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社区管理论文 >

济南市天桥区枢纽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问题研究

发布时间:2024-03-02 09:02
  十八届三中全会后,为实现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越发重要,社会组织成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的着力点和重要突破口。枢纽型社会组织作为一个新型的支持性社会组织出现,不断扩大着社会组织与政府与居民的接触面,是对“以社管社”的进一步探究。目前我国的枢纽型社会组织正处在实践探索阶段,在全国范围内衍生出不同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然而围绕它的研究目前只有北京、上海、广州等少数几个城市,研究的类型和案例较为单一,尚有较大的提升和发展空间。因此,在社会治理的背景下研究枢纽型社会组织,既有益于社会组织理论的发展,也有助于进一步丰富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治理理论体系,为推动我国社会治理体制创新找寻更多的可能性。济南市天桥区快乐一家社会组织服务中心是济南市第一个开启对枢纽型社会组织的探索的机构,是一个有着典型意义的先驱。通过对天桥区参与社会治理的不同主体进行访谈,对快乐一家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参与社会治理的实践进行调研和分析,发现枢纽型社会组织多通过提升自身服务与管理能力,培育社会组织,参与政府购买服务,打造政府、社会组织、居民间的沟通平台等途径参与社会治理。在社会治理体系中发挥着推进多元参与、促进理性协...

【文章页数】:6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目的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3.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枢纽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相关概念及其理论基础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枢纽型社会组织及其特征
        2.1.2 社会治理及其内涵
    2.2 枢纽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理论基础
        2.2.1 公民社会理论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3 治理与善治理论
    2.3 枢纽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功能定位
        2.3.1 利益诉求整合者
        2.3.2 公共服务的供给者
        2.3.3 高效治理体系的构建者
第三章 济南市天桥区枢纽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探索
    3.1 济南市天桥区社会组织的成立背景
        3.1.1 天桥区社会管理的需要
        3.1.2 我国先行地区创建枢纽型社会组织的实践示范
        3.1.3 契机:“为了孩子”家长学校
    3.2 “快乐一家”枢纽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路径
        3.2.1 提升枢纽型社会组织自身能力,增强参与能力
        3.2.2 整合社会资源,培育社会组织
        3.2.3 争取财政支持,参与政府购买服务
        3.2.4 打造沟通平台,搭建治理主体间的沟通桥梁
    3.3 “快乐一家”枢纽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成效与意义
        3.3.1 促进多元参与
        3.3.2 推进理性协商
        3.3.3 建设性解决社会问题
第四章 济南市天桥区枢纽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现存问题及其原因
    4.1 枢纽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现存问题
        4.1.1 政府购买服务的数量与居民需求不匹配
        4.1.2 枢纽型社会组织服务与管理能力欠缺
        4.1.3 外部监督体系不健全
        4.1.4 参与社区治理的人员构成不合理
    4.2 枢纽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现存问题原因分析
        4.2.1 法律层面:法律规制的缺乏造成管理真空
        4.2.2 政策层面:政府购买服务配套措施不健全
        4.2.3 枢纽型社会组织内部:专业化、精细化的服务能力不足
        4.2.4 枢纽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外部环境:社会力量参与不足
第五章 枢纽型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优化建议
    5.1 推动顶层设计,破解合法化困境
    5.2 加快政府职能转移进程,政府购买服务亟需更深入的政策推力
    5.3 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机制,夯实组织和人才基础
    5.4 开展绩效评估,健全外部监督体系
    5.5 进行长效化的社会动员,增强社会协同
结语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本文编号:39166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shequguanli/39166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385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