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会展论文 >

“功能混合”在芳桥镇文博馆设计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17-05-24 07:57

  本文关键词:“功能混合”在芳桥镇文博馆设计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功能分区”曾是现代主义的重要设计方法之一,它在现代城市发展早期有助于改善秩序,提高效率,满足简单的使用需求。但在当今城市的资源条件和社会状况下,它的缺点也日渐体现出来。比如,它阻碍人们的交流,不能满足城市信息流动的速度和人们的生活多样性;它过多的耗费建筑资源,增加交通流量。对功能主义的质疑早已存在,已有很多建筑师为此做出改进和努力。早期,密斯就提出“万用空间”(universal space)的概念,以满足使用的灵活性,后来现代主义之后的很多先锋建筑师也对建筑功能问题有了新的认识,建筑设计的策略日渐丰富,如库哈斯在《癫狂的纽约》中对城市的拥挤和高密度产生了兴趣,他认为在大都会文化下建筑是城市化之后的产品,他的很多作品也体现这一点,如荷兰驻柏林大使馆(Netherlands Embassy in Berlin),将公共性的城市空间以一条通道的形式贯穿于建筑内部,与办公空间相互穿插带给人蒙太奇体验。他在里尔会展中心(Casa da Musica in Porto),波尔多音乐厅(Congrexpo in Lille)等项目中,将多种功能杂交于一个几何体量中形成一个辩证统一体,并置的功能产生的张力带来全新的建筑体验。在国内也有很多实验性建筑师对功能重新思考,并探讨新的设计方法,如张永和在2011年成都双年展中的“第三警察局”中,在建筑的地下室、阁楼的墙壁内藏着一个办公空间一米宽的第三警察局,警察可以看到厨子烧菜但闻不到吃不到,厨子不知道警察的存在,两个角色分属不同空间,双方的存在却无可避免的渗入对方的生活和意识,交流和碰撞最后还是发生了,他们最后在这个超现实的空间中产生互动。这虽然是一个荒诞的故事,但已对功能混合这个概念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功能对应空间对应人的行为活动,功能的碰撞带来空间的并置与界面的交流,继而激发了行为的互动。建筑学发展至今,功能一词已被赋予更多的含义,功能的混合在世界范围内从城市尺度到建筑尺度都普遍存在但少有定义。本文所要研究的功能由空间权属来决定,如容纳公共空间的办公楼,办公部分为一种功能,只对员工开放,公共空间为另外一种功能,完全对外开放。这两种功能同时存在于一个建筑整体时,所带来的交流机遇、节能效益,以及公共性私密性的碰撞带来的弊端都会影响建筑的生成。“混合”主要指交流的产生,使用者感受到不同功能的存在而得到更加丰富的生活体验。本文中笔者通过案例的解析与类型学分析,试图对这一设计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宜兴市芳桥镇文博馆设计方案进行实际操作演示。
【关键词】:功能 空间 混合 芳桥文博馆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TU242.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研究设计背景8-12
  • 1.1 对功能混合的定义8-9
  • 1.2 功能与空间9-10
  • 1.3 相关案例归纳10-11
  • 1.4 设计对象11-12
  • 第二章 基地概况12-16
  • 2.1 芳桥老镇概况12
  • 2.2 交通分析12
  • 2.3 周边资源分析12-13
  • 2.4 高差分析13
  • 2.5 周边建筑肌理分析13-14
  • 2.6 周边建筑风貌14
  • 2.7 场地现状14-16
  • 第三章 设计分析16-23
  • 3.1 任务书制定16-17
  • 3.1.1 总体规划需求16
  • 3.1.2 功能需求16-17
  • 3.1.3 任务书制定17
  • 3.2 多方案比较17-19
  • 3.2.1 功能混合模式一17
  • 3.2.2 功能混合模式二17-18
  • 3.2.3 功能混合模式三18-19
  • 3.2.4 方案比较19
  • 3.3 设计过程分析19-23
  • 3.3.1 体量生成19-20
  • 3.3.1.1 场地划分19
  • 3.3.1.2 尺度控制19
  • 3.3.1.3 高差处理19-20
  • 3.3.1.4 体量调整20
  • 3.3.2 空间细化20-23
  • 3.3.2.1 流线20
  • 3.3.2.2 界面20-21
  • 3.3.2.3 景观21
  • 3.3.2.4 联系21-23
  • 第四章 设计成果23-30
  • 4.1 总平面图23-24
  • 4.2 平面图24-26
  • 4.3 剖立面图26-27
  • 4.4 效果图27-30
  • 第五章 结语30-31
  • 致谢31-32
  • 主要参考文献32-33
  • 插图和附表清单33-3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蓉,杨昌鸣;城市高密度地区公共空间的人性化整治[J];中外建筑;2003年03期

