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旅游管理论文 >

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可持续减贫效应研究 ————以福建省泰宁县为例

发布时间:2023-05-24 21:18
  发展乡村旅游是中国脱贫致富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各级政府纷纷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进行扶贫,但成效如何,如何进行评价,不同的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减贫的差异及其成因均需进一步的探讨。本文基于DFID建立的可持续生计框架,构建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可持续减贫效应的分析框架,解剖旅游发展对农户生计情况的作用机理,分析不同参与主体的旅游扶贫模式与可持续减贫效应之间的关系,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乡村旅游可持续减贫效应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的两个典型旅游扶贫村庄为研究点,对农户、村委进行问卷调查,对比分析不同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可持续减贫效应主要差异,找出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可持续减贫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减贫效应提升策略,希望为科学、系统、定量评价旅游可持续减贫效应提供参考,对泰宁县合理选择旅游扶贫模式、提升可持续减贫效应以及其他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发展过程中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主要有以下结论:(一)主要差异:(1)“政府+企业+农村旅游协会”模式下,生计环境、人力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减贫效应都显著大于“政府+企业+农户”模式下的减贫效应。这是农村专业集体组织主体参与的扶贫模式的主要作用效果。(2)对于物质资本,...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贫困与减贫研究
        1.3.2 旅游扶贫模式研究
        1.3.3 旅游减贫效应研究
        1.3.4 研究述评
    1.4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
        1.4.1 研究内容
        1.4.2 创新之处
    1.5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技术路线图
2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贫困
        2.1.2 旅游扶贫模式
        2.1.3 可持续减贫
    2.2 相关理论基础
        2.2.1 旅游扶贫
        2.2.2 可持续旅游与消除贫困
        2.2.3 可持续生计框架
3 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可持续减贫效应分析框架与作用机理
    3.1 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可持续减贫效应分析框架
    3.2 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可持续减贫作用机理
        3.2.1 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可持续减贫作用机理
        3.2.2 不同参与主体的旅游扶贫模式与可持续减贫关系分析
4 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可持续减贫效应评价模型构建
    4.1 评价模型构建思路
    4.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法与原则
        4.2.1 层次分析法
        4.2.2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4.3 评价指标选取与权重确定
        4.3.1 评价指标选取
        4.3.2 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
    4.4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和综合评价值计算
        4.4.1 数据的标准化处理
        4.4.2 综合评价值计算
5 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可持续减贫效应评价
    5.1 研究村选取与调查方案设计
        5.1.1 研究村的选取
        5.1.2 调查方案设计
    5.2 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5.2.1 农户样本统计分析
        5.2.2 研究村的扶贫模式分析
    5.3 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可持续减贫效应综合评价分析
    5.4 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可持续减贫效应比较
        5.4.1 生计环境效应评价结果对比
        5.4.2 生计资本评价结果对比
    5.5 小结
6 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可持续减贫发展存在问题及效应提升策略
    6.1 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可持续减贫发展存在问题
    6.2 乡村旅游扶贫模式可持续减贫效应提升策略
        6.2.1 乡村旅游扶贫模式优化
        6.2.2 乡村旅游可持续减贫机制优化
        6.2.3 乡村旅游可持续减贫路径优化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附录 B
附录 C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38223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lvyoujiudianguanlilunwen/38223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c6a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