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酒店管理论文 >

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03 14:52

  本文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企业挂职锻炼模式的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山东师范大学》 2013年

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研究

李群  

【摘要】: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等一线的技术型、技能型人才。为了这一目标的顺利实现,对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不仅要具备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能力,还要具备指导学生实践活动的能力,也就是“双师型”教师。没有这样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就难以实现,其人才培养质量就难以保证。然而,“双师型”教师的建设却落后于职业教育实际的需求。该矛盾已经成为了制约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瓶颈”。没有合格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因此,,“双师型”教师建设成为了职业院校生存和发展的依靠和基础。建设一支适应市场需求的高质量的“双师型”教师是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 基于这样的背景,本研究从“双师型”教师建设的现状和问题入手,通过问卷调查法,对“双师型”教师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体现在:“双师型”教师数量短缺,教学量大,教师自身发展缺乏时间保障;“双师型”教师来源单一化、高校化;“双师型”教师认定标准不统一;“双师型”教师专业技能较差,缺少企业实习锻炼机会;来自企业的兼职教师数量较少;“双师型”教师激励政策不完善。 针对“双师型”教师建设存在的问题,本研究进行了系统、深入的分析。认为:主体间的利益取向不同导致企业缺乏责任感和义务感,这是企业不愿参与“双师型”教师建设的根本原因。教师重视程度不高、职业院校服务企业的基础能力差及政府在“双师型”教师建设职能的缺失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校企合作在“双师型”教师建设方面作用的发挥。在上述基础上,作为本研究的终点和归宿,则有针对性地论述了职业院校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双师型”教师的策略。首先,教师应走向自我发展;其次,职业学校应创设“双师型”教师建设良好的环境;再次,企业应做到积极参与“双师型”教师的建设;最后,政府应做到提供“双师型”教师建设良好的政策和经济保障。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715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何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新模式与地方政府职能的转变[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李炳煌;;论专业化与教师专业发展[J];长沙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3 蒲金龙;;立足培养 积极引进——也谈“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甘肃教育;2010年20期

4 李志峰;江秀兰;;论高校兼职教师的创新性管理[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7年05期

5 韩永清;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几点思考[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6 易兰华;邬移生;;高职“双师型”教师激励机制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7年12期

7 谢臣英;;校企合作中政府的角色与功能定位[J];机械职业教育;2010年11期

8 杨振升;;谈双师型高职教师的内涵及培养[J];教育与职业;2005年17期

9 杨卉;;高等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企业挂职锻炼模式的探讨[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10 苏健清;;关于高职院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性探索[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吕中华;高等职业教育双师素质教师培养的实践与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2 于华梅;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校本培训研究[D];兰州大学;2007年

3 邓逢根;高职院校校企多元化合作的研究与实践[D];广西大学;2008年

4 葛仲夏;安徽省高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对策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8年

5 苏俊玲;美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6 彭新澧;高职教育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7 张红;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宁;河南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冬妹;;区域性本科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若干问题的探究[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2 邓一丁;詹先明;;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发展之探索[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4期

3 冯克江;;论高职教师的特殊性[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4 刘美丽,刘春生;中等职业学校参与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的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10期

5 刘德源;朱丽清;;广西高职教育农村能源(沼气)专业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8期

6 李佳;;高职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目标及教学策略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9期

7 陆松;;农村职业教育必要性刍议[J];现代农业科技;2006年07期

8 郭丽英;;职业学校课堂教学管理的心理博弈分析[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9 王彦博;;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的高校学生教育管理[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10 潘凤;;《嵌入式系统开发》课程研究及教学方法探讨[J];办公自动化;2009年2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江平;;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症结及对策[A];2011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朱文军;;云南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调查研究[A];云南省高职高专教育分会第七次全体理事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徐向东;南卫娟;;工程师素质培养中力学作用[A];2006力学教学与教学改革交流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杜玉潺;;浅析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多元智能理论教学法的开发[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8年

5 张立华;;实践教学的理论基础及其现实选择[A];2010北京高教学会高职研究会学术年会“金商祺”杯优秀论文专辑[C];2010年

6 贾桂梓;;充分发挥廉政文化在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作用[A];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一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陈锋正;苗彦恺;;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探析[A];2011高等职业教育电子信息类专业学术暨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范洁;;试析高校经济困难学生就业观[A];福建省高校辅导员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论坛优秀论文汇编[C];2008年

9 吴耀伟;;“面向实践”模块式课程体系的建立[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10 胡莹莹;;培养学生“面向实践”的综合能力素质[A];高教科研2006(上册:校长论坛·教育改革)[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边莉;中国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2 翟玉龙;人力资本与少数民族就业能力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3 郑秀英;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4 张少辉;山东高职教育发展的调查分析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张建鲲;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群论[D];天津大学;2010年

6 耿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7 马君;中国职业教育学的反思与建构[D];天津大学;2011年

