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绩效管理论文 >

基于GIS的新疆土地整理宏观绩效的空间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9 15:17

  本文关键词:基于GIS的新疆土地整理宏观绩效的空间特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疆 土地整理 投入产出 宏观绩效 空间相关


【摘要】:民以食为天,土为粮之母。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多地少、耕地质量总体亟待提高,后备资源相对匮乏。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大背景下,土地整理项目维持“18亿亩红线”的重要举措。通过15年的摸索实践的经验累积,新疆自治区实施的土地整理项目在提高现有耕地质量和增补耕地数量方面可谓是功不可没。在新疆自治区农村公共投资中,土地整理项目占很大的比重。然而,土地整理活动的逐步开展,其投入产出及宏观绩效等问题相继显露。新疆自治区土地整理项目缺乏完整可靠的投入产出及宏观绩效的基础数据,空间分析研究也是几近空白。本研究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土地开发整理建设管理局提供的截止2015年末已实施的土地整理项目台账及新疆统计年鉴,采用地理信息技术中空间自相关、实证计量模型等方法,对已实施的1079个土地整理项目投入产出及宏观绩效的空间布局进行了研究,得到结论:(1)对自治区2001-2015年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的85个县、市为单位,采用Moran’s I指数对“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在投资规模、建设规模、项目个数和新增耕地规模四个基本指标进行了空间相关性分析,在Geoda软件中编制空间分级图,得到四个指标不同时期的分布规律。(2)通过2010-2014年实施的土地整治项目,进行了宏观绩效评价,得到2010至2014年度综合绩效呈现稳定增长态势,绩效值从29.12增加到41.75;以及绩效分级结果,优秀等级只占4.71%;良好等级占12.71%;一般等级占43.29%;较差等级占39.29%。本研究是将土地整理项目投入产出及宏观绩效自相关分析并进行了空间表达,进一步拓展土地整理研究的范围。本次研究意义在于:(1)促进土地整理项目的管理实施;(2)有利于土地利用规划科学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新疆 土地整理 投入产出 宏观绩效 空间相关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01.2;P208
【目录】:
  • 摘要2-3
  • ABSTRACT3-8
  • 第一章 绪论8-19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8-12
  • 1.1.1 研究背景8-11
  • 1.1.2 研究意义11-12
  • 1.2 研究综述12-16
  • 1.2.1 土地整理研究进展12-15
  • 1.2.2 土地整理投入产出的空间分析研究综述15
  • 1.2.3 土地整理宏观绩效的空间分析研究综述15-16
  •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16-19
  • 1.3.1 研究内容16-17
  • 1.3.2 研究方法17-18
  • 1.3.3 研究路线18-19
  • 第二章 GIS、空间分析及模型概述19-29
  • 2.1 GIS19
  • 2.1.1 概念19
  • 2.1.2 功能及应用19
  • 2.2 空间分析19-21
  • 2.2.1 概念19-20
  • 2.2.2 内容20
  • 2.2.3 方法20-21
  • 2.3 空间统计分析21-24
  • 2.3.1 空间自相关分析21-23
  • 2.3.2 空间接近性与权重矩阵23-24
  • 2.4 数据模型24-26
  • 2.4.1 空间数据模型24
  • 2.4.2 P-S-R宏观绩效概念模型24-25
  • 2.4.3 TOPSIS匹配性分析25-26
  • 2.5 空间分析的常用工具软件26-29
  • 2.5.1 Arc GIS26-27
  • 2.5.2 Geo Da语言27
  • 2.5.3 其它软件27-29
  • 第三章 基于GIS的新疆土地整理项目空间分析29-49
  • 3.1 数据准备及研究方法29-30
  • 3.1.1 数据准备29
  • 3.1.2 研究方法29-30
  • 3.2 新疆自治区县区行政区划矢量图30-31
  • 3.3 空间权重矩阵的建立31-32
  • 3.3.1 全局空间权重矩阵的建立31
  • 3.3.2 局部空间权重矩阵的建立31-32
  • 3.4 新疆土地整理投入产出的时空特征32-49
  • 3.4.1 新疆自治区土地整理投入产出总体格局特征32-38
  • 3.4.2 三个“五年计划”投入产出的全局自相关38-44
  • 3.4.3 三个“五年计划”投入产出的局部自相关44-49
  • 第四章 土地整治宏观绩效评价及其空间统计分析49-62
  • 4.1 数据准备49
  • 4.2 研究方法与模型构建49-53
  • 4.2.1 数据标准化及指标权重49-52
  • 4.2.2 TOPSIS评价模型构建52-53
  • 4.2.3 转化效用值53
  • 4.3 新疆土地整理项目宏观绩效评价结果及宏观绩效特征分析53-57
  • 4.3.1 新疆土地整理项目宏观绩效评价结果53-56
  • 4.3.2 新疆土地整理项目绩效特征56-57
  • 4.4 新疆土地整理项目宏观绩效的空间特征57-60
  • 4.4.1 新疆土地整理项目宏观绩效的全局相关性57-59
  • 4.4.2 新疆土地整理项目宏观绩效的局部相关性59-60
  • 4.5 影响机理分析60-62
  • 4.5.1 经济发展水平差异60
  • 4.5.2 后备土地资源禀赋差异60-62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62-64
  • 5.1 总结62-63
  • 5.2 展望63-64
  • 参考文献64-69
  • 附录A69-70
  • 致谢70-7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术魁;土地整理的兴起及其规范推进[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1年04期

