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绩效管理论文 >

基于多级模糊方法的企业研发人员绩效考核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29 02:06

  本文关键词:基于多级模糊方法的企业研发人员绩效考核模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伴随着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兴起与发展,企业的产品、技术更新与淘汰的频率也越来越快。为此,企业越来越看重自身的创新和研发能力。作为企业产品与技术创新的直接承担者,企业研发部门有机的将外部市场、内部研发和终端产品连接起来,支撑着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拉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研发人员是研发部门的主要人员,如何吸引、培育、管理、稳定、激励研发人员,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而怎样对企业内部研发人员的绩效进行考核,使其能释放自己的创新活力则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难点。本文首先总结出企业研发人员绩效考核中存在的考核指标难以量化、不能体现研发人员的工作特性、考核主体随意性较强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根据企业研发人员的绩效存在不确定性、绩效难以短时间内体现等岗位特征和工作特性,首先设计研发人员绩效考核的指标体系,设置了基础素质、研发能力、研发成果、内部业绩、外部业绩、知识管理等6个一级考核指标和28个相关二级考核指标体系。其次,在运用多级模糊方法的基础上,融合主成分分析法来构建研发人员绩效考核模型。运用多级模糊方法中的模糊数学知识,解决考核中的模糊不确定性因素,再根据主成分分析法,对得到的直观数据运用SPSS进行处理与分析,提取原来多个变量的主成分,减少考核指标间可能存在的信息重叠,降低考核过程中由于个人的主观性带来的结果误差。本文所建立的模型实现了研发人员绩效考核的定性与定量结合,主观与客观结合,使得研发人员的绩效考核更加客观、公正、合理,为相关企业的研发人员绩效考核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思路与方法。文章以浙江今飞轮毂股份有限公司研发人员为例对绩效考核模型进行案例研究,表明本文构建的绩效考核体系和模型能有效的解决该公司研发人员绩效考核中的困惑与难题,并为该公司人力资源管理提供可靠的决策参考。本文研究及构建的研发人员绩效考核模型对完善现有研发人员绩效考核体系,改善现有研发人员考核现状,优化企业对研发人员的绩效考核提供了借鉴样本。
【关键词】:研发人员 绩效考核 多级模糊方法 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2.92;F426.47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一、绪论8-15
  • (一) 研究背景及意义8-11
  • 1. 研究背景8-9
  • 2. 研究意义9-11
  • (二) 研究内容与方法11-13
  • 1. 研究内容11
  • 2. 研究框架11-13
  • 3. 研究方法13
  • (三) 研究的创新点13-15
  • 二、研发人员绩效考核研究综述15-23
  • (一) 绩效内涵研究综述15-16
  • 1. 管理学视角下的绩效15
  • 2. 经济学视角下的绩效15-16
  • 3. 社会学视角下的绩效16
  • (二) 绩效考核研究综述16-18
  • (三) 研发人员绩效考核研究综述18-23
  • 1. 国外有关研发人员绩效考核的研究综述18-20
  • 2. 国内有关研发人员绩效考核的研究综述20-21
  • 3. 现有文献研究述评21-23
  • 三、研发人员绩效考核的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分析23-26
  • (一) 研发人员绩效考核的特征23-24
  • (二) 研发人员绩效考核中存在的问题分析24-26
  • 1. 考核指标未能充分体现研发人员的工作特性24
  • 2. 考核指标未能客观的量化评价24
  • 3. 考核主体随意性较强24-25
  • 4. 考核指标权重赋分不合理25
  • 5. 考核过于强调以结果为导向25-26
  • 四、基于多级模糊方法的研发人员绩效考核模型的构建26-39
  • (一) 研发人员绩效考核模型构建的思路26
  • (二) 研发人员绩效考核指标的选取与体系的设计26-28
  • 1. 考核指标选取的要求26-27
  • 2. 考核指标体系的构建27-28
  • (三) 研发人员绩效考核指标权重的确定28-32
  • 1. 模糊层次分析法的运用28-29
  • 2. 研发人员绩效考核指标权重确定的程序29-32
  • (四) 考核主体及其权重的确定32-33
  • (五) 研发人员绩效考核模型的构建33-39
  • 1. 多级模糊方法绩效考核的内涵33
  • 2. 多级模糊方法的运用原理33-35
  • 3. 多级模糊方法结合主成分分析法构建绩效考核模型35-38
  • 4. 模型的应用价值38-39
  • 五、研发人员绩效考核模型的实证运用案例39-62
  • (一) 浙江今飞轮毂股份有限公司简介39-41
  • 1. 企业简介39-40
  • 2. 组织结构40
  • 3. 考核目的与原则40-41
  • (二) 今飞研发人员绩效考核的数据来源41-42
  • (三) 研发人员绩效考核模型的应用42-62
  • 六、结论与展望62-64
  • (一) 研究结论62
  • (二) 对策建议62-63
  • (三) 研究不足与展望63-64
  • 参考文献64-68
  • 附录68-70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0-71
  • 致谢71-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欣;信继欣;彭华涛;;世界汽车企业研发人员管理比较分析[J];交通企业管理;2008年05期