2 李蕾,李红;聚落构成与公共空间营造[J];规划师;2004年09期

3 迈克尔·毛赞;16# 书吧[J];室内设计与装修;2004年09期

4 吕红医,李立敏,吕昀;场所的丧失与重构——下伏头村公共空间形态分析[J];新建筑;2004年06期

5 吴嘉振;;公共空间与公共艺术——嘉兴南湖1921国际俱乐部公共艺术课体验[J];建筑与文化;2005年08期

6 Kat;;最佳公共空间 芝加哥 千禧公园[J];房地产导刊;2005年07期

7 张颖川;关于公共空间的笔记[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5年07期

8 高静,程先斌;传统室外公共空间初探——以罗城古镇船形街为例[J];四川建筑;2005年04期

9 周红卫;人性化的空间——乌镇城镇公共空间特色分析[J];装饰;2005年01期

10 杨升田;对城镇公共空间雕塑的思考[J];甘肃农业;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放;陈怡如;关本英太郎;;日本的市民媒体活动的实践以及公共空间构建的可能[A];“传播与中国·复旦论坛”(2008):传播媒介与社会空间论文集[C];2008年

2 赵丽琴;袁煌;谭章禄;;城市地下公共空间事故应急预案研究[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3 周红卫;;人性化的空间——乌镇城镇公共空间特色分析[A];2007中国民族和地域特色建筑及规划成果博览会、2007民族和地域建筑文化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李军;李海凤;;失地农民社区公共空间形态的更新[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黄懿杰;柳巧云;;古村落公共空间现状及影响机制初探——以北京西郊韭园村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屈爽;;城市Q空间[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设计)[C];2012年

7 李慧敏;陈鑫春;;消费主义视角下历史城镇公共空间发展初探[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2-城市设计与详细规划)[C];2013年

8 王粟;;浅析城镇化过程中对小城镇公共空间的规划要求转变[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小城镇与城乡统筹)[C];2013年

9 黄瓴;李翔;陈黄果;刘阳;;资产导向的老旧社区公共空间优化设计研究——以重庆市渝中区民乐村社区发展规划为例[A];第二届山地城镇可持续发展专家论坛论文集[C];2013年

10 谭伟;刘博敏;;城市道路交叉口地区公共空间活力研究——以南京珠江路与太平北路交叉口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昆明市水库沿岸公共空间保护规定(草案)[N];昆明日报;2008年

2 北京记者 王隽;城市:延伸中的公共空间[N];经济观察报;2009年

3 本报见习记者 唐闻佳;公共空间,给生病的城市扎“针灸”[N];文汇报;2010年

4 孙连宇;给公众留下“公共空间”[N];沈阳日报;2010年

5 本报评论记者 邹海涛;请给公共空间多留个阅报栏[N];黄石日报;2010年

6 刘涛 西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民族关系与乡村公共空间[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杨宁舒;让公共空间成为文化课堂[N];黑龙江日报;2011年

8 本报记者 程思远;城市化进程中的公共空间[N];中华建筑报;2011年

9 吴树伦   ;塑造文明的公共空间[N];自贡日报;2012年

10 赵畅;清除污言秽语生存的公共空间[N];宁波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黄骏;地铁站域公共空间整体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8年

2 公伟;生态伦理视角下的小城镇公共空间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5年

3 孙倩;上海近代城市建设管理制度及其对公共空间的影响[D];同济大学;2006年

4 黄健文;旧城改造中公共空间的整合与营造[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杨长云;公众的声音: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市民社会与公共空间[D];厦门大学;2009年

6 伍学进;城市社区公共空间宜居性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0年

7 吕卓红;川西茶馆:作为公共空间的生成和变迁[D];中央民族大学;2003年

8 李永昌;重塑魅力故乡[D];上海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勇;“广场”的兴盛与衰败[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2 徐海燕;高新区公共空间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3 饶三春;陕南汉中小城镇公共空间发展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4 刘静;城市回族社区更新改造中公共空间的建构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5 陆俊才;村庄公共空间的适应性重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6 谢珊珊;新都市主义社区公共空间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8年

7 李理;峡景公共空间系统——山地城市设计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8 赵云飞;创意产业园区公共空间整合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9 冷欣;数字环境下公共空间及相关行为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8年

10 麻静;空间的角逐[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本文关键词:“功能混合”在芳桥镇文博馆设计中的应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901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huizhanguanlilunwen/3901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e5e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