2 李秀霞;城镇土地整理的潜力与途径研究[J];松辽学刊(自然科学版);2001年03期

3 邵景安,刘秀华;证券化在土地整理筹资中的运用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2年04期

4 ;立足海岛实际 做好土地整理[J];浙江国土资源;2002年02期

5 彭立芹,冯文钊,曾志远;我国土地整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3年04期

6 王军,余莉,罗明,翟刚;土地整理研究综述[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年02期

7 龚健,刘艳芳,黄中华;我国土地整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3年06期

8 张景明;“四制”促进土地整理再上新台阶——韶山市如意土地整理项目新举措[J];国土资源;2003年12期

9 泥巴;土地整理先整理观念[J];南方国土资源;2004年03期

10 丁松,罗昀,黄贤金,濮励杰,彭补拙;我国土地整理产业化发展的基本策略[J];经济地理;2004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宗德;;土地整理市场化的特点及思考[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2 罗明;龙花楼;;土地整理理论初探[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3 高向军;鞠正山;;试论“中国土地整理微观行为的宏观理念”[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4 蔡运龙;;土地整理要重视文化景观建设和农民参与[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十四个全国“土地日”:坚持科学发展观 珍惜每一寸土地论文集[C];2004年

5 王军;李正;白中科;鞠正山;;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的进展与展望[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6 王军;李正;白中科;鞠正山;;土地整理对生态环境影响研究的进展与展望[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袁丽丽;;试论土地整理发展的制约因素及对策[A];新世纪土地问题研究[C];2002年

8 罗明;龙花楼;;土地整理理论初探[A];土地整理与复垦分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9 高向军;鞠正山;;试论“中国土地整理微观行为的宏观理念”[A];土地整理与复垦分会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2年

10 范金梅;孟宪素;薛永森;;论土地整理经济和社会效益评价的理论基础和指标体系[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阮晓平 王华耀;土地整理让农民增收[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2 张德学邋詹伟;土地整理要“三分建、七分养”[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3 刘之沛 彭江;万安土地整理“整”出沃野粮仓[N];江西日报;2006年

4 记者  项文渊 卢庆红 通讯员  施杨波;缙云土地整理半年新增耕地2400余亩[N];丽水日报;2006年

5 记者 红艳;我区实施土地整理项目 去年新增耕地六千余公顷[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6 特约记者 田永平 通讯员 牛富宝;土地整理项目拓宽农民增收路[N];锡林郭勒日报;2006年

7 本版编辑 主讲人 郧文聚 范金梅 菡冰;新理念:可持续土地整理[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8 张新民邋通讯员 吴梅 吴建兵;市内六区获土地整理权[N];天津日报;2008年

9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郧文聚 田玉福;探索土地整理新机制引导资金科学使用[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10 郭秀东;土地整理项目落户霍市设施农业园[N];通辽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宿胜;土地整理项目的经济学分析[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孙钰霞;重庆市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评价[D];西南大学;2012年

3 高明秀;土地整理与新农村建设耦合关系及其模式创新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8年

4 杨朝现;人地关系协调视角下的土地整理[D];西南大学;2010年

5 刘向东;基于利益相关者的土地整理项目共同治理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罗文斌;中国土地整理项目绩效评价、影响因素及其改善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艾亮辉;土地整理投资项目后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8 董利民;土地整理融资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4年

9 付光辉;土地整理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10 张继道;土地整理项目管理模式对投资效率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国柱;农民参与土地整理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2 霍亚涛;城乡统筹视野下的我国土地整理法律制度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3 刘兴忠;潍坊市滨海地区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4 盛利;土地整理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5 张科;土地整理项目影响后评价[D];四川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浩;土地整理项目后效益测算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唐瑶;土地整理项目实施效益评价初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李炼军;土地整理的法律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6年

9 黄文妍;重庆市土地整理效益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06年

10 贾芳芳;土地整理效益评价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5635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jixiaoguanli/5635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a5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