劳动关系存在问题,以此问题为研究导向,深入探究国有企业劳动关系失衡的深层原因,为研究奠定理论前提与现实基础。第三,结合国有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特色,从相关社会制度、政策法规、典型案例等方面系统梳理与总结构建国有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有利条件,为研究提供制度分析框架、政策法律依据与具体实现路径。最后,以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五中全会以来构建国有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系列意见为指导思想,通过规范研究与案例实证,详细地阐述构建国有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所需要的必要措施与手段以及实现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国有企业 劳动关系 和谐稳定 发展脉络 构建思路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6.1;F249.2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4
  • 第1章 绪论14-30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4-17
  • 1.1.1 研究背景14-16
  • 1.1.2 研究意义16-17
  • 1.2 研究现状17-25
  • 1.2.1 国外研究主要学派及发展17-20
  • 1.2.2 国内研究现状及评述20-25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25-27
  • 1.3.1 研究内容25-26
  • 1.3.2 研究方法26-27
  • 1.4 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27-30
  • 1.4.1 创新之处27-28
  • 1.4.2 不足之处28-30
  • 第2章 马克思主义劳动和谐思想渊源及其发展30-56
  • 2.1 马克思劳动异化的思想31-33
  • 2.1.1 马克思关于劳资对立思想31-32
  • 2.1.2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劳资对立32-33
  • 2.2 列宁关于劳资双方纪律约束与权益保障的思想33-38
  • 2.2.1 列宁关于劳动组织纪律论述34-36
  • 2.2.2 列宁关于劳动者权益保障的论述36-38
  • 2.3 毛泽东生产劳动的思想38-42
  • 2.3.1 毛泽东关于工人阶级领导的论述39-40
  • 2.3.2 毛泽东关于工业经济基础的论述40-42
  • 2.4 邓小平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改善劳动关系的思想42-45
  • 2.4.1 邓小平关于两权分离的论述42-44
  • 2.4.2 邓小平改善劳动关系的论述44-45
  • 2.5 江泽民依靠工人阶级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思想45-47
  • 2.5.1 江泽民依靠工人阶级的论述45-46
  • 2.5.2 江泽民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论述46-47
  • 2.6 胡锦涛保障劳动者权益促进劳动和谐的思想47-50
  • 2.6.1 胡锦涛关于和谐社会的论述48
  • 2.6.2 胡锦涛关于保障劳动者权益的论述48-49
  • 2.6.3 胡锦涛关于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的论述49-50
  • 2.7 习近平深化改革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思想50-56
  • 2.7.1 习近平关于保护劳动者权益的论述51-52
  • 2.7.2 习近平关于建立以人为本和谐劳动关系的论述52-56
  • 第3章 中国国有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相关问题概述56-62
  • 3.1 劳动关系概述56-57
  • 3.1.1 劳动关系的含义56
  • 3.1.2 劳动关系的性质56-57
  • 3.2 和谐劳动关系概述57-59
  • 3.2.1 和谐劳动关系的定义57-58
  • 3.2.2 和谐劳动关系的内涵58-59
  • 3.2.3 和谐劳动关系的特征59
  • 3.3 中国国有企业概述59-62
  • 3.3.1 中国国有企业的内涵59-60
  • 3.3.2 中国国有企业的特征60
  • 3.3.3 国有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重要意义60-62
  • 第4章 中国国有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特色62-80
  • 4.1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62-67
  • 4.1.1 坚持劳动价值论62-64
  • 4.1.2 坚持利益共享观64-65
  • 4.1.3 坚持公平分配原则65-67
  • 4.2“以人为本”的价值规范67-73
  • 4.2.1 资本主义社会人的“异化”67-68
  • 4.2.2 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68-70
  • 4.2.3 促进人力资本存量的不断提升70-73
  • 4.3 政企合作的和谐发展体制73-80
  • 4.3.1 政府引导的重要保障73-74
  • 4.3.2 劳资均衡的基础条件74-77
  • 4.3.3 集体协商的重要机制77-80
  • 第5章 西方国家劳动关系的借鉴80-96
  • 5.1 美国劳动关系的政策实践80-84
  • 5.1.1 劳动条件的立法规制81-82
  • 5.1.2 劳动关系主体的立法规制82-83
  • 5.1.3 劳动关系三方协调的法律机制83-84
  • 5.2 日本劳动关系的政策实践84-90
  • 5.2.1“丰田模式”的日本传统劳动关系85-87
  • 5.2.2“新J型企业”的劳动关系87-90
  • 5.3 拉美国家劳动关系的政策实践90-96
  • 5.3.1 国家干预主义的劳动关系90-91
  • 5.3.2 新自由主义的劳动政策与“灵活模式”91-93
  • 5.3.3 拉美国家劳动关系的新变化93-96
  • 第6章 中国国有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发展96-116
  • 6.1 中国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的发展历程96-99
  • 6.1.1 计划经济体制背景下的国有企业劳动关系96-98
  • 6.1.2 市场经济转型进程中的国有企业劳动关系98-99
  • 6.2 中国国有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现状99-103
  • 6.2.1 劳动关系总体和谐平稳99-101
  • 6.2.2 劳动关系调整走向法治化101-102
  • 6.2.3 劳动关系建立受市场调节102-103
  • 6.2.4 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形成103
  • 6.3 中国国有企业和谐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103-111
  • 6.3.1 国有企业内部收入分配不合理103-105
  • 6.3.2 国有企业民主管理制度不完善105-107
  • 6.3.3 国有企业劳动者权益保障不健全107-108
  • 6.3.4 国有企业劳动关系制度不适用108-110
  • 6.3.5 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矛盾趋于活跃110-111
  • 6.4 影响中国国有企业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的因素111-116
  • 6.4.1 国有企业劳动关系缺乏有效退出机制111-112
  • 6.4.2 国有企业内部利益分配关系的失衡112-113
  • 6.4.3 国有企业行政化管理体制的制约113-114
  • 6.4.4 国有企业劳动关系角色的认知分化114-116
  • 第7章 中国国有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116-132
  • 7.1 调动国有企业主观能动性,,实现政府调节职能116-120
  • 7.1.1 以“四个全面”为统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116-118
  • 7.1.2 建立公平分配劳动关系,完善合理奖惩制度118-119
  • 7.1.3 建立全体收益共赢机制,发展和谐企业文化119-120
  • 7.2 充分发挥工会维权作用,有效维护劳动者权益120-125
  • 7.2.1 坚守工会调节职责,有效维护职工权益120-122
  • 7.2.2 转变工会角色,完善职工利益保障机制122-123
  • 7.2.3 推动工会体制创新,实现工会干部职业化123-125
  • 7.3 建立健全三方协商机制,构建企业和谐劳动关系125-132
  • 7.3.1 创新构建体制机制,健全相关立法政策126-128
  • 7.3.2 完善矛盾调节机制,加强三方机制建设128-129
  • 7.3.3 实施集体协商制度,开展和谐创建活动129-132
  • 结论132-134
  • 参考文献134-146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146-148
  • 致谢148

  本文关键词:中国国有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发展脉络与构建思路,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3035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33035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4b6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