2 马俊美;王德禄;;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员管理模式研究[J];科技与管理;2010年03期

3 张英宇;周铮;;企业研发人员成果评价问题的探讨[J];机械工业信息与网络;2007年04期

4 陈蕾;樊友嗣;;我国汽车企业研发人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创业月刊;2011年10期

5 ;企业研发人员的激励机制[J];新材料产业;2005年11期

6 邓燕;;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员任职资格管理体系构建[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年04期

7 张宇峰;;IT企业研发人员特征分析与对策[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年15期

8 张宇峰;;IT企业研发人员全过程激励模式的构建[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年13期

9 ;西安市出台六条认定标准培育一批科技小巨人[J];硅谷;2014年02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吴价宝;张帅兵;蒋娇;;基于平衡计分卡的企业研发人员绩效评价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窦少杰;;日本制造企业研发人员管理的现状与课题[A];中国领导人才的开发与管理——2012中国领导人才论坛暨第三届党政与企业领导人才素质标准与开发战略研讨会论文选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记者 朱广菁;中小企业因何想创新又怕创新[N];大众科技报;2006年

2 双文;还是申请专利保护好[N];中国化工报;2006年

3 记者 张亦筑;增设企业技术创新奖 每项可获10万元奖励[N];重庆日报;2014年

4 记者 范俐鑫;山东产学研成果投产率超85%[N];济南日报;2014年

5 永胜;中显:追着“太阳”跑[N];扬州日报;2011年

6 吴江;更需摆脱经济“现行版”的陷阱[N];青岛日报;2014年

7 记者 宋显晖;3个月内3企上市[N];珠海特区报;2010年

8 记者 郑晋鸣  通讯员 李铭;南工大科技下乡服务沿江开发[N];光明日报;2003年

9 ;承担起社会责任[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宏;制造业企业研发人员激励机制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08年

2 王艳梅;企业研发人员激励的机理分析及对策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亚君;IT研发人员职业生涯发展与组织忠诚度相关性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4年

2 郭乐华;转型期民营企业研发人员队伍建设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6年

3 孙文君;科技企业研发人员压力缓解的社会工作介入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年

4 陈晴;基于多级模糊方法的企业研发人员绩效考核模型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6年

5 赵瑾;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员激励因素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0年

6 邹敏;南昌市高新技术企业研发人员激励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7 王清亚;民营高科技企业研发人员奖励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年

8 王瑛;基于心理契约的企业研发人员激励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7年

9 肖六一;高技术企业研发人员知识共享的激励研究[D];湖南大学;2007年

10 刘媛;基于组织支持的企业研发人员幸福感作用力模型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多级模糊方法的企业研发人员绩效考核模型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9611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jixiaoguanli/49611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28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