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管理论文 > 组织管理论文 >

武汉大学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心

发布时间:2017-01-13 15:23

  本文关键词:组织适应性驱动因素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陶厚永

发布时间:2012-3-22      来源:admin      阅读次数:3476

  陶厚永,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2006年至2009年在南京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专业学习,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2009年调入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任教。2010年荣获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第三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奖。主要承担的课程有《人力资源管理》和《组织行为学》;并为多家企业中层管理人员讲授《团队建设与执行力提升》等培训课程。

  研究方向为人力资源管理理论研究,企业管理的复杂性理论;研究专长在于将经济学、管理学、社会科学与系统工程理论融合,运用规范的管理方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从系统工程的角度探讨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理论的研究问题。

  现任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协会成员(The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Chinese Management Research,IACMR)、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协会欧洲区代表特别助理(“Special Assistant to Representative of IACMR for Europe”)。

  发表论文与著作

  (1) 陶厚永,李燕萍,骆振心. 山寨模式的形成机理及其对组织创新的启示[J]. 中国软科学,2010,11:123—135,143.
  (2) 陶厚永,刘洪,吕鸿江. 组织管理的集权-分权模式与组织绩效的关系[J]. 中国工业经济,2008,4:82—91.
  (3) 陶厚永,刘洪. 企业的关系边界及主体关系模式的影响[J]. 中国工业经济,2007,9:70—78.(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企业管理研究》,2007,12:63—71.)
  (4) 陶厚永,刘洪. 知识共享机制对群体绩效的影响研究[J]. 科研管理,,2008,29(2):52-60.
  (5) 陶厚永,刘洪. 组织发展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生产力研究,2008, 17:115-118.
  (6) 陶厚永,刘洪. 何种用工制度更具适应性效率?——用工“双轨制”与“单轨制”的比较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09, 1:118-129.
  (7) 卞吉华,陶厚永,沈晓笑. 论“四位一体”的组织学习动力学机制[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0,4:168-175.
  (8) 陶厚永,王秀江,刘洪. 组织即兴及其对企业应对危机的意义研究[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9:53—59.
  (9) 陶厚永,李燕萍,谭莉. 湖北省区域产学研合作现状分析,被评为“产学研合作与区域产业振兴高峰论坛”二等奖,2009年10月。
  (10) 华新海,陶厚永,谢竹云. 金融危机下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9,1:24—26,53.
  (11) 吕鸿江,刘洪,陶厚永. 组织适应性驱动因素探析[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29(10):47-53.
  (12) 李卫东,刘洪,陶厚永. 中层危机:类型、成因与应对[J].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8, 9:23-27.
  (13) 李卫东,刘洪,陶厚永. 企业研发人员工作激励研究述评[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8,11:35—42.
  (14) 白少布,刘洪,陶厚永. 供应链融资意义下的企业收益[J]. 经济管理,2008,19-20:114—117.
  (15) 白少布,刘洪,陶厚永. 面向供应链融资的企业运作收益研究[J]. 珞珈管理评论,2009,1:7—13.
  (16) 陶厚永,吴子稳. 协同电子商务环境下的虚拟企业[J]. 皖西学院学报,2004,20(5):114—117.
  (17) 杨善林主编,李一军、李垣、胡祥培、傅为忠副主编,《企业管理学》(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参编第二章。
  (18) Ying Peng, Hong Liu, Houyong Tao. Analyzing the Pathway of Organizational Change Based on the Environmental Complexity.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Business Intelligence, 2009,6,6-7, Beijing, China.
  (19) 中国管理研究国际学会(IACMR)第三届年会演讲论文《知识共享机制对群体绩效的影响研究》,2008.6.19-22日,中国,广东.
  (20) 第二届中国管理学年会演讲论文《主体关系模式对关系边界、组织绩效的影响研究》2007.11.21-23日中国,南京.
  (21) 第三届中国管理学年会演讲论文《基于集权度的权力配置模式选择与组织绩效》,2008.11.1-2日,中国,长沙.

  主要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员工身份的‘差序格局’对其敬业度影响的机理研究”,编号:71002099(主持人),批准经费:18万元,起止日期:2011年1月~2013年12月。
  (2)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中国特色产学研用结合的模式、机制及政策研究”,编号:10JZDW003(参与人),批准经费:30万元,起止日期:2011年1月~2014年12月。
  (3) 武汉市科技计划项目“武汉市产学研合作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编号:201040333111-02(参与人),批准经费:10万元,起止日期:2011年1月~2011年12月。
  (4) 湖北省科技计划软科学研究专项项目“中央在鄂高校与湖北企业合作现状调研”,项目编号:鄂财企发[2009]91号(参与人),申请经费10万元,截止日期:2009年10月至2011年3月。
  (5) “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2008年度高校研究生创新计划项目“集权-分权管理模式的相机选择与组织适存能力的关系研究”,项目编号:CX08B-045R(主持人),申报经费2.2万元,起止日期:2008年6月至2009年6月。
  (6) 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组织复杂性管理的环境匹配理论及实证研究”,项目编号:70872041(第三参与人),经费27万元,起止日期: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
  (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组织变革的复杂适应系统理论研究”,项目编号:70572047(主要参与人),经费24万元,起止日期: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
  (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转型经济下我国人力资源管理若干问题研究”,项目编号:70732002(主要参与人),经费100万元,起止日期: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
  (9)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编号:06SJB630011)“基于技术跨越的江苏高技术企业战略环境分析”,第三参与人,经费6万元,起止日期: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
  (10)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编号:07SJD630008)“人力资本配置优化与组织变革研究”, 第三参与人,经费2万元,起止日期:2008年12月至2009年12月。
  (11) 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长丰县工业及园区发展规划研究”,主要参与人,经费6万元,起止日期:2002年1月至2004年12月。
  (12) 合肥市科技攻关重点项目“机械制造业精益方式的应用研究”,主要参与人,经费5万元,起止日期: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
  (13) 合肥工业大学后勤集团委托项目“合肥工业大学后勤集团改革方式研究”,主要参与人,经费2万元,起止日期: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

上一篇:吴欢伟
下一篇:涂乙冬


  本文关键词:组织适应性驱动因素探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371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guanlilunwen/yunyingzuzhiguanlilunwen/2371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4e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