8 王博;教育的职业服务功能探究[D];天津大学;2011年

9 徐小英;校企合作教育对技能型人才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10 乔佩科;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政策发展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凤兰;湖北民族地区职业教育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霍红豆;美国高等学校“产学研合作教育”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百菊;澳大利亚TAFE模式在我国高职旅游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秦文;淄博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冯寓奇;基于人力资本理论的高职院校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6 王瑾;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改革创新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7 陆秦;浅谈我国职业教育立法的完善[D];苏州大学;2010年

8 陈森林;中职生厌学问题与应对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9 张群英;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有效性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10 程道光;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及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春贤;;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的思考[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傅维利,李英华;合作教育及其在当代美国的发展[J];比较教育研究;1996年01期

3 朱旭东;国外教师教育的专业化和认可制度[J];比较教育研究;2001年03期

4 刘翅;从CBE、MES看现代职业技术教育的几个特点[J];比较教育研究;1998年02期

5 魏庆葆;高职高专教育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的探讨[J];包装工程;2003年05期

6 梁俊;我国高职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程雨梅;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走产学结合路子的探索[J];长春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8 熊威;;我国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问题与出路[J];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9 罗能;校企合作的系统认识[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10 陈水生;;“顶岗实践”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成人教育;2006年09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道远;[N];中国教育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芦亮;校企知识转移的机制与效用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玲琳;试论我国高校与企业的合作[D];广西师范大学;2000年

2 王玮;发展我国产学研合作教育的探索[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3 蒋茂东;高校和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研究[D];河海大学;2004年

4 李利;当前我国“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政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湘苏;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方丛蕙;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5年

7 彭新宇;湖南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校企合作研究[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8 贺新元;高职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9 赵月桃;高职高专院校产学合作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10 陈联;成人高等教育校企合作式课程开发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从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发展[J];科学大众;2006年05期

2 齐博伟;;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三题议[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02期

3 冯建军;;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长效机制问题研究[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4 唐佳;;职业技能的养成与校企合作之关系[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08年11期

5 赖红清;;基于职业教育的校企合作问题的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年06期

6 高丽;;浅谈中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J];现代企业教育;2009年18期

7 陈燕飞;;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与探讨[J];交通职业教育;2010年01期

8 郑育新;;建立“校企合作”良性机制 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J];当代职业教育;2010年02期

9 方秋堂;;校企合作下的职业教育模式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年23期

10 金贵峻;;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研究[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明钦;程来星;;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研究[A];2011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杨乐;;“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A];2009中国·廊坊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廊坊市域经济发展与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张广红;;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素质的提高[A];2011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12年

4 李岩;贾银隽;;“双师型”队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A];中国民办教育家优秀论文集[C];2006年

5 李岩;贾银隽;;“双师型”队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A];中国民办教育大典[C];2010年

6 朱文军;;云南省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调查研究[A];云南省高职高专教育分会第七次全体理事会暨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肖旭;陈群辉;;当前高职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A];2009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9年

8 乐莉;李小薇;杨照坤;;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为工学结合创造条件[A];黄炎培与中国职业教育——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研究成果集萃[C];2009年

9 闫俊;;加强校企合作 开拓职业教育发展新途径[A];2008无锡职教教师论坛论文集[C];2008年

10 李桂华;李志伟;;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中校企合作间的应用[A];2008'中国信息技术与应用学术论坛论文集(二)[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王定翔 通讯员丁春盈;[N];平顶山日报;2011年

2 湖北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 李梦卿;[N];湖北日报;2011年

3 记者 柯昌万;[N];中国教育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杨晨光;[N];中国教育报;2011年

5 吕成玉;[N];巴彦淖尔日报(汉);2010年

6 翁孝川;[N];中国教育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陈敏;[N];宁波日报;2009年

8 本报记者 袁新文 倪光辉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 马树超 董洪亮;[N];人民日报;2010年

9 王晓飞 潘光;[N];河北经济日报;2011年

10 本报通讯员 何源;[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郑秀英;职业教育教师专业化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2 杜利;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3 耿洁;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4 徐小英;校企合作教育对技能型人才创造力的影响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5 徐国庆;实践导向职业教育课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6 马艳秋;校企共建创新平台的运行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邹波;面向企业技术创新的校企知识转移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8 陈遇春;21世纪初中国农民职业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9 孙玫璐;职业教育制度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10 张宇;基于利益主体选择的高等职业教育就业导向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群;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养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2 张碧竹;“双师型”教师培养制度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2年

3 刘欣;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4 赵文月;县级职教中心“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困境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5 武方红;校企联合培养“双师型”教师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6 翟莲;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7 何建;“双师型”师资培养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8 罗莉;湖北省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策略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0年

9 张乂丹;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对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2年

10 梁天玉;职业学校“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高等职业院校酒店管理专业教师企业挂职锻炼模式的探讨,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0336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jiudianguanli/20336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62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